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岱岳区范镇:区域党建“4+”模式建设和谐园区
2010-04-20 08:27:5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范镇位于泰安市东部,泰莱平原腹地,为泰安、莱芜、临沂三市交界地,南部有牟汶河,西部、北部有瀛汶河环绕,济临公路、泰莱路、0九路、泰莱高速公路、辛大铁路横贯其中,泰莱高速公路下道口坐落在范镇驻地,连接京沪路、京福路及博莱高速公路,境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范镇为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目前境内仍存奉高城遗址,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日之范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泰安市“五个好”党委、泰安市文明乡镇、泰安市敬老院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村村通公路先进单位、泰安市街道工会示范乡镇、泰安市农业“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园区的发展,让区域成为一家人
范镇工业园内辖13家企业、6个行政村,共有职工、群众15160人,党员546名。近年来,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园区和企业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足,企业党员党性意识不强,党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协调解决好村企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企业和村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区域党建村企和谐共建新模式,推行了“党委+园区+企业+周边村”的“4+”区域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委为领导、园区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周边村为依托,整合了区域党建资源,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努力打造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起了党群联建、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工作机制,在组织共建、阵地共建、人才共建、文化共建、经济共建等方面,积极创新思路,开展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了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4+联建,形成新的组合拳
1、党群联建,干群一家亲。为协调区域内各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坚持“大党建”观念,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建立了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宣传、工商、税务、安监、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协商园区内党建工作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了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的合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工共建、党群共建”的有效途径。我们引进的东南彩印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工业园总支派专人盯上靠上,及时向党委汇报工程进度,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相关村为其解决办证、用工、用料、招工等问题,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0平方米的车间改造建设和4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设,赢得了厂商的信任和赞成。因该公司无党员,园区党总支积极与镇团委联系,在该公司建立了团组织,利用团的优势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2、村企联建,和谐共发展。整合村党组织和非公企业资源,探索村企联建机制,延伸党组织的工作范畴,形成了农村服务企业,企业反哺农村的长效机制。园区党总支组织企业与驻地村结成对子,携手合作,企业在村党支部阵地建设、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扶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给予村进行帮扶共建;村支部在化解矛盾纠纷、企业生产环境建设、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等方面给予企业提供支持。在联合化工公司建10千伏安电路专线时,党委会同园区党总支主动和范东、前杨等相关村对接,及时协调解决了相关占地及包青补偿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建成了专线。同时联合化工公司、史宾莎公司、中泰公司、奥奇公司等企业及企业支部,利用资金优势,为前杨、马庄等村农家书屋捐书2000余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捐款为马庄村安装了路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积极帮扶村困难党员群众,救助贫困学生。按照“手拉手”活动的安排,东南彩印公司为结对的马庄村安置就业岗位46个,中泰服装公司为范西村安置就业岗位38个,实现了“双赢”。各村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和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职工学习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活动,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企企联建,双促同发展。探索建立了企业与企业联合活动机制,以相关产业技能培训、技能大比武、参观学习等形式联合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定期沟通联谊协商机制,定期组织研讨交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对区域内重大事宜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协商共处,群策群力。工业园总支积极帮助东南彩印公司与中泰服装公司、鲁普耐特公司等企业联合,统一为他们提供各类纸箱,减少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类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支持,如东南彩印公司联合天宏彩印公司在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积极交流合作,推动了企业共同发展。
4、总支联建,服务更优秀保发展。为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我们建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园区党总支,建立了党总支对上联系党委,对下联系企业、联系村、联系相关部门工作制度,并将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经委、安监、统计、劳保等14个部门、20余名工作人员迁到园区办公,对企业实行面对面一站式服务。为加强村企之间的联系,任命马庄村、前杨村支部书记挂职园区党总支委员职务,园区党总支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园区内党支部书记会议,做到区域内重大事务同协商、同解决。加强园区内各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由园区党总支主导,协商化解园区内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了园区和谐发展。去年9月,在园区党组织书记会议上,对园区内道路绿化、亮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达成初步意见后,园区党总支及时向党委作了汇报,党委及时召开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拿出了园区综合治理的方案,投资150万元,实施了工业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02盏,铺设人行道板21000平方,栽植法桐树500棵,园区环境大为改善。
三、4+联建,实现区域新发展
“4+”模式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镇工业园区及全镇经济的发展,2009年,实现本镇生产总值8.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5万元,同口径增长40%;镇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企业达到19家,规模企业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工业利税1.54亿元,同比增长35%;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新引进七品阳光新能源、维海太阳能太阳雨、福建鼎新机械加工等新项目8个,引进无偿资金860万元。在全区半年项目建设现场检查和招商引资考核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有两个项目代表岱岳区迎接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现场考核,规模企业、外经外贸、项目建设等各项指标均列全区各乡镇第一名。园区内所辖各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70元,同比增长25%。
