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四大特色产业带 织就农民“增收网”
2010-04-19 08:28:1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阳春三月,地处乌江河谷狭长地带的沿河自治县和平镇枫香村春潮涌动,上千亩早熟蔬菜被白色的地膜覆盖,在春阳的暖照下闪闪发光,几十个温室大棚一字排开,花农、菜农、果农出入其间,丰收的喜悦在他们脸上尽情地荡漾……这是该县大力发展“无公害果蔬、生态茶园、现代烤烟和生态畜牧”为主导的乌江特色产业带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缩影。
抓蔬菜产业带,丰富“菜篮子”
“我们村利用乌江河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县农业局农技服务工作队今年又在我们村建立12个温室大棚,示范种植反季节蔬菜50余亩,新品种瓜果示范点200亩,建早熟蔬菜基地200亩,农民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张延甫说。
今年,该县为进一步做好蔬菜产业这篇大文章,同时在黑水乡建权村发展高山冷凉蔬菜600余亩,在后坪乡发展大葱300亩,在板场、淇滩、沙子等乡镇发展蔬菜基地3000多亩。为了使大量的无公害蔬菜如愿“抢滩大重庆”,该县加快建设乌江王坨大桥和沿河经黑獭至万木到酉阳的公路,为农副产品着陆重庆冲刺加力。
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个,常年种植蔬菜11类86个品种,共计11000多亩,有8类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蔬菜产品销往遵义市的凤冈、湄潭及重庆市的秀山、酉阳等地,年蔬菜商品量达1200多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保证和丰富了县城居民的菜篮子,也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抓烤烟产业带,鼓足“钱袋子”
走进谯家镇猫阡村,一片片规范化种植的地膜烤烟遍布在山坡上,一座座整洁的大型卧式密集型烤房坐落在公路两旁,辛勤劳作的人们正在培土上厢,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五抓五促”的现代烤烟生产模式,烤烟支柱产业稳中有升,去年,该县烤烟大田移栽面积4.75万亩,成立各类烤烟专业合作组织51个,建立烟叶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6个,收购烟叶12万担,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上,实现税收1496万元。烟农户均增收1.7万元。
今年,该县加大了对烤烟生产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下拨烤烟信贷资金1800万元,主要用于肥料、煤炭、烤房建设、农机等贷款补贴。目前,全县规划种植烤烟面积4万亩,已经全部落实到17个种烟乡镇。
抓生态茶园产业带,谋增收新路子
这几天,新景乡姚溪村的村民正在忙采摘春茶,该村新建的茶叶加工厂这几天生产线一直没有停下,加工厂收购的茶青正在等着下锅烘烤。在土地坳镇竹花村冉光贤的200亩茶园和黑水乡朝阳村温学忠、温学武等6户联营在马蝉丫建的1900亩茶园里,到处都是群众采摘春茶的身影。温学忠告诉笔者,今年这1900亩茶园估计有30%投产,到明后年,就完全可以投产了,按照市场茶青的价格,单卖茶青就可以卖200多万元。
2009年,该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重庆荣杭、浙江乌江富硒茶、重庆亿鑫等茶叶公司,同时通过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完成了10万亩生态茶园的建设任务,重庆亿鑫茶叶公司在黄土乡新建茶园4000多亩,带动了当地茶农种植茶园的积极性。今年,该县将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新建生态茶园15万亩,兴办幼龄茶园间作示范点38个,新建生态茶叶加工厂1个,初步形成了以新景姚溪贡茶、塘坝千年古茶、沙子富硒绿茶、谯家乌江富硒茶等为品牌的生态茶叶品牌,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抓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带,荒山变成“绿毯子”
连片的草地绵延起伏,一望无际,微风过处,满山的羊儿来回奔跑,碧绿的草场俨然一片绿地毯。这是笔者近日在谯家草地生态畜牧中心看到的情景。
2007年,沿河被确定为全省新增的1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获得了省政府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500万元的项目投入,该县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在谯家、土地坳、中寨、中界等乡镇实施草地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同时成立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项目中心采取滚动发展和“中心+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把草地生态畜牧项目作为改善民生、治理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重要工程大力实施,对养羊农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全程服务,为农户解决了资金、疫病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
3年内,该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已扶持农户1050户,人工种草21000多亩,新建和改造圈舍3150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21000只,波尔山羊种公羊450只,建良种羊繁育中心1个,中心示范场1个。
据该县畜牧局局长高仕文介绍,去年,全县投入资金3100万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建人工草地11000亩,投放基础母羊11000只,波尔山羊种公羊200只,有550户农民将改行当“牧民”。今年,该县将投入资金1398万元,分别用于草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建小水池100口,引水沟渠3000米;建饲料青贮窖1万立方米;在项目区新修公路12.5公里、维修公路4公里;同时还将吸纳民营资本投入100万元,在草地中心建设良种羊繁育中心(场)2个。
该县依托草地中心项目建设,已经建成了一批养羊小区、联户羊场,发展了大批养羊专业户。项目投放的2.9万多只基础母羊,已产羔羊6500多只,平均增重5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增加产值300万元,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全县群众看到了生态养殖的绿色希望。
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以后坪、塘坝、客田等乡镇为主的烤烟产业带,以谯家镇、中寨乡、土地坳镇等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以黄土乡、中界乡、谯家镇为主的生态茶叶产业带,以黑水乡、和平镇、沙子镇等为主的高山冷凉蔬菜、早熟蔬菜、“空心李”等乌江特色经济产业带。据统计,该县去年畜牧业实现产值5.24亿元,增长7.64%;烤烟收购烟叶12.4万担,实现产值8324万元;其他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502万元。农民依靠乌江特色产业人均增收1024元。
