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贾汪石庄村:科学发展“植根”百姓心中
2010-04-14 08:28:4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石庄村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围绕党员群众反映的事关经济发展和重大民生问题,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科学发展观已在群众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服务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领民富。石庄村于2008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设施蔬菜大棚致富示范效应明显,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的积极性高涨,但是高效农业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通过走访部分村民代表了解到此种情况后,积极从帮扶部门争取到农业发展项目开发资金八万元,架设了水电,建设小型生产桥二十座,大型排洪桥一座,铺设石子路1000余米。基础设施的完善使石庄村的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00亩扩大为目前的1200亩。此外,随着基础设施配套健全,苏南客商纷纷来到该村投资大棚花卉种植项目,现该村已建成投资300万元建成贾汪区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解决了当地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石庄村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提速,提档升级,带动了当地群众快速致富奔小康。据统计,该村群众人平均年收入由原来的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800元。
关注弱势群体,慈善救助暖民心。“一部分人富裕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我认为科学发展是让全村百姓都能感受到的实惠!”石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德饶有兴致的谈到。他是这样说的,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人员也是这样做的。一是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提高收入。村里通过主动和蔬菜大棚种植大户联系,帮忙安排村里部分没法外出务工的困难村民,主要是年老体弱和身体部分残疾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避免他们形成“等靠”思想,自食其力。这些村民除去自己种地的收入外,还能每月增加600元的收入,每年可在大棚务工十个月,年增收6000余元。二是为想致富的困难家庭提供担保贷款,助农致富。该村村民夏凤海因为早年孩子多,家庭生活困难,多次向村里申请低保,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办理,村党支部了解他的实际困难后,帮他协调贷款,承包蔬菜大棚一座,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今年设施大棚茄子大丰收,现在每斤可以卖到3元,一个棚就实现收入接近两万元。如今得到实惠的他,再次向村支部寻求帮助,希望再多承包2个大棚。对此村支部刘书记当即表示:对于这些愿意发展的困难家庭,支部是乐于帮助的,下一步村里将加大在这方面工作的力度,帮助更多愿意发展的困难家庭脱贫致富。三是慰问帮助困难家庭,温暖民心。村党支部在农忙期间,主动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完成收获、播种工作,并每年在各大节假日期间对全村的40多户孤寡老人、孤儿等“五保户”及困难家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各类慰问品和慰问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推动民生工程建设,解决问题赢民意。石庄村积极改善村公共基础设施,对群众提出来的关系民生的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让村民喝上自来水。长年来石庄村村民饮用水主要靠采用浅层地下水,受工业生活污染严重、水含氟量高等因素影响,饮水不卫生一直危害着村民的健康。“绝不让村民再喝损害健康的水了”村刘书记在党员会上作出承诺,要为村里装上自来水解决饮水问题。村两委积极争取区水利局的改水工程,仅2009年该村就完成开挖135米深井2座,帮助579户村民家中通了自来水。完善排污排水系统,整洁村容村貌。石庄村地势较低,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每逢下雨天,低洼地带都会积水,有时会浸没此地村民的房屋基脚,极大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此外原有的排水沟由于年久老化,破损严重,部分地段几乎被淤泥杂物等填平,多次清淤都不能彻底解决排水不畅问题,积水情况时有发生。村委会投资6000余元彻底翻修排水沟、排洪沟。彻底解决了排水问题,保证了村容村貌卫生、整洁,改变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德信心满怀地说:“虽然我们现在离先进村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看到差距后,我们奋起直追还是可以赶得上、超得过的,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村民深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这位苏北汉子情真意切的面向这片热土诉说着自己的情怀。在村支部2010年工作规划中,村组之间8000米道路改造、修建老年娱乐场所、绿化两条主干道灯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已被提上日程,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服务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领民富。石庄村于2008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设施蔬菜大棚致富示范效应明显,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的积极性高涨,但是高效农业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通过走访部分村民代表了解到此种情况后,积极从帮扶部门争取到农业发展项目开发资金八万元,架设了水电,建设小型生产桥二十座,大型排洪桥一座,铺设石子路1000余米。基础设施的完善使石庄村的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00亩扩大为目前的1200亩。此外,随着基础设施配套健全,苏南客商纷纷来到该村投资大棚花卉种植项目,现该村已建成投资300万元建成贾汪区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解决了当地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石庄村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提速,提档升级,带动了当地群众快速致富奔小康。据统计,该村群众人平均年收入由原来的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800元。
关注弱势群体,慈善救助暖民心。“一部分人富裕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我认为科学发展是让全村百姓都能感受到的实惠!”石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德饶有兴致的谈到。他是这样说的,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人员也是这样做的。一是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提高收入。村里通过主动和蔬菜大棚种植大户联系,帮忙安排村里部分没法外出务工的困难村民,主要是年老体弱和身体部分残疾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避免他们形成“等靠”思想,自食其力。这些村民除去自己种地的收入外,还能每月增加600元的收入,每年可在大棚务工十个月,年增收6000余元。二是为想致富的困难家庭提供担保贷款,助农致富。该村村民夏凤海因为早年孩子多,家庭生活困难,多次向村里申请低保,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办理,村党支部了解他的实际困难后,帮他协调贷款,承包蔬菜大棚一座,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今年设施大棚茄子大丰收,现在每斤可以卖到3元,一个棚就实现收入接近两万元。如今得到实惠的他,再次向村支部寻求帮助,希望再多承包2个大棚。对此村支部刘书记当即表示:对于这些愿意发展的困难家庭,支部是乐于帮助的,下一步村里将加大在这方面工作的力度,帮助更多愿意发展的困难家庭脱贫致富。三是慰问帮助困难家庭,温暖民心。村党支部在农忙期间,主动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完成收获、播种工作,并每年在各大节假日期间对全村的40多户孤寡老人、孤儿等“五保户”及困难家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各类慰问品和慰问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推动民生工程建设,解决问题赢民意。石庄村积极改善村公共基础设施,对群众提出来的关系民生的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让村民喝上自来水。长年来石庄村村民饮用水主要靠采用浅层地下水,受工业生活污染严重、水含氟量高等因素影响,饮水不卫生一直危害着村民的健康。“绝不让村民再喝损害健康的水了”村刘书记在党员会上作出承诺,要为村里装上自来水解决饮水问题。村两委积极争取区水利局的改水工程,仅2009年该村就完成开挖135米深井2座,帮助579户村民家中通了自来水。完善排污排水系统,整洁村容村貌。石庄村地势较低,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每逢下雨天,低洼地带都会积水,有时会浸没此地村民的房屋基脚,极大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此外原有的排水沟由于年久老化,破损严重,部分地段几乎被淤泥杂物等填平,多次清淤都不能彻底解决排水不畅问题,积水情况时有发生。村委会投资6000余元彻底翻修排水沟、排洪沟。彻底解决了排水问题,保证了村容村貌卫生、整洁,改变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德信心满怀地说:“虽然我们现在离先进村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看到差距后,我们奋起直追还是可以赶得上、超得过的,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村民深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这位苏北汉子情真意切的面向这片热土诉说着自己的情怀。在村支部2010年工作规划中,村组之间8000米道路改造、修建老年娱乐场所、绿化两条主干道灯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已被提上日程,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作者:郑金芝 董小欣 刘汉彭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