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营山化育桥社区:社区党建强化剂 和谐惠民喜洋洋

2010-04-08 08:27:2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省营山县朗池镇化育桥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生活在群众中,联系群众紧密的作用,积极创新,切实抓好社区党建沟通民意工作、化解矛盾工作和为民服务工作,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惠民的“强化剂”。

  搭建民意反馈排查通道,发挥社区党组织“民情晴雨表”作用。“不管小事大事,交给代理员就没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人民得实惠,干部受欢迎”,这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在社区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该社区按照“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支队伍、一套制度”的要求,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无偿的服务。一是推行电话预约制度。在政务公开栏里公布便民利民服务站及服务人员电话,接受群众预约,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推行咨询报送制度。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由群众自主提出申请,待服务站同意受理后,对符合条件、资料齐全的,由服务站报送员统一报送到上级相关部门代办。三是推行坐班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负责群众来访的接待、受理登记及协助处理有关服务事项,随时随地受理群众申请的事项请求。四是推行亲情服务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视群众为亲人,热情、快捷地为他们提供咨询、报送、服务。对不能代办的事项,要耐心说明原因,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在代办过程中,不得收取咨询、报送、代办等费用。从而形成“民意随时表达、民情快速反映、民生需求及时解决”的和谐局面。

  构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社会稳压器”作用。构建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于一体,整合三种调解方式,形成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通过协商和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从而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及时调处了一批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了一批城区建设、政策落实、惠民补助等产生的各种疑难复杂问题。针对旧城拆迁、“两河治理”建设中有的群众思想不通、阻挡工程建设等情况,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到群众家中讲政策、拉家常,直接到工地现场维持秩序,积极参与协调和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先后走访群众400多人次,参与解决群众阻挡工程建设等纠纷调解50余次。同时,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熟悉情况的优势,帮助做好社区少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两劳”释放人员帮教转化工作,组织参加就业培训,帮助办理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维护社区正常秩序。先后帮助300多人实现就业,协助为240多人办理了医保、低保。发挥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熟、感情深的优势,当社区群众因用水用电、饲养宠物发生吵架斗嘴时,社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说和气话、顺气话、公道话,及时化解邻里纠纷,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搭建为民排忧解难平台,发挥社区党组织“便民服务队”作用。为促社区整体发展,突出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化育桥社区健全“对接式服务,跟踪式反馈,台帐式管理,限时化办结”的服务承诺机制,深入开展“包居联户、结对亲民”活动,实施人文关怀,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一是推行登门服务制。通过上门发放便民联系卡、1+x结对服务、志愿者帮扶、民情日记等形式,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联系,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扰和难题,广泛听取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行服务台帐制。设立居民投诉服务台帐,实行“投诉交办”、“服务问责”、“跟踪反馈”、“一事一结”,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三是落实24小时办结制。对投诉的市容环境卫生问题、违章搭建行为、“牛皮癣”、公厕化粪池漫溢报修、社区公共设施损毁等,向居民承诺在24小时内登记备案、勘察处理,并向居民作出答复。自实践活动以来,该社区主动为居民化解矛盾70余起。“东方花园”居民住宅区是多年来社区管理的一块心病,物管矛盾集中,开发商避责,业主权益无保障,社区居委会探索建立社区物业化管理模式,接管该住宅小区物业的决定。短短几个月内,社区为小区居民解决了楼道灯不亮、水龙头爆裂漏水、窨井盖丢失、路面失修、车辆乱停放、下水管失修等问题30余个。
作者:李继军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