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山东郯城港上镇:非公经济奏响科学发展新乐章

2010-03-18 15:14:0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东郯城县港上镇非公有制企业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镇2009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工商税收收入182万元,分别增长10.3%,12.4%,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扶优扶强,做大规模龙头企业。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帮助非公企业查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抓整改、抓落实,确保企业整改取得实效。一是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强化内部管理,调整经营战略,瞄准市场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档次。镇宏祥棉业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目前,已投资480万元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装备水平,目前已通过省发改委的验收。二是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利用官庄村、珩头东村木线条加工专业从业人员较多的优势,组织镇钰森木业、苏东木业等企业与村合作,采用内招、外包等形式,扩大铺盖面和经营范围,同时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三是加强对规模企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政府积极协调镇农信社把扶持规模、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这类企业核定一定的受信额度,帮助他们解决扩大再生产和农产品收购环节中资金不足的困难。

  强化特色,大力发展专业村经济。近年来,该镇积极培育特色专业村,并把它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通过集中扶持,重点培育,全面提升专业村的层次和市场竞争力。为提升专业村的发展品味,形成“一村一品”的板块经济,该镇坚持“横抓特色产业,纵抓特色产品,一村一品,纵横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棉花、木制品、铸造、草编、工艺礼品、运输、蔬菜种植等产业,以现有向阳、港上四村、姜庄、后埝、王桥村等专业村为基础,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容量大,便于千家万户参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邵庄(运输)、向阳(草莓种植)、姜庄(拼板)、刘庄、付桥村(木线条)、后埝(木璇玩具)、港上二、三、四、五村、珩头东村(棉花加工),构筑了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同时,该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加大了对专业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实行定期召开镇村干部和专业户代表座谈会制度,共同分析、探讨和解决专业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积极培养以专业大户为主的专业项目带头人,鼓励和倡导以村集体名义或专业大户为核心的经济协会组织。2009年,该镇新发展草莓种植、花卉、养殖专业村3个,新增非公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210多个。

  借船出海,强力开展招商引资。该镇充分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以培植乡镇财源为抓手,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思路,发挥以商招商、能人招商的作用。积极适应宏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毫不动摇地抓引进、抓签约。对已签约项目确定专门工作班子进行跟踪服务,公开兑现招商承诺,帮助其办理有关手续,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对在建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项目尽快投产;对竣工项目,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镇直各单位和各村都积极配合,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营造一种温馨和谐、充满人情味的招商环境,树立了“鲁南苏北,投资到港上”的良好声誉,使该镇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该镇去年全年实现招商引资4100万元,引进项目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2个,500万元以上的3个。实现出口创汇50万美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郯学宣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