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吕河二佛寺村:升级晋档促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2010-04-28 08:19:5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吕河镇二佛寺村,一个曾经的特困村,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山村。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以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有名的明星村。
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二佛寺村地处平定河流域,属中高山区,辖4个村民小组,364户,1312人,耕地总面积2724亩,黄棕土壤,中性微酸,养分丰富,适宜优质地膜烟的生长。村两委班子依照村情实际,确立了“强烟、壮畜、优桑、输出劳务”的发展思路。2009年,烤烟产业围绕千亩烤烟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烟草协会作用,实施大户带动,改造陈旧烤炉,普及新型电化烤炉,发展种烟大户86户,带动全村务烟1100亩,产值达197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畜牧产业实施大户战略,在河道、公路沿线交通相对便捷村组培育养猪大户10户、养牛大户1户,推广正大养殖模式,实行圈、厕、沼一体建设,建标准化圈舍1200平方米、新修沼气50口,带动全村养猪3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实现产值150万元;输出劳务400人,打造“二佛寺建筑”劳务品牌,揽回现金收入4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5元,较上年增长1012元,增幅达35.97%,在全镇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
抓新村建设促提档升级
该村抢抓特困村和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由四类村直接晋级为二类村。
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抢抓通村水泥路建设机遇,硬化通村路8公里、到组路3.5公里,新修到组路2.5公里、拓宽改造3公里,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修筑河堤1公里,实施人畜饮水11公里,修建30立方米的集雨水窖30口,有效解决烟区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实施农网改造8杆公里,增设变压器2台,用电质量大大提高,结束了“电视不能看,点蜡吃年饭”的历史。启动居家环境建设。实施异地移民搬迁20户、安居工程6户,建集中安置点1处,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相对偏远的农户搬迁至公路沿线;实施“四改三建”200户,普及沼气技术,建圈、厕、沼一体新型农户,实施庭院美化、绿化、亮化,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注重群众培训教育。以新型农民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利用“雨露计划”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8人,针对村情实际,邀请县农业专家来村开展烤烟、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参训800人次,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抓社会事业促平安和谐
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齐了村级办公桌椅,开通了村级广播,建起了惠民书屋,建成了小型建设广场,开展群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倡导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涌现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上门女婿”、“计划生育模范户”,带动全村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全年未出现一例政策外生育。巩固平安村创建成果,发挥村级调解组织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深入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参合率达99%, 中小学入学率达100%。如今的二佛寺人住的着小洋楼、骑着摩托车、用着手机、挣着钞票,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抓制度建设促民主公平
为保障村民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营造公开、公正、民主的政治氛围。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经过民主推荐和村民代表选举,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对两委班子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
实行党政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惠农支农强农政策及时公开,对重大工程项目资金、村级集体积累使用情况定期公开,村级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实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对修路、农网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及时召开群众大会,提交群众大会讨论,敲定方案,由群众说了算。实行党内民主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对村级事务提交党员大会讨论,不得村支部书记一言堂。年终结合民主生活会村支委成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接受全体党员监督。
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二佛寺村地处平定河流域,属中高山区,辖4个村民小组,364户,1312人,耕地总面积2724亩,黄棕土壤,中性微酸,养分丰富,适宜优质地膜烟的生长。村两委班子依照村情实际,确立了“强烟、壮畜、优桑、输出劳务”的发展思路。2009年,烤烟产业围绕千亩烤烟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烟草协会作用,实施大户带动,改造陈旧烤炉,普及新型电化烤炉,发展种烟大户86户,带动全村务烟1100亩,产值达197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畜牧产业实施大户战略,在河道、公路沿线交通相对便捷村组培育养猪大户10户、养牛大户1户,推广正大养殖模式,实行圈、厕、沼一体建设,建标准化圈舍1200平方米、新修沼气50口,带动全村养猪3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实现产值150万元;输出劳务400人,打造“二佛寺建筑”劳务品牌,揽回现金收入4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5元,较上年增长1012元,增幅达35.97%,在全镇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
抓新村建设促提档升级
该村抢抓特困村和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由四类村直接晋级为二类村。
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抢抓通村水泥路建设机遇,硬化通村路8公里、到组路3.5公里,新修到组路2.5公里、拓宽改造3公里,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修筑河堤1公里,实施人畜饮水11公里,修建30立方米的集雨水窖30口,有效解决烟区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实施农网改造8杆公里,增设变压器2台,用电质量大大提高,结束了“电视不能看,点蜡吃年饭”的历史。启动居家环境建设。实施异地移民搬迁20户、安居工程6户,建集中安置点1处,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相对偏远的农户搬迁至公路沿线;实施“四改三建”200户,普及沼气技术,建圈、厕、沼一体新型农户,实施庭院美化、绿化、亮化,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注重群众培训教育。以新型农民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利用“雨露计划”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8人,针对村情实际,邀请县农业专家来村开展烤烟、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参训800人次,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抓社会事业促平安和谐
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齐了村级办公桌椅,开通了村级广播,建起了惠民书屋,建成了小型建设广场,开展群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倡导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涌现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上门女婿”、“计划生育模范户”,带动全村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全年未出现一例政策外生育。巩固平安村创建成果,发挥村级调解组织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深入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参合率达99%, 中小学入学率达100%。如今的二佛寺人住的着小洋楼、骑着摩托车、用着手机、挣着钞票,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抓制度建设促民主公平
为保障村民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营造公开、公正、民主的政治氛围。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经过民主推荐和村民代表选举,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对两委班子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
实行党政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惠农支农强农政策及时公开,对重大工程项目资金、村级集体积累使用情况定期公开,村级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实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对修路、农网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及时召开群众大会,提交群众大会讨论,敲定方案,由群众说了算。实行党内民主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对村级事务提交党员大会讨论,不得村支部书记一言堂。年终结合民主生活会村支委成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接受全体党员监督。
作者:殷朝林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