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湖南芷江:学习实践活动与驻村工作无缝对接

2010-03-31 08:02:5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在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联村、县乡干部驻村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与干部驻村工作“无缝对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县级领导建立联系点37个,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建立联系点14个,乡镇班子成员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139个。同时县委选派24名政治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组成8个指导检查组,选派40名退二线领导干部担任重点村科学发展观指导员,乡镇派出驻村指导员190名,入乡驻村指导科学发展观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以推动科学发展为要务,帮助农村开展活动。各联村领导和驻(联)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村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驻(联)村干部与村“两委”党员干部密切配合,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为实现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在领导干部带头学、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的同时,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上门辅导、结对帮教等方式“帮学”;对文化低的党员采用“导学”方式,由党支部指定一名支委为联系人,辅导理论学习;对流动党员寄一套学习资料和一张“明白卡”,打电话交流“促学”。还组织专门人员把科学发展观内容整理、编写成精炼简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明白卡”、三字经、侗歌等,印发1万多张发放到了党员群众手中,确保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一个也不漏”。驻村干部帮助村级党组织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实现科学发展”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各项重大部署和决策深入人心,见之于实践。

  以建设新农村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各驻村干部把促进所驻(联)村的经济发展视为已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找准路子,拓宽渠道,采取措施。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增强发展经济的本领;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加强村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前,该县已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4个;优质稻、优质冰糖橙、烤烟、蔬菜等规模农产品基地达37.3万亩;出笼家禽587万羽,出栏生猪43.1万头。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把服务农民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认真各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访民生,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诉求,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是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农村“五难”问题,让农村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驻村工作带来的实惠。三是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农村困难党员群众,上门嘘寒问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对家中发生重大变故、身患大病重病致贫的党员群众,以及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等特困户,既集中人财物进行重点帮扶,又立足长远,帮助他们纳入社会保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该县16-59周岁的适龄农民参保达13.4万人,收缴保险费达1300多万元,4.5万多名60周岁以上的农民开始喜领养老金,发放金额达626万元,并已全部发放到位。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积极排查和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帮助农村基层组织治保、调解、信访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排查,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掌握矛盾纠纷的苗头情况,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重视从源头上排除社会治安隐患,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遏制黑恶势力、邪教组织在农村滋生蔓延。二是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使广大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组织送戏下乡和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好家园。

  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正确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村党组织在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视抓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使每村保持有1名以上后备干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后继有人;着力解决基层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能力。二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各驻(联)村干部结合各驻点村的实际,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发展观念、责任意识和执政意识,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帮助农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富民强县新跨跃”。
作者:蒋勋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