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克旗达来嘎查党支部:贡格尔草原上的“头雁”
2010-03-31 08:46:4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达来嘎查,位于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东部、达来诺日湖湖畔。近年来,达来嘎查党支部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发展畜牧业、旅游业为突破口,以资源转化增值和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生态牧业,领民富。由于近年来牲畜数量不断增长,加上原始的掠夺式放牧和持续干旱,草原沙漠化一年比一年严重,生活在天下最美草原上的牧民们却祖祖辈辈都摆脱不了贫困。针对这一实际,嘎查党支部积极响应克旗委封山禁牧、保护生态、科学养畜的号召,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使牧民重拾致富信心。首先是实施了畜牧业“种子工程”。大力推行牛羊改良,推广西门塔尔牛和肉毛兼用改良羊,预计到2010年,改良率达到100%,育肥仔牛1200头、羔羊5000只,实现人均牧业增收7000元以上。同时,积极保护草场,实施了划区轮牧和草牧场围封。起初牧民对围封草牧场不认可,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就积极做工作,并带头围封自家的草牧场,为牧民做表率;有的贫困户因缺少围封资金,党支部就发动党员和富裕户借款给贫困户。现在,全嘎查已投资68万元完成低压改造、围封家庭小草库伦52处1500亩,建设塑料暖棚230处、标准青贮窑178个,围封草牧场28 万亩,有效地遏制了草牧场沙化的势头,美丽的贡格尔草原也恢复了昔日的如茵似毯、碧草连天。
生态旅游,扬民俗。达来嘎查位于砧子山脚下,散落在贡格尔草原,依偎在达来诺日湖畔,搞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达来嘎查就是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搞起了“牧家乐”旅游项目,走出了只靠畜牧业的单一生活方式。但是群雁高飞还需头雁领,谁能成为新生活带头人呢?牧区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靠天养畜、以牧为先。旅游业在最初是倍受歧视的,纯朴的牧民觉得客人骑骑马、喝碗茶就收钱太不仗义了,那不是蒙古人的风格。更难为情的是给人牵马、服服、鞍前马后,觉得太丢面子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思想活跃的牧民开始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苏日塔格图就是个头脑活络、敢想敢做的蒙古小伙,他信奉蒙古谚语“说一尺不如行一寸,想到是银做到是金 ”。从2005年开始,他顶着阻力、历尽艰辛带头办起了“牧家乐” 蒙古夏营,用四处筹借的钱建起了8个蒙古包,专门接待旅游的客人,一年下来,足足赚了11万元。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牧民们在党支部书记的带动下,思想开始转变了,纷纷搞起了旅游业。另一户“牧家乐”的主人革命见人就谈致富经:“我们跟着党员学,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现在有12辆沙地摩托车,还制作旅游纪念品,以前家里困难连个媳妇也娶不上,现在我领着新娘住进大瓦房了。”现在,旅游业已成为达来嘎查的朝阳产业,以蒙古特色为主的“牧家乐”旅游之路已无限延伸在了这片天堂草原。
生态文明,促民谐。一直以来,达来人把“构建生态文明,促进嘎查和谐”做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以切实的行动构建着文明祥和家园。一是重学习。2007年,嘎查党支部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草原读书室。草原读书室现已存九大类、3000多种、10000多册书籍,为牧民提供了学习知识的平台。二是树新风。为树牧区新风,达来嘎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活动。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都要举办小型那达幕或歌舞联谊会;老人过寿、孩子考大学提倡举办小型文明庆贺。现在,走在草原,只要您细心,一定能听出牧民的歌声更加嘹亮了。三是促和谐。2007年嘎查投入资金15万元,让所有牧户全部免费吃上了自来水,全部收看到了电视节目;另外,每年春节都对老党员、老复员军人进行慰问。2008年,嘎查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2009年,达来嘎查人均收入达到了9500元,预计到2010年实现12000元。
达来嘎查党支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成了一面引路的旗帜,树起了新牧区建设的丰碑;成了一只领飞的头雁,展翅翱翔在贡格尔草原广阔的蓝天!
