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春风化雨润民心

新疆奎屯市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纪实

2010-04-27 08:30:0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优美的歌儿唱起来,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歌舞向人们展示着无限的魅力......

  傍晚时分,在奎屯市团结广场上,一群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踩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或来上几段家乡戏、几首新疆民歌、几招拳击剑术,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喝彩声。

  这一点一滴的生活瞬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科学发展成果后的一种自然流露。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给百姓办实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第一标准,要把好事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伊犁州党委常委、奎屯市委书记赵永龙在2010年1月6日召开的奎屯市委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说。

  奎屯市把施惠人民群众作为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此活动积极转化成办群众实事的具体行动,坚持为民谋利、为民保安、为民解困,着力构筑群众满意工程,使学习实践活动凸显实效。

  务求实效解难题

  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春风掠过奎屯大地的时候,这座戈壁小城更加活力四射、生机勃发。一条条建议,汇集了民智;一份份报告,孕育着良策;一件件实事,见证了发展成果;一场场探讨,打开了思想阀门。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

  把“取得实效”和“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惠民成果。奎屯市委响亮提出了“领导下沉”的口号,制定了《奎屯市开展“对子帮扶共建,关注百姓民生、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把为民服务制度化、长期化。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万名各族群众创和谐”实践活动。全市46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联系开干齐乡、3个村、5个街道、37个社区、20所学校;106名一般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名离退休干部、贫困户和1个企业;全市各单位分别与3个村、5个街道、37个社区和20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副科级以上干部调整安排了37名干部到社区挂职,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1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信访局挂职锻炼。各级领导干部躬身实践,进社区下农村,进家入户,倾听心声,排忧解难。他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找准工作切入点;从群众最期盼、最现实、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寻找工作结合点,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09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群众3770户,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单位共向社区捐赠电脑、图书、办公设备等物品近80万元,帮助社区解决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各类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件。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全市104个帮扶部门,迅速派出746名干部充实到社区。开展了大清查活动,共入户清查4.15万余户,清查流动人员10137人、重点人员176人,排查出租房屋3768户、商铺5388家。累计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00多次,为群众办实事700多件。

  各职能部门扎实开展“三问七送”活动,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给群众送温暖、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躬身为民,解决群众最需最盼最急的问题。街道社区实行“335”工作法,即: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教育培训环节、入户登记环节、督促检查环节);建好三支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维稳信息员队伍);搭好五个平台(社区党组织网格化建设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社区乐民平台、社区安民平台)。全面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深入开展,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管理、服务、维稳三项工作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民之举显真情

  城乡共享优质教育。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总投入达1.4亿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4个塑胶跑道运动场,完成了市九小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了市职业中专教学综合楼,对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进行了抗震加固。于2009年8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国家扶持项目、奎屯市首家“双语”幼儿园开干齐乡幼儿园总用地面积1830.97平方米,建设规模530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幼儿约60名。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国检”。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疆前列;高考录取率81.5%,高出全疆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内初班毕业生录取率、生均总分继续名列全疆前茅。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借读费等政策。今年对市属中小学校的贫困生减免教科书费共达76.06万元,累计减免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及其他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71.10万元,3598名农民工子女、借读生受益。

  廉租房梦圆贫困户。眼下正值寒冬,可对于哈萨克族老人热依斯来说心里却暖融融的,他作为奎屯市第二批入住廉租住房的低保住房困难户,拿着廉租房钥匙打开了位于夏哈拉小区的房门,看着装饰一新的屋子,热依斯眼睛里布满了晶莹的泪花。他说:“我们现在有了房子,每月还给我们低保金,感谢党和政府的大恩大德!像努热木汗一家这样受惠于廉租住房的低保住房困难户、低收入家庭自去年以来将达1300户。从现在起,奎屯市低收入家庭也能购买或租用政府廉租房。据了解,实行租售并举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是奎屯市政府的一项新举措,也是今年下半年奎屯市作为伊犁州直首个租售并举试点城市的具体体现。2008年底,奎屯市首批500套廉租房建成后,首先解决的是奎屯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09年5月,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进行了实物配租,实现了应保尽保。并又兴建了800套廉租房,解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今年将投资2亿元,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力争新建、购建廉租住房700套、3.5万平方米,实物配租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80%,并实施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制度。同时,完成教育系统38幢8万平方米抗震加固、更新改造。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完成700户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其中完成100户农牧民抗震安居房更新改造,确保抗震安居房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公益性服务惠民众。总投资8520万元的文化馆、图书馆、展馆、雪莲广场和老干部、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为263户农牧民安装了卫星广播电视设备,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计生得加强。投资1431万元完成了市计生指导站、开干齐乡卫生院扩建、伊犁州奎屯医院医技楼、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防疫站抗震加固工程;投资4.9万元,新建成的三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投入使用。目前奎屯市已有社区康复站10个,为四位一体的奎屯市社会福利中心即将开工建设。该中心总投资2520万元、总建筑面积 7600平方米 ,包括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中心敬老院和社会救助站。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了方便。奎屯市首家清真禽类屠宰场所挂牌营业,可日处理各类家禽3000只,为穆斯林群众提供了方便。加大社区建设扶持力度。投资1242万元建设了 6274平方米 的街道社区阵地及便民服务设施,扩建了 381平方米 的村级活动阵地。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为社区工作人员缴纳了社保金,为401名社区工作者发放取暖费补贴35万元。

  济危帮困真诚行动

  奎屯市坚持以群众满意程度来衡量整改效果,坚持“四个满意”,即让群众对领导干部形象满意、让群众对解决实际问题满意、让群众在参与中满意、让群众在看到效果中满意。

  以“春暖行动”为契机,以生活困难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建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城市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确保“4050”人员就业率100%,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新开发就业岗位2621个,其中公益性岗位254个,实现就业人数5064人;为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60.3万元。

  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效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今年,奎屯市采取五项措施力保农民工领到工资。五项措施包括:设立举报投诉中心,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建立联动机制,设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日常巡视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截至目前,累计巡查用人单位429家,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17400余份,深入各用人单位上门服务36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120多起,接待来信来访、法律咨询288人次,累计受理各类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36起,已结案35起,结案率97%以上,涉及劳动者334人,涉案金额195.56万元。

  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特困群体的执行申请人给予司法救助,有政府“埋单”,兑现案款80多万元,依法维护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体系采用“济困医疗机构政策优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低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及政府二次救助”的模式运行,低保人群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保险金都是从奎屯市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中全额支付。今年以来,市政府已拿出11万元为全市低保户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支付低保户临时医疗救助金53万元。自去年10月1日开始,奎屯市对农村孕产妇及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救助)最高可达500元;特困残疾人救助金由每户100元增加到150元,享受特困救助金的残疾人家庭由年初的30户增加到35户。21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170名残疾人办理了居民医疗保险,全市有就业能力残疾人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会同司法部门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共处理残疾人维权案件86起,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奎屯市首条“环卫工人就医绿色通道”在伊犁州奎屯医院开启。该通道将向奎屯281名环卫工人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手术的服务,不收住院押金,为环卫工人发生意外事故及时提供保障。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奎屯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每年都要拿出3万元左右为环卫工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一项项惠民之举、一件件利民实事,犹如涓涓溪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也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更加密切。这种关系,是春风暖暖的吹拂,是春雨温存的浸润,是深深镌刻在戈壁小城奎屯热土上的八个字:以民为本、躬身实践。 
作者:杨宝华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