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湖北省恩施市:激活城市的“细胞”

2010-04-12 08:17:3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终要在每个居民身上得到体现、在社区得到检验。恩施市市委书记谭文骄在社区调研时的讲话,对州城管理者来说,给了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要依托社区建和谐州城。

  怎样依托?如何建设?成为该市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该市始终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化进程的“细胞工程”来抓,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战斗堡垒建起来

  要搞好为民服务,就要有一个乐于服务的战斗堡垒。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建立选派社区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以抓党建促社区建设。通过从机关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建工作开展难和社区工作难开展的问题,。

  社区阵地是搞好服务的基础。该市市长秦斌表示,对社区建设资金要给予倾斜。通过与辖区内州、市直单位和民营企业主协调,为小区党支部解决办公、活动场所19处。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解决了3个社区党组织的办公用房。近三年来,共为社区筹集建设资金600多万元,解决了18个社区和部分小区党支部的活动场所问题。还通过社区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财政拨款、社区党员捐助等方式,自建或共建了13个晨练点和16个文艺宣传队。

  社区干部是搞好服务的关键。该市将一批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业务能力精、热心社区事业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热心人、勤务员,成为党委、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据该市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干部介绍说,该市现有城市社区19个,其中成立党委的10个,成立党总支的2个,成立党支部的7个。城市街道现有党员3760名,其中城市社区党员2339名。城市社区下设党支部58个,其中小区党支部39个。目前,19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8岁,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3%。

  服务宗旨是搞好服务的动力。该市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宗旨,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共议社区大事、共谋社区发展。完善了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居民服务队“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开展了“便民保洁站”、“便民托幼点”、党员“八包”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等100多项服务。

  服务热情涨起来

  筑牢社区服务堡垒,便拥有了社区工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社区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服务热情高涨。

  君华苑小区居民党员伍兴树评价说,他所在的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社区原来没有办公场所,居委会领导到处“化缘”求助,修建了综合办公场所。看着社区干部争先恐后挑重担,伍兴树还毛遂自荐,担任了党员活动中心户长,以便为大家服务。

  有着26年社区工作经历的张顺英,是位于老城区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解放路社区居委会的党委书记,居民称她“小巷总理”。她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纷繁庞杂,居民下岗了要重新就业,家庭产生纠纷后要请“裁判”,事无巨细,都会找她。虽然有时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非常认真地处理。

  2002年,当选人大代表的张顺英在提交《关于老城居民住宅和基础设施改造的意见》时,用10多张照片展示了老城亟待改进的现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凭着那份执着,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背街小巷多,安全隐患大;改制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队伍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稳定任务大等“三多三大”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舞阳大街社区党员腾凯,退伍后自主创业,积极参加党员“创星”活动,义务担当社区计生信息员、民事调解员、安全消防员,无偿救助贫困儿童,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

  该市开展的“党员服务一条街”、“党员服务区”等活动,使党员活跃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发挥作用在社区。近两年,该市社区举办了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50多期,提供再就业信息3500多条,培训下岗职工5000多人次,有338名下岗职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2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和谐丰碑立起来

  安全是社区和谐的基石。在社区居委会的倡议下,各单位围绕“平安单位(大院)”创建,加大了技防投入,2006年以来,共投资1920万元,在城区203个内部单位安装了监控探头2412个,红外线报警器395对。还组织城区义务巡逻,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社区发案率明显下降。居民安全感上升了,据抽样调查,社区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5%以上。

  文化是和谐社区的润滑剂。近年来,该市组织了建十个文化广场、每年放映百场广场电影、每年举办一次千人舞表演赛、每年组织一次万人长跑竞赛为内容的“十百千万”活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开展大型市民文化活动50多场,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就达20万人次。使社区文化活动从家庭文化、楼群文化向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发展,使广大群众“走出小楼院、融入大家庭”,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各享其乐。

  有了这种感受,社区成了居民喜爱的家。今年创建“全省文明社区”的机场路社区居委会的党委书记李世春感叹说,昔日的“垃圾山”、臭水沟、泥土路不见了,百姓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现象不见了。 她还说了一个现象,市区内某单位的资料员想补照一张“牛皮癣”照片作对比资料,找遍社区的大街小巷都没有找到。

  “这里长年绿草如茵,空气宜人,治安状况好,服务处处体现着人性化、亲情化。”随女儿居住在州城的胡女士地评价,代表了州城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的心声。
作者:刘迪海 罗晖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