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塔山村:踏发展“风火轮”走惠民“康庄道”
2010-03-22 17:03:5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走进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村委会,迎面墙壁黑板上工工整整写着两行大字:“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话;办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这是该村党支部向群众做出的承诺。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走“一村一品”特色路,昔日经济相对滞后的穷乱村,如今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塔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行走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
筑牢“火车头”,激发干部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该村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增强了干部干劲。
一是实施“双培两带”,提高班子战斗力。党员张超是村里有名的养殖专业户,致富能力强,同时也是义务服务群众的热心人。该村通过支部改选,把张超这样的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为民的党员选入村级班子,实现“能人治村”。同时通过深化“党员带头致富工程”,新发展了7名致富能手为农村党员,村班子成为了“协会型”的班子,村干部带头致富,成为“现代型”干部,村两委班子中致富能手比例达到100%。二是坚持民主决策,提高队伍执行力。按照党内制度,定期组织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工作研究、民主决策”等活动,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以身作则,提高组织凝聚力。村两委班子成员把自己融入支部普通党员之中,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支部的每个党员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帮助解决党员和贫困农户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把全村43名党员紧紧地团结在村“两委”班子周围,使支部堡垒更加稳固,党员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和事业的发展中都能较好地发展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一呼百应、积极行动的良好局面。今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
勇作“领头雁”,卯足发展动力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和谐小康新农村,该村积极发展立体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引导农民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路。
塔山村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小村庄,过去农民只知道种田种粮这单一模式经营自己的土地,收入了了。眼看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种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德银心里油然而生。近几年他在家先后尝试浅水藕种植和龙虾立体养殖,并从湖北武汉请来专家作技术指导。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他优选出鄂莲5号浅水藕和克氏原螯虾两个适于当地水土气候的种养殖品种,管理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高回报,立体养殖获得了亩均6000元的收益。今年7月,偿到甜头的他牵头成立了“徐州市天池龙虾养殖合作社”和“绿健池田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引导村民扩大面积种养殖面积,义务向村民传授浅水藕的种植技术,并免费供给藕种。对于家中经济困难的农户,党支部通过主动为其担保申请小额贷款。今年全村共发展立体养殖1000亩,带动80多户200多农民参与创业,目前龙虾已经出售完毕,浅水藕已经被外地客商预订过半,实现收入400多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
一时间,塔山村成为全市“一村一品”工作亮点。今年3月王德银也被推选为市级“一村一品”活动示范带头人。
甘当“连心桥”,增添村庄魅力
有了坚强的组织队伍和有效的经济保障,该村党支部一班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为民办实事上。
针对村民行路难、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村党支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制定了村内道路建设规划,深入工程项目实地勘测预算,再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申报确定了全长4470米、共计12069平方米、总投资55.7万元的修建村内道路财政奖补项目。经过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工程招标会,采取包清工的方式签订施工协议并正式开工。同时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领导监督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如钱、物、帐均有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参与管理,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出料单上必须有三个人的签名,一袋水泥、一筐石子等物料才可发出,真正做到了公开民主、群众满意。经过努力,实现户户门前通水泥路,全村2718人的出行难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该村又在路旁种植了景观树,安装了路灯,成为塔山镇首个村级道路亮化示范村。
同时,为移风易俗,该村组织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老党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凡党员去世,一律开追悼会;村民去世,村委会一律送花圈,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党员纠察队”不论哪家或邻居发生了矛盾,总是第一个到场,做说服劝解工作,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化干戈为玉帛,有力地维护了村内的安定团结,和睦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明礼貌、和谐发展在塔山村蔚然成风。
筑牢“火车头”,激发干部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该村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增强了干部干劲。
一是实施“双培两带”,提高班子战斗力。党员张超是村里有名的养殖专业户,致富能力强,同时也是义务服务群众的热心人。该村通过支部改选,把张超这样的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为民的党员选入村级班子,实现“能人治村”。同时通过深化“党员带头致富工程”,新发展了7名致富能手为农村党员,村班子成为了“协会型”的班子,村干部带头致富,成为“现代型”干部,村两委班子中致富能手比例达到100%。二是坚持民主决策,提高队伍执行力。按照党内制度,定期组织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工作研究、民主决策”等活动,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以身作则,提高组织凝聚力。村两委班子成员把自己融入支部普通党员之中,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支部的每个党员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帮助解决党员和贫困农户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把全村43名党员紧紧地团结在村“两委”班子周围,使支部堡垒更加稳固,党员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和事业的发展中都能较好地发展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一呼百应、积极行动的良好局面。今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
勇作“领头雁”,卯足发展动力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和谐小康新农村,该村积极发展立体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引导农民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路。
塔山村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小村庄,过去农民只知道种田种粮这单一模式经营自己的土地,收入了了。眼看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种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德银心里油然而生。近几年他在家先后尝试浅水藕种植和龙虾立体养殖,并从湖北武汉请来专家作技术指导。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他优选出鄂莲5号浅水藕和克氏原螯虾两个适于当地水土气候的种养殖品种,管理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高回报,立体养殖获得了亩均6000元的收益。今年7月,偿到甜头的他牵头成立了“徐州市天池龙虾养殖合作社”和“绿健池田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引导村民扩大面积种养殖面积,义务向村民传授浅水藕的种植技术,并免费供给藕种。对于家中经济困难的农户,党支部通过主动为其担保申请小额贷款。今年全村共发展立体养殖1000亩,带动80多户200多农民参与创业,目前龙虾已经出售完毕,浅水藕已经被外地客商预订过半,实现收入400多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
一时间,塔山村成为全市“一村一品”工作亮点。今年3月王德银也被推选为市级“一村一品”活动示范带头人。
甘当“连心桥”,增添村庄魅力
有了坚强的组织队伍和有效的经济保障,该村党支部一班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为民办实事上。
针对村民行路难、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村党支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制定了村内道路建设规划,深入工程项目实地勘测预算,再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申报确定了全长4470米、共计12069平方米、总投资55.7万元的修建村内道路财政奖补项目。经过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工程招标会,采取包清工的方式签订施工协议并正式开工。同时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领导监督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如钱、物、帐均有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参与管理,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出料单上必须有三个人的签名,一袋水泥、一筐石子等物料才可发出,真正做到了公开民主、群众满意。经过努力,实现户户门前通水泥路,全村2718人的出行难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该村又在路旁种植了景观树,安装了路灯,成为塔山镇首个村级道路亮化示范村。
同时,为移风易俗,该村组织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老党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凡党员去世,一律开追悼会;村民去世,村委会一律送花圈,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党员纠察队”不论哪家或邻居发生了矛盾,总是第一个到场,做说服劝解工作,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化干戈为玉帛,有力地维护了村内的安定团结,和睦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明礼貌、和谐发展在塔山村蔚然成风。
作者:郑金芝 王春生 王丽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