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各苏木镇“三问”构建服务“快车道”
2010-05-04 15:39:5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各苏木镇党委精心搭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平台,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构建起推动农牧区发展、促进农牧区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是拓展服务内涵。结合“三一四全”工作法的全面推行,9个苏木镇都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在醒目位置设置各项服务事项工作流程、便民服务指南、党务政务公开栏和征求意见箱,开通了书记、镇长征求意见“热线电话”,实现了农牧民办事、群众信访和镇务村务的“全接待”和“全公开”。同时,各苏木镇围绕“事要解决”这一主线,对群众反映诉求、办理事项进行跟踪问效。乌拉山镇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已代办、领办、帮办各项事务100多件。白彦花镇把平台反映、梳理、汇总的62件事项实行“挂号”列表、“销号”管理,责任到人跟踪办理。大佘太镇将群众反映重点问题的处理过程、结果通过听证、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各苏木镇涉及春耕生产、禁牧、改厕、危房改造补贴落实等18件重大事项正在顺利推进当中。
二是畅通服务渠道。为拓宽群众办事、反映诉求的便捷途径,各苏木镇采取村务公开栏、金喇叭、明白纸等多种宣传形式,把领导干部分工、联系方式向全社会公布,方便群众通过电话预约、咨询、催办等方式,了解所办事项办理地点、工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群众办事心中有数。明安镇把8500份集领导干部分工、工作流程等内容于一体的《便民服务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通过热线电话咨询对接,实现了群众办事不跑冤枉路、不花多余钱,彻底消除了过去“干部在不在、手续全不全、动作快不快”对群众办事带来的影响。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各苏木镇普遍推行领导干部包嘎查村、村民小组、农牧户的“三包”制度,定期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起流动服务平台,在面对面抓服务过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乌拉山镇为64名包村包社区干部统一制作了“三问”工作记录本,记好民情日记,形成“收集—上报—转办—督办—反馈”的服务机制。白彦花镇针对牧民群众办事交通不便的实际,在10个嘎查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点布斯格嘎查牧民居住在乌拉山深处,包嘎查干部在为牧民代办退牧转移的各项手续同时,主动为农牧民收寄邮件、代买日常生活用品,让牧民真切感受到服务上门带来的方便。
一是拓展服务内涵。结合“三一四全”工作法的全面推行,9个苏木镇都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在醒目位置设置各项服务事项工作流程、便民服务指南、党务政务公开栏和征求意见箱,开通了书记、镇长征求意见“热线电话”,实现了农牧民办事、群众信访和镇务村务的“全接待”和“全公开”。同时,各苏木镇围绕“事要解决”这一主线,对群众反映诉求、办理事项进行跟踪问效。乌拉山镇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已代办、领办、帮办各项事务100多件。白彦花镇把平台反映、梳理、汇总的62件事项实行“挂号”列表、“销号”管理,责任到人跟踪办理。大佘太镇将群众反映重点问题的处理过程、结果通过听证、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各苏木镇涉及春耕生产、禁牧、改厕、危房改造补贴落实等18件重大事项正在顺利推进当中。
二是畅通服务渠道。为拓宽群众办事、反映诉求的便捷途径,各苏木镇采取村务公开栏、金喇叭、明白纸等多种宣传形式,把领导干部分工、联系方式向全社会公布,方便群众通过电话预约、咨询、催办等方式,了解所办事项办理地点、工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群众办事心中有数。明安镇把8500份集领导干部分工、工作流程等内容于一体的《便民服务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通过热线电话咨询对接,实现了群众办事不跑冤枉路、不花多余钱,彻底消除了过去“干部在不在、手续全不全、动作快不快”对群众办事带来的影响。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各苏木镇普遍推行领导干部包嘎查村、村民小组、农牧户的“三包”制度,定期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起流动服务平台,在面对面抓服务过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乌拉山镇为64名包村包社区干部统一制作了“三问”工作记录本,记好民情日记,形成“收集—上报—转办—督办—反馈”的服务机制。白彦花镇针对牧民群众办事交通不便的实际,在10个嘎查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点布斯格嘎查牧民居住在乌拉山深处,包嘎查干部在为牧民代办退牧转移的各项手续同时,主动为农牧民收寄邮件、代买日常生活用品,让牧民真切感受到服务上门带来的方便。
作者:宝日夫 郭志军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