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山东郯城新村乡新一村:一个后进村的美丽转身

2010-04-07 08:21:3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一村是山东郯城县新村乡银杏生产专业村,875户、3461人,原村支部书记因财务问题自动辞职,严重削减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被划入全乡后进村行列。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带着感情、扎实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脱掉了新一村后进村的“帽子”。

  战斗堡垒强起来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每周都有针对性的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教育培训,认真学习《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暂行规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信访工作条例等相关文件。先后组织驻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11次,参加工作大组集中培训3次,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为加强村党组织的领导,乡党委立足新一村实际,专门调整新村工作区书记沈辉同志担任新一村党支部书记,专职开展工作,切实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级财务管起来

  针对新一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新一村“旧账”并公开,稳定党员群众思想。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驻村资金、账目、合同、公章、土地严格实行“五监管”。对3000元以上的开支实行定期跟踪审计;全部取缔封存旧公章,启用新公章,由乡经管站统一管理,使用公章需持村主要负责人的介绍信并由经管站存档备查。乡经管站对驻村的资金代管、财务公开、资产承包、土地关系流转等情况进行全程督导检查,确保农村财务“五监管”工作真正起到作用。

  党员形象亮起来

  通过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党员讲解党在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并立足实际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增强无职党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村内发展意识。截至目前,新一村参加培训党员3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5条、发展致富信息4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件,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乡党委将每月1日定为党员活动日,工作组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向党员通报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和本月的工作计划,并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人心涣散的问题,有力促进农村党员“双带”作用的发挥。

  农民腰包鼓起来

  立足驻村村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动员党员干部率先试点、鼓励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加大信息扶持力度,送技术、搞培训,帮助新一村建立银杏果、叶、苗电子交易市场,在陕西、河南等地建立苗木销售办事处,协调有关部门为苗木销售大开绿灯,并建立了农种园、盆景示范园等多处实验基地,通过调整银杏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银杏产品深加工等办法找到一条适合新一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家家巧发银杏财,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村级工作顺起来

  坚持每周至少5个工作日,帮助村里搞好计划生育、环境综合整治、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驻村实际,突出抓好驻村育龄妇女节育措施落实、非法怀孕流产、追逃扫尾等各项工作。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工作组帮扶驻村率先展开2010年春季计划生育进站工作,完成2月28日前进站28例、2010年春季进站207例、双女户结扎2例。同时,建立保洁队伍,建设垃圾池、填埋场,确保村内垃圾每日清运、集中填埋;并对照乡党委制定的环境卫生“五化”标准,对影响村容村貌的商业广告、门匾、野广告以及沿街“三堆”予以清理,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新一村刚刚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村。为了彻底解决新一村银杏种植基地年年内涝的问题,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率先带领村民打起一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目前全村已累计投入资金24万元,动用机械16台套,上阵劳动力700多人次,清淤整治排水沟2条、总土方量6162方,建生产桥16座,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农田水利格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新一村人员流动多、维稳难度大的问题,实行驻村夜间巡逻队值班站岗,加大治安巡逻力度,确保不空岗、不缺岗。同时,工作组成员连同驻村3—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成立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倾听群众诉求,认真接待、妥善处理每一起信访案件,帮助村民畅通信访渠道。截至目前,工作组共化解突出问题和纠纷2起,有效促进全村上下形成共谋发展、齐搞建设的积极氛围。

  精神文明硬起来

  为树立尊老养老睦邻团结的文明村风,新一村拿出5万块钱发放到全村年满60岁的老人手中。同时,把农村精神文化消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鼓励农民建起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在文化大院里,老百姓有逛“农家书屋”的,打乒乓球的,说快板的,下象棋的,唱京剧的,一批民间原生态的文化艺术遗产得以重放光彩。近期,新一村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受到全村人的拥护。截至目前,新一村不文明现象少了,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已蔚然成风,新农村新风尚正在新一村悄然兴起。
作者:郯学宣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