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四川高坪区黄溪乡党员干部倾情修筑山路纪实
“一个月做通思想工作,半年修成盘山公路!”2009年10月,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黄溪乡的党员干部郑重地写下这样的惠民承诺。一场感人至深的战斗自此打响,在他们辛勤扎实的脚步下,逐渐延伸出一条弯弯的——天路
3月24日一大早,黄溪乡党委在高坡村召开产业规划会,全村现有76户人家,竟一户不撂地来得整整齐齐。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该村很多村民却还是经常与干部“躲猫猫”。前后天壤之别的背后,都是因为那条连接干部群众心田的“天路”。
村党支书:“我为这山路掉过3次泪”
高坡村海拔630米,山势陡峭,不通公路。长期以来,村民出行都必须在大山上“登天梯”,悲剧总是一次次在这“天路”上演,村党支书袁孝武至今还清楚记得,自己为人被摔死、马坠悬崖、猪被摔烂而3次流泪:
1991年底,村民李兴冲养了一头300多斤重的大肥猪,请了4个人,准备抬下山去卖。为了好走,他们商量进行“高抬猪”。高高兴兴出门,然而到了一个转弯处,一个人脚突然打滑,滚到一丈多深的地方,猪也随着滚了下来,正好砸在人身上,活活把人砸死……
2004年9月,村民唐开文骑马在经过毛家湾时的一处悬崖时,马背上的箩筐却被一块巨石挡住,马和人同时被摔下悬崖。结果马被摔死了,唐开文幸好被半山腰的一棵桐子树卡住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2009年6月,村民王孝全准备出栏两头肥猪,请了10个人来抬,但还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尽管大家很小心,但一头猪还是滚到山沟里,虽没摔死,但却被减价处理。
党委书记:“思想不做通,我们不下山!”
2009年4月初,乡里正式启动高坡村公路建设。听到这个消息,村民沸腾了,但更大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全村5个组一下分成了3个小团体,1组、2组村民坚决要求公路从蔡家梁过,3组、4组村民坚持从铁墙湾过,5组村民则要求从银墙湾过,彼此互不相让。乡党委4次请来区交通局技术人员和测绘单位的专家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从蔡家梁过成本太高,而且坡度太大,即便修通也基本不能用。最后乡上采纳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决定从银墙湾—马家山—滑石板的路线修。对这个路线,1、2组非常不满,见到干部就骂:“别人72道拐都能修,我们就不能修?”而3、4组的人因为要占用土地最多,也坚决不同意。乡上几次准备动工,都被愤怒的群众阻挡了。
2009年10月26日,乡党委决定派工作组进驻高坡村。在出发前,乡党委书记王宗坤态度坚决:“我们以1个月为期,若不行,就由乡长带队,若再不行,我亲自带队!工作做不通,我们绝不下山!”
工作组长:“我们要用行动去感化他们!”
10月27日,由副乡长杨西军带领工作组一大早就出发上山了。尽管他们有思想准备,没想到第一天还是吃了闭门羹:村民们根本就不理他们,看到他们就躲避。
第二天,工作组再次进山,而且背来了锅碗瓢盆和米面油醋,还用一匹马驼来了8床棉絮。“看来这回他们要动真了。”村民有些吃惊。工作组没有惊扰村民,把老村党支书唐文光空闲的房子清理出来,安顿后迅速奔赴田间地头。当工作组到毛家湾时,发生了一件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一个村民竟然大声向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报信:“乡干部来了,大家快躲!”
但是工作组没有被困难吓到。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工作组决定从啃“硬骨头”开始。那时正是秋收秋播时节,为了找到村民,工作组早出晚归,白天到田边地头,帮有意见的群众和缺劳户劳动,单对单地做群众工作,晚上就进院落走访村民。1组的粟杰华,丈夫多年瘫痪在床,家里家外都得靠她支撑。工作组进村来后,她也一直闹得很凶。工作组不仅帮助她挖苕点麦,还凑了200元钱给她,并承诺积极给她申请困难补助,粟杰华当场哭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乡干部到过我家。”
11月6日晚上,工作组冒雨踩着泥泞的山路去走访群众。组长杨西军脚下一滑,摔进路边的田里成了“落汤鸡”,手电也摔坏了。他爬起来把身上的水拧干,坚持摸黑向对象户李应有家走去,当看到门外狼狈的乡领导,这个“顽固”的汉子哭了,他赶紧找为客人披上自己的棉衣……
村民代表:“以后我们要多出力!”
一通百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也不再躲避干部了。他们看见干部每天辛劳,还要到山下的乡上背米背菜,也开始主动给工作组的干部送来辣椒、冬瓜、米面等,有的还抽出时间为干部做饭。
工作组撤出后,原本闹的最凶的村民竟成了修路的急先锋。他们天天在山上山下跑,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6.3公里的村道路路基只用了1个多月就全线贯通,如今正在铺设碎石,6月底就可建成泥结碎石路。
“钉子户”周从福自己掏钱制作两面锦旗,请了30多个人敲锣打鼓送到乡政府。上访户谢家碧还特意挑选了两只大肥鸡,乘车来到乡政府,一定要亲手送给乡干部,她眼里泛着泪花说:“对不起,真难为你们了!但请相信我,下一步村里修塘、发展产业时,我一定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