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铜山汉王镇:“田园超市”乐农家

2010-03-30 15:31:4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每天下午在江苏省铜山县汉王镇西沿村的温室蔬菜基地里总是人来人往,嫩绿的黄瓜、鲜红的蕃茄……吸引了周边市民和各地批发商前来采购,500栋温室成了大型的“田园超市”。

  汉王镇是典型的观光农业镇,紧邻徐州市区,大的工业项目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该镇抓住农业产业调整的机遇,利用山水相融的环境优势、历史悠久的人文优势、近城靠矿的区位优势,鼓励农民发展农业采摘项目。各村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村一品”工程,进行了特种蔬菜和反季节果蔬的种植,吸引了大量周边市民前来采摘,村民随之建起了各具特色的“田园超市”。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该镇知名度,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市民:图新鲜,长见识,有乐趣,求放心

  “以前只吃菜,从来不知怎么种菜,来一趟长了不少见识,没想到温室里还有这么矮的桃树、葡萄树,这么小的蕃茄和黄瓜。在这里摘菜可比QQ上偷菜有意思多了”。开车带着孩子过来的市民陈女士自小生活在城里,从没种过地,来“田园”超市买菜,本想让孩子到农村转转,增长知识,不想倒是自己先长了见识。陈女士家住段庄附近,开车来这儿用了近半个小时,虽然只买了二十几块钱的菜,可她觉得很值,“到‘田园超市’买东西可以看中哪个要哪个,还能欣赏一下田园风景,放松一下心情。”

  退休在家的市民丁大爷经常骑车到汉王来购买瓜果蔬菜,他说,到农村买这些瓜果蔬菜价格便宜,最主要的是新鲜。自己骑车一个小时就能来到汉王,买到了鲜菜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他特别提到汉王是全国有名的生态镇,蔬菜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当然受追求生活质量市民的喜欢。目前,汉王镇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温室种植基地4个,栽培各类无公害蔬菜30多个品种,每天出产鲜菜10多万斤,可充分满足市民采摘和批发商的需求。

  农民:观念变了,利润多了,生活富了

  蔬菜基地变身“田园超市”,最高兴的要属当地的菜农。菜农张少兴算了一笔帐:“把菜带到集市上去买,来来回回至少要四五个小时,地里的农活耽误了不说,还多花费了油钱。现在市民自己在大棚里摘好菜,我只要给称一下就行,连摘菜的时间都节省了,价格比卖给批发商的还高些。我今年承包了3个温室,除去化肥、种子、水电费等支出,纯收入预计在4万元左右,这可比以前种菜赚多了。”有些菜农还将各种鲜菜搭配,现场做成礼品盒销售给采摘市民用来馈赠亲朋,收益大为提高。

  尝到“都市农业”甜头的汉王农民转变观念,引进城市“超市”的经营方式,打造出不同类型、季节的采摘项目,吸引城里人来到“田园超市”,任意挑选、采摘鲜嫩的瓜果蔬菜,体味回归自然农耕生活的乐趣。随着观光、旅游、“超市”的兴起,汉王农民还纷纷盖起小楼房,腾出自家住房,方便游客在此休闲住宿,有的还开起了“旅馆”。汉王镇因势利导,精心推出了蔬菜、草莓、玫瑰、山楂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采摘游项目,每年吸引数万名市民前来游玩。该镇成了徐州等地市民的“菜篮子”、“花果园”、观光休闲的“世外桃园”。

  镇党委:党员干部走在前,农村发展变模样

  汉王镇全镇总面积13.9万亩,可耕地面积只有5.64万亩,人均占有一亩一分多地,去掉沟、路、河、坝,平均每人占有不到一亩地,村民要想致富非常艰难。

  该镇从科技兴镇、产业兴镇入手,着力引导村级党员干部带头富、带民富。自2006年起,大力实施了“科技入户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技术能手“传帮带”、邀请专家学者“田头授课”等方式,帮助各村解决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难题。此外,该镇还把“产调”作为对各村考核的重要指标,凡是产调没有达标的村,村干部年底不得评优评先;对于产调完成较好的村,镇政府给以奖励。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村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推进了农村产调工作的进程,形成了以绿色农业、特种养殖为主导的农业结构新模式。

  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汉王镇村级党员干部带头闯,带头试。西沿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德带领群众入股搞起了日光能大棚种植反季节葡萄百余亩,每年5月份收获,远销上海、北京等地,每斤售价在十多元。赵山村党支部书记赵亚洲带头大面积培植鸡腿菇,他自筹资金购置十万斤棉籽壳,一次建起了十个大棚,他用自己的大棚作为课堂,向周边村民无偿传授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300多户搞起了鸡腿菇培植。规模化种植引来了上海、武汉等地的客商,产品供不应求。村里的群众有事干了,闹事的少了,村整体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福利事业也好办了,修路、安装自来水、整理村容村貌等工作都迎刃而解。目前,汉王镇85%以上的村、组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项目。随着该镇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全镇20多个“田园超市”深受游客欢迎,已成为乡村的一道别致的风景。
作者:仝颜 王玲 柳长东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