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服务大局 重点切入 扎实有效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2010-05-07 15:45:35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战略,进一步提升基层理论普及水平,从工作实践看,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其次要解决一个方法问题,再就是要解决一个思路问题。要紧密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际,努力实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深入扎实有效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一、把理论工作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和谋划。首先,要深入下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什么,关心什么,有的放矢地开展理论宣传, 使马克思主义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其次,要注重正在进行的实践。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使科学理论更切合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再次,要及时总结理论指导实践的新鲜经验。海西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最后,需要一批热心大众化的理论工作者共同参与,担当起我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 
      二、把理论工作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思考和谋划。 在目标上,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内容上,突出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作为学习重点;在途径上,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当学习型党员、争当学习型干部”的“双创双争”活动; 在覆盖面上,全员参与学习;在方式方法上,走多样化道路;在组织保障上,完善各项学习制度。首先是领导起表率作用,同时要有一个三至五年的前景规划和切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学习计划,设立专门机构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把学习成果与业绩、奖励、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挂上钩来;在求实效上,实行学习与实践结合。通过学习,突破性地找到工作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三、要把理论工作放在推进理论普及工作中思考和谋划。从近年的实践看,要在“五化”上下功夫:一是内容要具体化。做到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代特征和形势任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与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基层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紧密结合,做到党的创新理论与人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结合,适应干部群众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现状,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以小文章讲解大道理;二是受众要覆盖化。形成以党派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覆盖、社会流动群体覆盖、家庭覆盖、全社会覆盖;三是手段要现代化。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信息网络、短信、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使之真正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四是语言要通俗化。语言要朴实一些、准确一些、直白一些、幽默一些、离群众近一些。积极构建和使用一种与人零距离、无缝隙的话语体系,靠思想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寻求认同;五是组织要群众化。树立“情境育人”理念,让群众在学习中唱主角,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的良好氛围和学习风气,让理论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众话语,从而让理论更加深入生活、深入人心。 
      四、把理论工作放在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去思考和谋划。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主动为实现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服务。第一,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灵魂问题。如何卓有成效地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统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卓有成效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打牢全市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造我们的市魂;第二,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定位问题。研究和思考福州在全国、在全省格局中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研究和思考福州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对福州的地位、作用有一个全面、准确、科学、客观的认识和定位;第三,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途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福州要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发展战略,推动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跨越式,构筑沿江滨海现代化城市新格局这个新的起点上,以超前的眼光、系统的思维深入审视我市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重点等;第四,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动力问题。比如文化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社会领域等改革都在进一步的深化。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及早介入,超前研究,为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第五,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主体问题。努力研究和探索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的体制和机制,努力研究和探索各个阶层和睦相处、流动顺畅的体制和机制,努力研究多元的阶层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利益诉求,他们的失败和成功、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他们的梦想和追求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六,着力研究和解决福州发展的信心问题。用有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切实有效地回答福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科学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的坚强决心、政策措施和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的宏伟目标。
      五、把理论工作放到规范提升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去思考和谋划。一是规范好中心组学习。在深化思想认识上,进一步增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明确学习内容上,进一步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密切联系实际上,进一步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在健全完善制度上,进一步促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系统性和制度化,在切实加强领导上,进一步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组织保障;二是要提升中心组学习。做到“五个着眼”: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着眼于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和改进学习,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提升实际效果,着眼于提高学习质量,规范学习检查考核,着眼于提高服务水平,建好学习秘书队伍;三是要创新中心组学习。全面推行“四位一体”学习机制,就是坚持中心组学习为专题调研提供理论指导,专题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科学决策为落实发展主题提供有力保证,形成了“学习-调研-决策-落实”一体化的“四位一体”学习机制,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研究问题、提出和完善工作思路提供有效载体;四是要服务好中心组学习。包括精心制定学习规划、精心组织集中学习、精心提供事务性服务等,积极从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学习管理等方面提供规范化的全面和全过程服务。
      六、要把理论工作放到用好载体、提升成果中去思考和谋划。一方面,关于理论工作的载体,一是要接受和运用好。就是对现有的仍然管用的、对别人总结和创立的都要积极接受利用、都要认真的运用到工作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在我们理论工作中载体非常丰富、可谓既新鲜又繁荣。少则几十个种类,多则成百个样式。二是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可在10大载体上下功夫:即党委中心组学习、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各类讲坛、基层党课、网络平台、电视电影、业余宣讲(讲师)团、传统教育、大众文化活动、报刊图书等。还可在全面推行中心组学习“四位一体机制”、“理论进闽剧”、“理论入动漫”、“理论入台企”、“理论入家庭”等项目上先行先试,力争取得进展和突破。另一方面,注重提升理论成果。各级和每个理论工作者要出理论研究文章、理论工作经验、理论调研报告、理论研究课题、重要理论信息和理论专项创新发明等。有了成果就要及时向中央、省市理论平台报送成果,形成灿烂的理论之花、必定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的局面。
作者: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中心组学习秘书 陈忠霖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