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车站街道:强力打造党员群众“温馨家园”
2010-04-13 08:38:5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车站街道辖区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东大门,东达连霍高速公路东出口,西连市中心,南接310国道,北通会兴渡口,辖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居民14680户43236人,流动人口有1万余人,街道党工委下设10个党支部,有直管党员230人。近年来,车站街道党工委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四个一”活动(加强每一个党建阵地、形成一整套工作制度、推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加大投入,强化每一个阵地建设,夯实党建活动基础。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了《车站街道社区党支部示范化达标细则》,将各社区党支部的办公场地、人员配备、组织活动、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档案记录等工作细化,明确标准,对示范达标细则的各项内容实施月督查、季排序、年考核,而且将示范达标活动开展的优劣作为当年考核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通过几年的努力,车站街道党工委6个社区党支部均拥有一座办公小楼,安装了电话,优配了电脑、打印机、滚动发布信息的显示屏,连接了网线,着力为构建“三有一化”社区党建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管理,健全一整套工作制度,规范党建活动开展。他们制定上墙了“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流程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党建活动开展。并在社区党支部中积极推广“4+2”工作法,社区的重大事项坚持按照“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同时出台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制度,邀请辖区知名人士、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行业中的党员代表以及街道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定期通报街道社区党建活动开展情况,主动征求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调动起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突出教育,树立一大批先进典型,建学习型党员队伍。他们层层筛选,重点培养,树立先进,坚持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党员干部。三门峡爱心捐献骨髓第一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王文君,两次无偿给素不相识的女孩捐献骨髓,使孩子在生死线上得以重生;她热心社区事业,心系居民疾苦,自筹资金修建了三门峡首条“爱民路”。车站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盛敏率先启动了“暖巢”工程,将辖区孤寡老人视为亲人,无私奉献、无偿帮助。对这些先进行为,党工委深入挖掘,通过各级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使其先进事迹被广为传颂。同时党工委深入开展了向他们学习活动,广大党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努力把学习先进转化为推动工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上。目前,街道上下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践行为民,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创出党建服务品牌。街道党工委始终将改善辖区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通过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服务队等措施,先后筹资30万元修建了三条“爱民路”,争取7万元清理修缮大沟底、“二号沟”,积极争取体育健身器材,让居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真正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目前,各社区党支部建立起扶弱济困、医疗卫生、义工服务、治安服务、信息服务、商贸服务、文体活动等七大服务体系,形成各自的服务特色。东风社区党支部建立了爱心购物中心、社会乐捐中心、老年娱乐中心、妇女康检中心、幼儿教育中心,重点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北社区党支部组织“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探索了低保服务“十项制度”和“六项记录”,实现“有进有出、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湾道社区党支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热心公益、反哺社会,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宏远社区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将民政、劳动保障、司法民调等职能整合,重点解决流动党员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为流动党员营造一个知心、放心的党员之家;车站社区党支部进一步丰富“暖巢工程”, 建立了爱心粮油店,积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尤其是现在正着手进行的东风市场搬运公司家属院改造工程,在市、区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底街道党工委克服重重困难,多方协调,强力推进。目前,158户居民中已有150户签订了搬迁协议,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党建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大大提高。街道党工委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市级“‘五好’街道党工委”、“市级文明单位”、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湾道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全省“‘五好’社区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 等荣誉。
加大投入,强化每一个阵地建设,夯实党建活动基础。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了《车站街道社区党支部示范化达标细则》,将各社区党支部的办公场地、人员配备、组织活动、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档案记录等工作细化,明确标准,对示范达标细则的各项内容实施月督查、季排序、年考核,而且将示范达标活动开展的优劣作为当年考核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通过几年的努力,车站街道党工委6个社区党支部均拥有一座办公小楼,安装了电话,优配了电脑、打印机、滚动发布信息的显示屏,连接了网线,着力为构建“三有一化”社区党建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管理,健全一整套工作制度,规范党建活动开展。他们制定上墙了“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流程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党建活动开展。并在社区党支部中积极推广“4+2”工作法,社区的重大事项坚持按照“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同时出台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制度,邀请辖区知名人士、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行业中的党员代表以及街道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定期通报街道社区党建活动开展情况,主动征求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调动起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突出教育,树立一大批先进典型,建学习型党员队伍。他们层层筛选,重点培养,树立先进,坚持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党员干部。三门峡爱心捐献骨髓第一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王文君,两次无偿给素不相识的女孩捐献骨髓,使孩子在生死线上得以重生;她热心社区事业,心系居民疾苦,自筹资金修建了三门峡首条“爱民路”。车站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盛敏率先启动了“暖巢”工程,将辖区孤寡老人视为亲人,无私奉献、无偿帮助。对这些先进行为,党工委深入挖掘,通过各级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使其先进事迹被广为传颂。同时党工委深入开展了向他们学习活动,广大党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努力把学习先进转化为推动工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上。目前,街道上下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践行为民,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创出党建服务品牌。街道党工委始终将改善辖区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通过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服务队等措施,先后筹资30万元修建了三条“爱民路”,争取7万元清理修缮大沟底、“二号沟”,积极争取体育健身器材,让居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真正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目前,各社区党支部建立起扶弱济困、医疗卫生、义工服务、治安服务、信息服务、商贸服务、文体活动等七大服务体系,形成各自的服务特色。东风社区党支部建立了爱心购物中心、社会乐捐中心、老年娱乐中心、妇女康检中心、幼儿教育中心,重点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北社区党支部组织“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探索了低保服务“十项制度”和“六项记录”,实现“有进有出、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湾道社区党支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热心公益、反哺社会,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宏远社区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将民政、劳动保障、司法民调等职能整合,重点解决流动党员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为流动党员营造一个知心、放心的党员之家;车站社区党支部进一步丰富“暖巢工程”, 建立了爱心粮油店,积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尤其是现在正着手进行的东风市场搬运公司家属院改造工程,在市、区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底街道党工委克服重重困难,多方协调,强力推进。目前,158户居民中已有150户签订了搬迁协议,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党建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大大提高。街道党工委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市级“‘五好’街道党工委”、“市级文明单位”、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湾道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全省“‘五好’社区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 等荣誉。
作者:卫清波 王卫国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