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内蒙古新左旗:社区小平台搭建文化大舞台

2010-04-12 08:06:5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新左旗呼格吉勒社区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型社区,坚持传承与弘扬并举,加大创新与超越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传承根基牢固

  着力依托区域优势,实现区内各民族中、小学,各机关单位的共驻共建,通过设立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开办蒙古长调、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各类民族文化培训班,加大对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力度,打牢民族文化传承根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社区党支部从旗乌兰牧骑、文化馆等部门聘请专业教师,为孩子们教唱《巴尔虎儿女》等民族歌曲,编排《筷子舞》、《顶碗舞》等民族舞蹈;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特别邀请蒙古族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等民族艺术家到社区歌舞类培训班作指导。一系列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呼格吉勒社区文化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培训班学生表演的民族歌舞,多次获得市、自治区级大奖;斯日吉、敖达木等六名有潜质的学员因表现出色,成为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成员。

  在传承中创新——民族文化活动全面铺开

  社区党支部通过不断组织及创新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民族文化活动在群众中的普及,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举办“家庭风采大赛”、“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表演“安代舞”、“广场舞”、“筷子舞”、“哲仁黑舞”及合唱巴尔虎民族歌曲等各种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形成了“节日有活动,文化有特色”的格局,既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民族文化生活的需求,又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社区干部通过深入了解不同阶层的群众对新时代民族文化的理解与需要,建立“民情接待站”等多项措施,加大民族文化活动的创新力度,努力使呼格吉勒社区的文化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新意层出。

  创新各种载体——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打造民族文化型社区的工作中,社区党支部不断整合资源,灵活利用各种载体,搭建民族文化发展新平台。开办了蒙古象棋、蒙古族博克、民族美术作品、民族舞蹈、民族手工制作等11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交流站点,定期组织民族文化爱好者在社区进行交流活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厅,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共有骨制、木制、皮制等三大类二百余件民族作品,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先后接待各界参观人士两千余人;“长调韵---巴尔虎文化艺术节蒙古族长调歌曲成就展厅”,详细介绍了长调歌曲的历程、作品及影响力,在新左旗第三届巴尔虎文化艺术节期间,共展出大型图片资料二十多张,接待参观者近千人;“博克训练基地”成功举办了中、俄、蒙“博克比赛”,来自三个国家的上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三千余人观看了比赛。

  赋予崭新内涵——民族文化发展后劲十足

  社区党支部通过创新理念,引领群众开展多种有益于生产生活的民族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生产生活双赢局面,通过增加民族文化的“实用性”,增强民族文化发展力量。2009年,组织社区居民在社区民族民俗网上观看巴尔虎民族母语讲解的时事政治、农牧业实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民族艺术品制作等新知识37次;与旗新华书店联系,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5次;建立社区图书阅览室,蒙语版报刊、书籍、光碟的收藏量达到5000余册;引导居民多读书,读好书,组织居牧民召开读书心得讨论会13次;与此同时,开辟了社区科技文化阵地,成立了移动杯青年民族文化书屋。使广大社区居民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先进技术,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郝艳丽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