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冈水头:实施“五大战略”绘科学发展蓝图
2010-04-23 08:29:2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佛冈县水头镇以“三促进一保持”为中心,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实施“五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描绘统筹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新蓝图。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发展“逆势飘红”。一是积极转变招商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按照质量优先的原则,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税种结构好的企业进驻。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规范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坚持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琪瑞刨花板厂建成投产。圻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后,加大投入1000多万元增资扩容,年产值达1亿元。盛昌彩印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投1000万元增资扩产,陶瓷原料厂投3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还积极妥善处理部分项目的遗留问题,促怡和机械项目重新动工建设。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1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3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33%。二是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利用各村的种植习惯和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经济作物、扩展特色农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充分利用佛冈举办“清远市首届沙糖桔暨旅游文化节”以及清远市名优产品展销推介会的契机,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开辟水头产品宣传、销售的新窗口,为促进沙糖桔销售、确保果农增产增收搭建良好平台。桂元村经济合作社已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出境种植基地注册认证。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24万亩,产量达7.41万吨,产值6600万元。水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其中沙糖桔面积1.01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约4000万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598.8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2%。三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借佛冈县创建省旅游强县的契机,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开发旅游项目。引进碧桂园集团与卓越弘建公司合作对莲瑶温泉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在原有4000多亩用地的基础上再扩征近2000亩,将建设成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温泉疗养、休闲养生、高档住宅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特色温泉度假村。目前,该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预计今年6月建成样板房,8月可投放市场。龙啸峡项目计划在五年内打造成为星级旅游景点,该项目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年创税达100万元以上,项目自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目前项目后期生态旅游、自然奇景、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正加紧施工。
实施环境优化战略,发展后劲“切实增强”。一是抓好总体规划布局。随着招商引资成效的凸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镇区总体规划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壮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的集约化发展,投入30多万元邀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镇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空间规划等进行重新修编。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并经过专家组论证修正,将于近期定编。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供电所对面规划新集镇,拉大集镇架构,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打造“一河两岸”城镇新格局,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和规划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动工建设。二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得到加强,建立完善了管理机制,加大镇村管理力度,有效整治镇村脏、乱、差的现象,对提升城镇形象,改善镇容镇貌起到积极作用。投入200多万元铺设了连接新联凤山到圩镇、县道373线至崔公祠以及铜溪嘉禾至耀洞等路段的水泥硬底化道路。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建设乡村公路60公里、村内巷道168公里、清拆空心房及危破房103间、搬迁畜禽栏舍73间,新建和改造农房475户近3万平方米,建设篮球场18个、文化室31间2750平方米;铺设了县道373线到王田村华衍亭、圩镇以东新联段以及圩镇到碳素厂的37盏路灯,完成了新一期“亮化”工程。还投入82.9万元修建水利项目6宗,改造加固了莲瑶、铜溪、新坣等村的农田灌溉区。投入120多万元建设桂元灌区前二期工程,投入30多万元整治新联村水圳,投入50万元建设桂田村陂头。共投入建设资金570.8万元,完成铜溪村、桂元村、西田村及镇扩网四宗饮水工程,再加上之前已投入使用的王田村饮水工程,共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直接惠及了全镇70%以上的群众。完成1200亩的山坡地、园地补充耕地工作,已经通过省、市、县的验收,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满足了当前招商引资的用地需要。
实施民生为本战略,惠民措施“成效凸显”。一是积极推进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培训上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宣传上级有关政策,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鼓励自主创业,积极落实有关措施,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妥善安置困难群体人员就业。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推荐贫困子女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协同县劳动局、水果协会、科技和农业局等部门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2000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使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镇499户低保户1191人全部得到低保救济,每月定期差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逐步形成了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714人,覆盖面达98.15%(县下达的任务是98%),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金额达400多万元,受惠2000多人次。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扎实推进,全镇共落实结对帮扶贫困户344户,帮扶资金超过6万元。
实施安保维稳战略,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维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整合资源,建立水头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健全对治安复杂地区的突出问题定期排查机制,开展重点布防有效遏制了刑案的多发势头。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接访日”、首问责任制、领导下访制、领导包案制等各项制度。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与有关部门研究全镇治安形势,分析研究维稳工作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维稳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两会”及国庆期间,全镇各类矛盾都得到了稳控,实现了无到县、去市、进京上访的“三无”工作目标。二是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全力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防促打,加大治安巡逻的广度和密度。积极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通过固定开设法制宣传栏,张挂宣传横幅,向所辖的中小学校学生派发法制宣传资料以及上法律辅导课等方式宣传法律。还通过普法考试进一步提高全镇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通过开展“依法治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使广大群众能知法用法。全镇共受理各种矛盾纠纷82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78件,成功率95%,化解群众上访和群众性械斗3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3件,尤其是妥善处理了独王山近百名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做好了越战退伍军人的稳控工作。做到“解决小问题不出村,解决大问题不出镇”。
