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右旗:发展现代畜牧业 切实解决“三牧”问题
2010-04-26 08:11:1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高度重视“三牧”工作,促进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突破口,全面贯彻“减少牲畜头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牧民收入”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上狠下功夫,以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眼光全力以赴抓好现代畜牧业发展,努力实现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牧区繁荣、和谐、稳定,牧民富足、愉悦、文明的目标。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集约型畜牧业。2009年在贝尔苏木布达图嘎查开展现代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改革试点工作,力争达到保护草原生态、提高草场产出率、促进牧民增收、稳定牧区社会的目标,在制定完成初步规划可研的基础上,加紧谋划开展后续各项工作。
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针对全旗草场草质和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逐步扩大各苏木镇所在地居民饲草料、青贮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争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同时加大清理外来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扩大基本牧户生产空间。
压缩头数改良畜种,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合理调整载畜规模,进一步抓好“草畜平衡”工作,引导牧民合理流转草场,加大牲畜出栏工作力度,确保全年牲畜出栏率达到50%。继续贯彻执行“增大减小、少养精养”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鼓励牧民多养大畜,少养小畜,扶持牧户发展肉羊等优势畜种养殖,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实施地方品牌战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畜产品加工是新右旗最具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突破,就必须牢牢把握“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入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品牌战略,逐步完善“巴尔虎羊”国际品牌体系,加大对畜产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天绿”有机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尽快实现畜产品精深加工就地增值。同时,不断加大产品宣传促销工作力度,突破市场准入关口,争取本土畜产品早日进入超市。
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非牧产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牧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养猪基地,加强乳肉兼用牛扩繁基地建设,扩大阿拉坦额莫勒镇西瓜、哈蜜瓜、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六村淀粉生产规模,极力打造“六村”品牌。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适宜牧区特点的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开展“清洁家园、清洁草原、清洁水源、清洁能源”行动,逐步推广风光互补和沼气实用技术,有序推进牧区环境综合整治。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集约型畜牧业。2009年在贝尔苏木布达图嘎查开展现代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改革试点工作,力争达到保护草原生态、提高草场产出率、促进牧民增收、稳定牧区社会的目标,在制定完成初步规划可研的基础上,加紧谋划开展后续各项工作。
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针对全旗草场草质和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逐步扩大各苏木镇所在地居民饲草料、青贮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争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同时加大清理外来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扩大基本牧户生产空间。
压缩头数改良畜种,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合理调整载畜规模,进一步抓好“草畜平衡”工作,引导牧民合理流转草场,加大牲畜出栏工作力度,确保全年牲畜出栏率达到50%。继续贯彻执行“增大减小、少养精养”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鼓励牧民多养大畜,少养小畜,扶持牧户发展肉羊等优势畜种养殖,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实施地方品牌战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畜产品加工是新右旗最具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突破,就必须牢牢把握“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入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品牌战略,逐步完善“巴尔虎羊”国际品牌体系,加大对畜产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天绿”有机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尽快实现畜产品精深加工就地增值。同时,不断加大产品宣传促销工作力度,突破市场准入关口,争取本土畜产品早日进入超市。
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非牧产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牧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养猪基地,加强乳肉兼用牛扩繁基地建设,扩大阿拉坦额莫勒镇西瓜、哈蜜瓜、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六村淀粉生产规模,极力打造“六村”品牌。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适宜牧区特点的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开展“清洁家园、清洁草原、清洁水源、清洁能源”行动,逐步推广风光互补和沼气实用技术,有序推进牧区环境综合整治。
作者:金仓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