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讲坛”为载体,拓展社区文化工作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鳌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加强“三个文明”为重点,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升居民文化层次”为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鳌峰苑社区的“百姓讲坛”, 为拓展社区文化做了一个新的探索。
一、“百姓讲坛”的主要做法和积极探索
鳌峰街道鳌峰苑社区的“百姓讲坛”前身为“读报沙龙”,2006年开始转型并逐渐红火,成了社区重点的文化品牌,现在还是“闽都大讲坛分坛”。刚起步时开讲者大多是社区里的“能人”,2007年开始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州教育中心也加入“百姓讲坛”,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演讲者与更丰富的话题。“百姓讲坛”采取不定期开讲的方式,每个月举行1—2次,内容涉及国内外见闻、文明礼仪、健康保健常识和育儿知识等方方面面。社区依托主题公园,以百姓平台和百姓讲坛为活动载体,为拓展社区文化做了一个新的探索。
1、利用“百姓讲坛”,使其成为社区群众了解时政、把握信息、学习知识的一个平台。几年来,百姓讲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载体,寓教育于活动,寓快乐于活动,以活动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针对社区居民思想教育问题,,先后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结合建党日等重大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我们还坚持以“创文明城市、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坚持“以文明促进步,以教育促发展”的方针,全面系统的对居民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常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知识、计划生育、文明礼仪、生活百科、环保知识、国防观念等方面的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弘扬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从整体上提高社区市民的文明素质,共建清洁、优美、安定、方便的现代文明社区。使“百姓讲坛”成为社区群众了解时政、把握信息、学习知识、沟通感情的一处重要平台。
2、充实“百姓讲坛”,使其成为居民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基地。为了改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社区以建立新型和谐的邻里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切入点,加强开展增进家庭亲情和融洽邻里感情的“百姓讲坛”活动,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基地。 2002年,在社区居民的自发组织下,鳌峰苑社区成立了“读报沙龙”,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促进和谐。2006年,受央视“百家讲坛”的启发,“读报沙龙”又逐步延伸为“百姓讲坛”,内容也更加丰富,有时开展以健康生活为内容的讲座、有时又以绘画比赛评比为主题的论坛,有时把小区里居民遇到的难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有时就“如何共同创建文明示范社区”进行讨论等等。有时邀请教授、医生、企业管理人员来社区跟居民零距离接触,同时也穿插安排居民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身边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百姓讲坛”还就民生问题邀请专家作讲座,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六大媒体还专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2007年以来,社区和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州教育中心联合,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州教育中心的老师们成了“百姓讲坛”的主讲,师大教育硕士赖文龙的《亲子教育从根本抓起》、《孝顺感恩,迈向快乐人生》、省医科所心理健康工作中心讲师谢宝平的《爱与家庭和谐》等讲座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福建之窗》网站、《福州日报》及《台江宣传》等也专门做了报道。“百姓讲坛”实施以来,博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3、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几年来,百姓讲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载体,寓教育于活动,寓快乐于活动,以活动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如针对社区未成年人,我们和区鲲鹏社工站、同人志愿者协会长期联系,围绕“青春成长轨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主题,对孩子们进行科普、安全、普法和环保等知识讲座;同时延伸活动阵地,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孩子们开展 “科技大蓬车”、“放飞心中梦想”等活动。社区还开展了“大书法家牵手小书法家”、“大小对决棋类比赛”、“画画心中的宝岛--台湾”等活动。针对社区中老年人普遍关心的身体健康问题,社区邀请医院、科协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到社区讲解中老年疾病预防知识,对居民进行义诊。社区还发挥书画爱好者作用,开展了“书画征集”活动,以书画形式,为社区在职党员送诤言、送警句,发挥社区监督作用,以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将收集来的优秀书画作品裱褙张挂在中心公园休闲长廊中,形成社区的“文化走廊”。组织居民开展了“邻里节”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推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社区良好风气的形成。通过社区为居民办好事实事,增强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的亲近感,积极响应和支持社区号召,主动自觉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二、拓展社区文化的几点思考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先进文化是位于时代前列,具有鼓舞、引导、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是居民群众共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正是为了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反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把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保障。只有把社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为群众举办节目、进行科普和法律讲座,尽可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了解,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三、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缺乏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和专业的文化人员。目前各社区文化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工作人员不专业,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为投入不足,经费困难使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及设备严重不足,经费投入困难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社区文化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社区普遍缺少这样一位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文化专干,现在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负责多项工作,且未接受专业化的培训,使社区文化建设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在社区内善于发现和挖掘文化艺术人才,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同时发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从而全面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品位和档次。
3、缺乏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和从整体上塑造社区文化形象。社区文化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包含科教文化、道德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以及休闲娱乐文化等系统,都处于社区整体的互动之中,因此,其中某一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都要顾及与其他文化系统的平衡。目前社区文化建设只局限于一般的文体活动,思路狭窄,形式单一,与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没有更好地协调和整合,无法发挥社区文化应有的凝聚人心、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作用。增强创新意识,提倡活动形式多样化,防止单一化,不要只限于文艺表演,应努力实现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读书写作、艺术培训等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居民在娱乐、休闲、健身的基础上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提升文化品味,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总之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得群众之所盼,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这样社区文化活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长期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