实施依法行政战略,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促进政府规范性运作。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结合水头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实践,坚定有力地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全面发展。通过政务网、公告栏、公开栏等各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公开政府信息,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和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们根据人员调整的情况,切实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节约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二是努力建设勤政廉政的服务队伍。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牢牢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对全镇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干事业。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为企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政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自觉执行制度、带头廉洁自律,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做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发展“逆势飘红”。一是积极转变招商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按照质量优先的原则,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税种结构好的企业进驻。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规范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坚持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琪瑞刨花板厂建成投产。圻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后,加大投入1000多万元增资扩容,年产值达1亿元。盛昌彩印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投1000万元增资扩产,陶瓷原料厂投3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还积极妥善处理部分项目的遗留问题,促怡和机械项目重新动工建设。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1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3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33%。二是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利用各村的种植习惯和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经济作物、扩展特色农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充分利用佛冈举办“清远市首届沙糖桔暨旅游文化节”以及清远市名优产品展销推介会的契机,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开辟水头产品宣传、销售的新窗口,为促进沙糖桔销售、确保果农增产增收搭建良好平台。桂元村经济合作社已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出境种植基地注册认证。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24万亩,产量达7.41万吨,产值6600万元。水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其中沙糖桔面积1.01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约4000万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598.8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2%。三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借佛冈县创建省旅游强县的契机,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开发旅游项目。引进碧桂园集团与卓越弘建公司合作对莲瑶温泉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在原有4000多亩用地的基础上再扩征近2000亩,将建设成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温泉疗养、休闲养生、高档住宅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特色温泉度假村。目前,该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预计今年6月建成样板房,8月可投放市场。龙啸峡项目计划在五年内打造成为星级旅游景点,该项目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年创税达100万元以上,项目自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目前项目后期生态旅游、自然奇景、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正加紧施工。
实施环境优化战略,发展后劲“切实增强”。一是抓好总体规划布局。随着招商引资成效的凸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镇区总体规划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壮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的集约化发展,投入30多万元邀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镇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空间规划等进行重新修编。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并经过专家组论证修正,将于近期定编。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供电所对面规划新集镇,拉大集镇架构,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打造“一河两岸”城镇新格局,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和规划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动工建设。二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得到加强,建立完善了管理机制,加大镇村管理力度,有效整治镇村脏、乱、差的现象,对提升城镇形象,改善镇容镇貌起到积极作用。投入200多万元铺设了连接新联凤山到圩镇、县道373线至崔公祠以及铜溪嘉禾至耀洞等路段的水泥硬底化道路。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建设乡村公路60公里、村内巷道168公里、清拆空心房及危破房103间、搬迁畜禽栏舍73间,新建和改造农房475户近3万平方米,建设篮球场18个、文化室31间2750平方米;铺设了县道373线到王田村华衍亭、圩镇以东新联段以及圩镇到碳素厂的37盏路灯,完成了新一期“亮化”工程。还投入82.9万元修建水利项目6宗,改造加固了莲瑶、铜溪、新坣等村的农田灌溉区。投入120多万元建设桂元灌区前二期工程,投入30多万元整治新联村水圳,投入50万元建设桂田村陂头。共投入建设资金570.8万元,完成铜溪村、桂元村、西田村及镇扩网四宗饮水工程,再加上之前已投入使用的王田村饮水工程,共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直接惠及了全镇70%以上的群众。完成1200亩的山坡地、园地补充耕地工作,已经通过省、市、县的验收,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满足了当前招商引资的用地需要。
实施民生为本战略,惠民措施“成效凸显”。一是积极推进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培训上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宣传上级有关政策,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鼓励自主创业,积极落实有关措施,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妥善安置困难群体人员就业。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推荐贫困子女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协同县劳动局、水果协会、科技和农业局等部门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2000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使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镇499户低保户1191人全部得到低保救济,每月定期差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逐步形成了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714人,覆盖面达98.15%(县下达的任务是98%),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金额达400多万元,受惠2000多人次。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扎实推进,全镇共落实结对帮扶贫困户344户,帮扶资金超过6万元。
实施安保维稳战略,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维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整合资源,建立水头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健全对治安复杂地区的突出问题定期排查机制,开展重点布防有效遏制了刑案的多发势头。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接访日”、首问责任制、领导下访制、领导包案制等各项制度。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与有关部门研究全镇治安形势,分析研究维稳工作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维稳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两会”及国庆期间,全镇各类矛盾都得到了稳控,实现了无到县、去市、进京上访的“三无”工作目标。二是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全力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防促打,加大治安巡逻的广度和密度。积极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通过固定开设法制宣传栏,张挂宣传横幅,向所辖的中小学校学生派发法制宣传资料以及上法律辅导课等方式宣传法律。还通过普法考试进一步提高全镇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通过开展“依法治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使广大群众能知法用法。全镇共受理各种矛盾纠纷82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78件,成功率95%,化解群众上访和群众性械斗3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3件,尤其是妥善处理了独王山近百名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做好了越战退伍军人的稳控工作。做到“解决小问题不出村,解决大问题不出镇”。
实施依法行政战略,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促进政府规范性运作。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结合水头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实践,坚定有力地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全面发展。通过政务网、公告栏、公开栏等各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公开政府信息,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和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们根据人员调整的情况,切实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节约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二是努力建设勤政廉政的服务队伍。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牢牢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对全镇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干事业。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为企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政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自觉执行制度、带头廉洁自律,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做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者:丘韶文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