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坪:科技下乡来 农民乐开怀
2010-03-24 08:11:4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18日上午,高坪区都京镇政府大楼前,礼炮轰鸣,人头颤动。当天,南充市2010年“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市科技局、科协、畜牧局、农业局等27个部门的200余名工作人员,不仅送来了宣传资料,还现场向群众解答疑难, “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让老百姓用科学的思维去发展种植和养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启动仪式上,市科技局领导的发言,赢得现场上千群众的热烈掌声!
“载歌载舞”送科技下乡
一曲曲优美的歌声动人心扉,一个个生动表演令人拍手叫好。启动仪式上,来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师范学校等校的学生,结合科技主题,编排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好好看哦,这样子的表演我还是头一次看,恰好今天我到镇上来看亲戚,凑巧碰上了!”一观看节目的群众边看边说。随后,到场的群众纷纷走向各个展台,不一会儿,57岁的王兴文就高兴地手捧两大本资料,他说,自己最关注健康问题,特意收集了些绿色蔬菜种植的书籍,“本来还打算去书店买,这下好了,免费就可以学了!”
都京镇14村4组的李红玉也收获不小,领回了家人感兴趣的养殖资料,开朗的她一再表示感谢:“政府想得太周到了,为我们送来了各种资料,还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大伙可高兴了!”
“富达竹业”分享科技致富经
“建厂以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围绕市场,立足农村……目前,公司掌握5项国家专利技术,拥有中高级技术员18人……”活动仪式上,南充富达竹业公司总经理张晓明就富达公司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做了激情发言,“过去,农村大量的竹材用来当柴烧,竹资源低值流失,在市、区科技局的领导下,我们广泛实施科技惠农兴村计划,向广大农户宣传推广竹业加工技术,依靠科技的力量,不仅公司实力增强了,群众也得到了实惠。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
据介绍,和富达竹业一样,通过科技转化变“废”为“宝”、变“贱”为“宝”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不少群众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例子,都纷纷有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理念。近年来,不仅群众自主创新的科技发明、科技专利不断增多,运用科技,投入生产的现代企业也日益增长。
实物展示科技“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群众围坐在各个宣传点前,好奇地听工作人员对照实物,为群众耐心讲解。“我们以前养的蚕哪有这个好哦,这个蚕茧一看都不同。”都京镇居民向国华一边观看蚕桑局展示的标本,一边感叹到。“我们发放这些资料,就是教农民养殖和种植技术,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经营、去致富。这些实物呢,也是让他们看到科学的养殖带来的巨大成就,从而给他们树立科学养殖的信心”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科技讲座”让群众专家面对面
“我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群众有针对性的进行轮流科技培训,今年来已经对12个乡镇进行了培训,下一步将有计划地长期开展技术帮扶。”当天,高坪区科技局还对都京镇的40余名养殖大户进行了技术培训。据工作人员郑忠林介绍,这种形式的下乡培训,深受群众喜欢,一般上午上理论课,下午就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看嘛,大伙听得可认真了,全部在认真做笔记!”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教室坐满了人,大家都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这种培训经常都有,我每次都会来听,以前不懂技术,养的畜生除去成本就没得啥赚头,学了这个的确让我有了很大的收益。而且不懂的技术问题我们还可以问这些专家或打电话咨询,他们专门给我们留了电话号的。”参加培训的都京镇居民林长兵高兴得说道。
“载歌载舞”送科技下乡
一曲曲优美的歌声动人心扉,一个个生动表演令人拍手叫好。启动仪式上,来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师范学校等校的学生,结合科技主题,编排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好好看哦,这样子的表演我还是头一次看,恰好今天我到镇上来看亲戚,凑巧碰上了!”一观看节目的群众边看边说。随后,到场的群众纷纷走向各个展台,不一会儿,57岁的王兴文就高兴地手捧两大本资料,他说,自己最关注健康问题,特意收集了些绿色蔬菜种植的书籍,“本来还打算去书店买,这下好了,免费就可以学了!”
都京镇14村4组的李红玉也收获不小,领回了家人感兴趣的养殖资料,开朗的她一再表示感谢:“政府想得太周到了,为我们送来了各种资料,还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大伙可高兴了!”
“富达竹业”分享科技致富经
“建厂以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围绕市场,立足农村……目前,公司掌握5项国家专利技术,拥有中高级技术员18人……”活动仪式上,南充富达竹业公司总经理张晓明就富达公司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做了激情发言,“过去,农村大量的竹材用来当柴烧,竹资源低值流失,在市、区科技局的领导下,我们广泛实施科技惠农兴村计划,向广大农户宣传推广竹业加工技术,依靠科技的力量,不仅公司实力增强了,群众也得到了实惠。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
据介绍,和富达竹业一样,通过科技转化变“废”为“宝”、变“贱”为“宝”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不少群众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例子,都纷纷有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理念。近年来,不仅群众自主创新的科技发明、科技专利不断增多,运用科技,投入生产的现代企业也日益增长。
实物展示科技“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群众围坐在各个宣传点前,好奇地听工作人员对照实物,为群众耐心讲解。“我们以前养的蚕哪有这个好哦,这个蚕茧一看都不同。”都京镇居民向国华一边观看蚕桑局展示的标本,一边感叹到。“我们发放这些资料,就是教农民养殖和种植技术,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经营、去致富。这些实物呢,也是让他们看到科学的养殖带来的巨大成就,从而给他们树立科学养殖的信心”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科技讲座”让群众专家面对面
“我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群众有针对性的进行轮流科技培训,今年来已经对12个乡镇进行了培训,下一步将有计划地长期开展技术帮扶。”当天,高坪区科技局还对都京镇的40余名养殖大户进行了技术培训。据工作人员郑忠林介绍,这种形式的下乡培训,深受群众喜欢,一般上午上理论课,下午就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看嘛,大伙听得可认真了,全部在认真做笔记!”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教室坐满了人,大家都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这种培训经常都有,我每次都会来听,以前不懂技术,养的畜生除去成本就没得啥赚头,学了这个的确让我有了很大的收益。而且不懂的技术问题我们还可以问这些专家或打电话咨询,他们专门给我们留了电话号的。”参加培训的都京镇居民林长兵高兴得说道。
作者:赵升华、蔡晓楠、明海英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