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徐州高庄村:民生工程顺民意 科学发展得民心

2010-03-18 15:11:5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徐州市高庄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下辖8个村民小组、约800户、近3000人,其中党员37名。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坚持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群众反映的生活环境、配套设施和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制定整改方案,狠抓贯彻落实,营造出一幅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美好图景。

  三管齐下——生活环境改善多

  对村民关心的出行、休闲和垃圾安放问题,该村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方案,全力予以解决。一是破解出行难题。针对道路坑洼不平,百姓出行困难的状况,该村实施硬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投入8万元铺设3条村内水泥路,共计1900多平方;投入1000余元添置39盏路灯;投入17万元栽植3万余株花草树木,新建花坛30多个。同时,硬化邻村新集通往高庄的8000米道路,使雨雪天出行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二是破解休闲难题。为解决村里没有固定休闲健身场所的问题,该村积极筹措资金,投入约50万元,建起占地2800平方的村民休闲广场,安装篮球架和双杠、吊环、漫步器、椭圆机等10余个健身器材。三是破解卫生难题。为改变垃圾无处堆放的问题,该村沿路修建10余个垃圾池,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日产日清,使村内环境大为改善。“以前遇到起风,那些塑料袋等垃圾就满天飞;到了热天,堆积的垃圾恶臭难闻。现在好了,垃圾有地方放,也有人处理了,到处清清爽爽,让人很舒坦。”一位村民满意地说。

  三招同出——配套设施变化大

  针对在学校、卫生室和治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该村积极协调配合,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以改进。一是扩建教学楼。该村有一所小学校,后因周围三个村的学生都在该校集中就读,原有教学楼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为此,该村争取财政支持,实施改造工程,将原教学楼西扩,新增一栋三层楼房,可增加6个班级、近300名学生的就学。二是改造卫生室。针对原卫生室设备陈旧老化问题,该村启动了改造项目。如今的卫生室里电脑、电视、取暖炉、暖气片等设备一应俱全,让村民“生了小病再也不用出村”。三是构筑安保网。为打造安全防线,该村为300余户村民安装了警铃,同时购置3台监视器,分别安装在入村路口、学校和村委办公楼三处,让百姓从此都有了安全感。

  多措并举——本地就业不再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解决就业难题,该村除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加大劳动力外部输出之外,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本地就业岗位,创造本地就业机会。一方面该村充分借助阚山电厂位于本村优势,通过协商沟通,让本村160余人成了电厂职工,另一方面成立专为电厂提供服务的保洁公司,并向困难群众提供30多个公益岗位。村民吴氏,丈夫瘫痪在床,家庭十分困难,成立保洁公司之初,村干部们便首先想到了她。如今她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左右,面对今后的日子,心里充满了希望。同时,该村还建立恒源新型墙体材料厂,吸纳40余人就业;成立徐州顺畅运输有限公司,为本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与附近年产80万吨的黄塔水磨站建立合作关系,为其输送本村30余名劳动力。

  “投入9万元在310国道沿线添置40盏路灯,再建3条共计600余平方水泥路,沿芦山引河建设2座泵站用于抗旱……”村委会办公楼下的村务公开栏里写满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新年新气象,我们相信,高庄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董小欣 王琳 王春生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