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岑巩:大力实施“三强”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

2010-04-09 08:28:3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实施以强素质、强基础、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强”工程,为建设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实施“强素质”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带动主体。一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带头者。在搞好村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同时,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5万余元,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努力提高其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目前,全县129个行政村的“两委”负责人中,共有科技致富能手186名,“两委”班子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全面建立村干风险基金制度和离任村干生活补贴制度,落实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带头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二是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按照党章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关要求,注重培养党员致富典型,通过思想上扶志、发展上扶业、生产上扶技、政策上扶贫等措施,共培养“双带型”农村党员400余名。积极构建农村普通党员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重点做好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制”等工作,切实让农村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三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培养新农村建设示范者。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完善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涵,多层级、多渠道、多方面培训实用人才。目前,全县已培养农村科技致富能手1000余名。

  实施“强基础”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一是狠抓“五个好”乡镇党委建设。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统一乡镇领导班子的思想,用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统领乡镇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县委推出了基层干部联系帮扶群众制度,规定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乡镇主要领导负责联系帮扶一个后进村,乡镇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并将帮扶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之一,切实增强了乡镇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在今年的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县委积极采取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按章选举的办法,产生了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其平均年龄为35.5岁,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要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理顺村“两委”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了村“两委”依法办事,协调共事的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规范村党支部的执政行为,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把握政治方向、驾驭工作全局、领导经济发展、组织协调各方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党建带群团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村级共青团、妇女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引导群团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

  实施“强机制”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持续动力。一是深化和完善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黔东南州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完善创建活动的责任体系,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活动的考评办法,确保“三级联创”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规范村民自治实践活动,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保证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三是健全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村“两委”的行为。建立顺畅的群众意愿表达机制、干群沟通机制,进一步落实基层群众对村务管理的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村务公开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强化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四是健全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按照“抓支部、建协会、兴产业、带农户、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产业”、“支部+公司”等模式,统筹安排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前,全县共建立产业示范区18个、科技协会172个,形成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相融互动的良好格局。
作者:吴伟 责任编辑:林梅
  • 掌上福州APP

  • 福州新闻网手机版

  • 福州新闻网微信

  • 福州新闻网新浪微博

Tel:0591-83941083

Mail:fzxwwllz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