生态牧业,领民富。由于近年来牲畜数量不断增长,加上原始的掠夺式放牧和持续干旱,草原沙漠化一年比一年严重,生活在天下最美草原上的牧民们却祖祖辈辈都摆脱不了贫困。针对这一实际,嘎查党支部积极响应克旗委封山禁牧、保护生态、科学养畜的号召,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使牧民重拾致富信心。首先是实施了畜牧业“种子工程”。大力推行牛羊改良,推广西门塔尔牛和肉毛兼用改良羊,预计到2010年,改良率达到100%,育肥仔牛1200头、羔羊5000只,实现人均牧业增收7000元以上。同时,积极保护草场,实施了划区轮牧和草牧场围封。起初牧民对围封草牧场不认可,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就积极做工作,并带头围封自家的草牧场,为牧民做表率;有的贫困户因缺少围封资金,党支部就发动党员和富裕户借款给贫困户。现在,全嘎查已投资68万元完成低压改造、围封家庭小草库伦52处1500亩,建设塑料暖棚230处、标准青贮窑178个,围封草牧场28 万亩,有效地遏制了草牧场沙化的势头,美丽的贡格尔草原也恢复了昔日的如茵似毯、碧草连天。
生态旅游,扬民俗。达来嘎查位于砧子山脚下,散落在贡格尔草原,依偎在达来诺日湖畔,搞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达来嘎查就是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搞起了“牧家乐”旅游项目,走出了只靠畜牧业的单一生活方式。但是群雁高飞还需头雁领,谁能成为新生活带头人呢?牧区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靠天养畜、以牧为先。旅游业在最初是倍受歧视的,纯朴的牧民觉得客人骑骑马、喝碗茶就收钱太不仗义了,那不是蒙古人的风格。更难为情的是给人牵马、服服、鞍前马后,觉得太丢面子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思想活跃的牧民开始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苏日塔格图就是个头脑活络、敢想敢做的蒙古小伙,他信奉蒙古谚语“说一尺不如行一寸,想到是银做到是金 ”。从2005年开始,他顶着阻力、历尽艰辛带头办起了“牧家乐” 蒙古夏营,用四处筹借的钱建起了8个蒙古包,专门接待旅游的客人,一年下来,足足赚了11万元。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牧民们在党支部书记的带动下,思想开始转变了,纷纷搞起了旅游业。另一户“牧家乐”的主人革命见人就谈致富经:“我们跟着党员学,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现在有12辆沙地摩托车,还制作旅游纪念品,以前家里困难连个媳妇也娶不上,现在我领着新娘住进大瓦房了。”现在,旅游业已成为达来嘎查的朝阳产业,以蒙古特色为主的“牧家乐”旅游之路已无限延伸在了这片天堂草原。
生态文明,促民谐。一直以来,达来人把“构建生态文明,促进嘎查和谐”做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以切实的行动构建着文明祥和家园。一是重学习。2007年,嘎查党支部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草原读书室。草原读书室现已存九大类、3000多种、10000多册书籍,为牧民提供了学习知识的平台。二是树新风。为树牧区新风,达来嘎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活动。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都要举办小型那达幕或歌舞联谊会;老人过寿、孩子考大学提倡举办小型文明庆贺。现在,走在草原,只要您细心,一定能听出牧民的歌声更加嘹亮了。三是促和谐。2007年嘎查投入资金15万元,让所有牧户全部免费吃上了自来水,全部收看到了电视节目;另外,每年春节都对老党员、老复员军人进行慰问。2008年,嘎查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2009年,达来嘎查人均收入达到了9500元,预计到2010年实现12000元。
达来嘎查党支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成了一面引路的旗帜,树起了新牧区建设的丰碑;成了一只领飞的头雁,展翅翱翔在贡格尔草原广阔的蓝天!
作者:孙晓飞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