抓蔬菜产业带,丰富“菜篮子”
“我们村利用乌江河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县农业局农技服务工作队今年又在我们村建立12个温室大棚,示范种植反季节蔬菜50余亩,新品种瓜果示范点200亩,建早熟蔬菜基地200亩,农民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张延甫说。
今年,该县为进一步做好蔬菜产业这篇大文章,同时在黑水乡建权村发展高山冷凉蔬菜600余亩,在后坪乡发展大葱300亩,在板场、淇滩、沙子等乡镇发展蔬菜基地3000多亩。为了使大量的无公害蔬菜如愿“抢滩大重庆”,该县加快建设乌江王坨大桥和沿河经黑獭至万木到酉阳的公路,为农副产品着陆重庆冲刺加力。
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个,常年种植蔬菜11类86个品种,共计11000多亩,有8类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蔬菜产品销往遵义市的凤冈、湄潭及重庆市的秀山、酉阳等地,年蔬菜商品量达1200多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保证和丰富了县城居民的菜篮子,也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抓烤烟产业带,鼓足“钱袋子”
走进谯家镇猫阡村,一片片规范化种植的地膜烤烟遍布在山坡上,一座座整洁的大型卧式密集型烤房坐落在公路两旁,辛勤劳作的人们正在培土上厢,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五抓五促”的现代烤烟生产模式,烤烟支柱产业稳中有升,去年,该县烤烟大田移栽面积4.75万亩,成立各类烤烟专业合作组织51个,建立烟叶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6个,收购烟叶12万担,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上,实现税收1496万元。烟农户均增收1.7万元。
今年,该县加大了对烤烟生产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下拨烤烟信贷资金1800万元,主要用于肥料、煤炭、烤房建设、农机等贷款补贴。目前,全县规划种植烤烟面积4万亩,已经全部落实到17个种烟乡镇。
抓生态茶园产业带,谋增收新路子
这几天,新景乡姚溪村的村民正在忙采摘春茶,该村新建的茶叶加工厂这几天生产线一直没有停下,加工厂收购的茶青正在等着下锅烘烤。在土地坳镇竹花村冉光贤的200亩茶园和黑水乡朝阳村温学忠、温学武等6户联营在马蝉丫建的1900亩茶园里,到处都是群众采摘春茶的身影。温学忠告诉笔者,今年这1900亩茶园估计有30%投产,到明后年,就完全可以投产了,按照市场茶青的价格,单卖茶青就可以卖200多万元。
2009年,该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重庆荣杭、浙江乌江富硒茶、重庆亿鑫等茶叶公司,同时通过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完成了10万亩生态茶园的建设任务,重庆亿鑫茶叶公司在黄土乡新建茶园4000多亩,带动了当地茶农种植茶园的积极性。今年,该县将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新建生态茶园15万亩,兴办幼龄茶园间作示范点38个,新建生态茶叶加工厂1个,初步形成了以新景姚溪贡茶、塘坝千年古茶、沙子富硒绿茶、谯家乌江富硒茶等为品牌的生态茶叶品牌,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抓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带,荒山变成“绿毯子”
连片的草地绵延起伏,一望无际,微风过处,满山的羊儿来回奔跑,碧绿的草场俨然一片绿地毯。这是笔者近日在谯家草地生态畜牧中心看到的情景。
2007年,沿河被确定为全省新增的1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获得了省政府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500万元的项目投入,该县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在谯家、土地坳、中寨、中界等乡镇实施草地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同时成立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项目中心采取滚动发展和“中心+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把草地生态畜牧项目作为改善民生、治理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重要工程大力实施,对养羊农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全程服务,为农户解决了资金、疫病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
3年内,该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已扶持农户1050户,人工种草21000多亩,新建和改造圈舍3150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21000只,波尔山羊种公羊450只,建良种羊繁育中心1个,中心示范场1个。
据该县畜牧局局长高仕文介绍,去年,全县投入资金3100万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建人工草地11000亩,投放基础母羊11000只,波尔山羊种公羊200只,有550户农民将改行当“牧民”。今年,该县将投入资金1398万元,分别用于草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建小水池100口,引水沟渠3000米;建饲料青贮窖1万立方米;在项目区新修公路12.5公里、维修公路4公里;同时还将吸纳民营资本投入100万元,在草地中心建设良种羊繁育中心(场)2个。
该县依托草地中心项目建设,已经建成了一批养羊小区、联户羊场,发展了大批养羊专业户。项目投放的2.9万多只基础母羊,已产羔羊6500多只,平均增重5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增加产值300万元,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全县群众看到了生态养殖的绿色希望。
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以后坪、塘坝、客田等乡镇为主的烤烟产业带,以谯家镇、中寨乡、土地坳镇等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以黄土乡、中界乡、谯家镇为主的生态茶叶产业带,以黑水乡、和平镇、沙子镇等为主的高山冷凉蔬菜、早熟蔬菜、“空心李”等乌江特色经济产业带。据统计,该县去年畜牧业实现产值5.24亿元,增长7.64%;烤烟收购烟叶12.4万担,实现产值8324万元;其他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502万元。农民依靠乌江特色产业人均增收1024元。
作者:陈述义 刘道学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