一、园区的发展,让区域成为一家人
范镇工业园内辖13家企业、6个行政村,共有职工、群众15160人,党员546名。近年来,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园区和企业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足,企业党员党性意识不强,党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协调解决好村企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企业和村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区域党建村企和谐共建新模式,推行了“党委+园区+企业+周边村”的“4+”区域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委为领导、园区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周边村为依托,整合了区域党建资源,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努力打造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起了党群联建、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工作机制,在组织共建、阵地共建、人才共建、文化共建、经济共建等方面,积极创新思路,开展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了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4+联建,形成新的组合拳
1、党群联建,干群一家亲。为协调区域内各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坚持“大党建”观念,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建立了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宣传、工商、税务、安监、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协商园区内党建工作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了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的合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工共建、党群共建”的有效途径。我们引进的东南彩印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工业园总支派专人盯上靠上,及时向党委汇报工程进度,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相关村为其解决办证、用工、用料、招工等问题,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0平方米的车间改造建设和4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设,赢得了厂商的信任和赞成。因该公司无党员,园区党总支积极与镇团委联系,在该公司建立了团组织,利用团的优势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2、村企联建,和谐共发展。整合村党组织和非公企业资源,探索村企联建机制,延伸党组织的工作范畴,形成了农村服务企业,企业反哺农村的长效机制。园区党总支组织企业与驻地村结成对子,携手合作,企业在村党支部阵地建设、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扶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给予村进行帮扶共建;村支部在化解矛盾纠纷、企业生产环境建设、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等方面给予企业提供支持。在联合化工公司建10千伏安电路专线时,党委会同园区党总支主动和范东、前杨等相关村对接,及时协调解决了相关占地及包青补偿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建成了专线。同时联合化工公司、史宾莎公司、中泰公司、奥奇公司等企业及企业支部,利用资金优势,为前杨、马庄等村农家书屋捐书2000余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捐款为马庄村安装了路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积极帮扶村困难党员群众,救助贫困学生。按照“手拉手”活动的安排,东南彩印公司为结对的马庄村安置就业岗位46个,中泰服装公司为范西村安置就业岗位38个,实现了“双赢”。各村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和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职工学习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活动,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企企联建,双促同发展。探索建立了企业与企业联合活动机制,以相关产业技能培训、技能大比武、参观学习等形式联合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定期沟通联谊协商机制,定期组织研讨交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对区域内重大事宜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协商共处,群策群力。工业园总支积极帮助东南彩印公司与中泰服装公司、鲁普耐特公司等企业联合,统一为他们提供各类纸箱,减少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类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支持,如东南彩印公司联合天宏彩印公司在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积极交流合作,推动了企业共同发展。
4、总支联建,服务更优秀保发展。为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我们建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园区党总支,建立了党总支对上联系党委,对下联系企业、联系村、联系相关部门工作制度,并将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经委、安监、统计、劳保等14个部门、20余名工作人员迁到园区办公,对企业实行面对面一站式服务。为加强村企之间的联系,任命马庄村、前杨村支部书记挂职园区党总支委员职务,园区党总支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园区内党支部书记会议,做到区域内重大事务同协商、同解决。加强园区内各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由园区党总支主导,协商化解园区内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了园区和谐发展。去年9月,在园区党组织书记会议上,对园区内道路绿化、亮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达成初步意见后,园区党总支及时向党委作了汇报,党委及时召开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拿出了园区综合治理的方案,投资150万元,实施了工业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02盏,铺设人行道板21000平方,栽植法桐树500棵,园区环境大为改善。
三、4+联建,实现区域新发展
“4+”模式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镇工业园区及全镇经济的发展,2009年,实现本镇生产总值8.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5万元,同口径增长40%;镇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企业达到19家,规模企业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工业利税1.54亿元,同比增长35%;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新引进七品阳光新能源、维海太阳能太阳雨、福建鼎新机械加工等新项目8个,引进无偿资金860万元。在全区半年项目建设现场检查和招商引资考核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有两个项目代表岱岳区迎接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现场考核,规模企业、外经外贸、项目建设等各项指标均列全区各乡镇第一名。园区内所辖各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70元,同比增长25%。
作者:岱组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