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构元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有“秘诀”
2010-03-25 08:27:0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历经学习实践活动洗礼后的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构元乡,把推动突破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工业经济上,强化措施保产能,筑牢堡垒聚人心,走出了一条符合乡域实际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
探索工业发展“循环模式”
推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排放是乡域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走进鑫源公司节能砖厂,厂外没有开挖黏土机械,但厂内却机器轰鸣,制砖机正大口大口吞食矿渣,生产出优质页岩砖建筑材料。步入泗人沟铅锌选矿厂,自动选矿生产线高速运转,粉矿用水经回收管道注入尾矿库清洗矿粉后,再度排放到粉矿口实现循环利用……
近年来,构元乡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坚持走低耗高效环保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鑫源公司利用尾矿渣烧制页岩砖、泗人沟选矿厂回收废水再利用、净源饮料公司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形成了矿渣—煅烧—建筑材料、废水—尾矿处理—洗矿(粉矿)、清泉—灭菌—饮料等多个循环经济链,全乡10家工矿企业,实施循环清洁技改,年减少污水5.4万吨、消化废渣1.6万吨,循环利用产值达1100万元,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矿产加工后形成的废渣对保护环境来说就是固体垃圾。在矿渣处理问题上,公司投入1200万元进行科研攻关,配套页岩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7000万块,使矿渣利用率达80%以上,其经济附加值高达480万元”鑫源公司董事长陈春来介绍说。
开辟工业发展“绿色通道”
整合资源、帮扶促动是推动乡域工业稳步发展的一大法宝。
构元乡工矿企业占居乡域经济“半壁江山”,2009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7.6亿元,其中工业达5.4亿元。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该乡把“促工业发展、保企业产能”作为首要任务,在发展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采取三项措施,化害为利、化危为机。一是充分利用危机到来时,市场低迷、整合成本降低有利时机,加快矿产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将乡境内原12处矿点10家中小矿山企业合并成8家矿产企业,鼓励企业投入资金6400万元,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走深加工发展路子,打造优势品牌,顺利实现了提质增效目标。二是建立科级领导包抓企业责任制,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各类矛盾和具体问题,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和帮扶力度,全乡7名科级领导包联8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7件,有效化解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用路矛盾21件,为3家企业争取政策性贷款104万元。三是出台发展工业壮大乡域经济工作计划、制定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八项措施,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地方不得设置障碍,为加快工业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要想实现工业的突破发展,就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树立亲情化服务意识,用足用活管理制度,全力激发各生产要素间活力,力推乡域工业提质达效”构元乡政府副乡长刘吉奎如是说。
筑牢工业发展“政治堡垒”
凝神聚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保障乡域工业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构元乡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确立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加快组建,强化管理,顺利实现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面覆盖。一是派驻“管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新增一个,规范一个”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乡党委向企业派出党建指导员4名,组建非公党支部2个,健全制度18项,协助企业制订发展规划4个,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正常。二是激活“细胞”。在非公党组织中积极开展把技能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能骨干的“双培”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和争做“优秀党员”主题活动,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8名,有4名党员先后走上中层管理岗位,70%党员成厂企技能骨干,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了对外影响力。三是搭建“桥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联系员工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企业借助社会发展、奉献社会工作平台,引导企业关心困难职工、承担社会责任。全乡8家矿产企业为88名员工购买了意外伤亡保险,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300人,救助贫困群众25人,为当地修路、架桥、拉电、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捐资85万元。鑫源公司组织员工义务承担金马公路8公里维护、普修任务,为金马塔村小学校建捐款15万元,赢得社会好评。
“感谢鑫源公司党支部‘牵线搭桥’,支持企业为我村硬化道路捐资32万元,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提起企业党组织在当地发展上的作为时,该乡开花村支部书记贾守新深有感触。
探索工业发展“循环模式”
推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排放是乡域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走进鑫源公司节能砖厂,厂外没有开挖黏土机械,但厂内却机器轰鸣,制砖机正大口大口吞食矿渣,生产出优质页岩砖建筑材料。步入泗人沟铅锌选矿厂,自动选矿生产线高速运转,粉矿用水经回收管道注入尾矿库清洗矿粉后,再度排放到粉矿口实现循环利用……
近年来,构元乡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坚持走低耗高效环保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鑫源公司利用尾矿渣烧制页岩砖、泗人沟选矿厂回收废水再利用、净源饮料公司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形成了矿渣—煅烧—建筑材料、废水—尾矿处理—洗矿(粉矿)、清泉—灭菌—饮料等多个循环经济链,全乡10家工矿企业,实施循环清洁技改,年减少污水5.4万吨、消化废渣1.6万吨,循环利用产值达1100万元,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矿产加工后形成的废渣对保护环境来说就是固体垃圾。在矿渣处理问题上,公司投入1200万元进行科研攻关,配套页岩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7000万块,使矿渣利用率达80%以上,其经济附加值高达480万元”鑫源公司董事长陈春来介绍说。
开辟工业发展“绿色通道”
整合资源、帮扶促动是推动乡域工业稳步发展的一大法宝。
构元乡工矿企业占居乡域经济“半壁江山”,2009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7.6亿元,其中工业达5.4亿元。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该乡把“促工业发展、保企业产能”作为首要任务,在发展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采取三项措施,化害为利、化危为机。一是充分利用危机到来时,市场低迷、整合成本降低有利时机,加快矿产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将乡境内原12处矿点10家中小矿山企业合并成8家矿产企业,鼓励企业投入资金6400万元,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走深加工发展路子,打造优势品牌,顺利实现了提质增效目标。二是建立科级领导包抓企业责任制,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各类矛盾和具体问题,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和帮扶力度,全乡7名科级领导包联8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7件,有效化解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用路矛盾21件,为3家企业争取政策性贷款104万元。三是出台发展工业壮大乡域经济工作计划、制定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八项措施,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地方不得设置障碍,为加快工业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要想实现工业的突破发展,就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树立亲情化服务意识,用足用活管理制度,全力激发各生产要素间活力,力推乡域工业提质达效”构元乡政府副乡长刘吉奎如是说。
筑牢工业发展“政治堡垒”
凝神聚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保障乡域工业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构元乡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确立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加快组建,强化管理,顺利实现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面覆盖。一是派驻“管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新增一个,规范一个”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乡党委向企业派出党建指导员4名,组建非公党支部2个,健全制度18项,协助企业制订发展规划4个,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正常。二是激活“细胞”。在非公党组织中积极开展把技能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能骨干的“双培”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和争做“优秀党员”主题活动,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8名,有4名党员先后走上中层管理岗位,70%党员成厂企技能骨干,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了对外影响力。三是搭建“桥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联系员工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企业借助社会发展、奉献社会工作平台,引导企业关心困难职工、承担社会责任。全乡8家矿产企业为88名员工购买了意外伤亡保险,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300人,救助贫困群众25人,为当地修路、架桥、拉电、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捐资85万元。鑫源公司组织员工义务承担金马公路8公里维护、普修任务,为金马塔村小学校建捐款15万元,赢得社会好评。
“感谢鑫源公司党支部‘牵线搭桥’,支持企业为我村硬化道路捐资32万元,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提起企业党组织在当地发展上的作为时,该乡开花村支部书记贾守新深有感触。
作者:张常波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