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送学上门走进千家万户
2010-05-10 08:32:0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云南巧家县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认真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抓好站点建设、管理的同时,针对全县光盘播放点覆盖面广、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实际,由分片挂钩联系村组的乡村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光盘材料开展送学上门,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发挥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素质等工作中的作用。
送学上门,分类指导
该县自2007年全面启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共建成200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其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信宽带+机顶盒”模式终端接收站点41个,完成了通电信宽带乡村的全覆盖。但仍有159个村由于不通电信宽带,只能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和制作下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光盘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成了制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顺利推进的一大瓶颈。
为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发挥其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远程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该县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好光盘教学点开展好教育教学,在健全以“学习预告,集中学习、点播学习、现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报三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居住分散、组织集中培训难度较大的实际,首先由县远教办购买制作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和《沼气池管理》、《核桃种植》等10余类实用技术教材,刻录成光盘下发到各站点,再由各站点组织乡村干部利用到挂钩村组开展工作的机会,整理适合各挂钩点实际的教学光盘,实行送学上门,在开群众会、到群众家中走访座谈的间隙进行播放,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帮扶指导:一是抓好乡镇干部包片指导。发挥乡镇各部门专业优势,对口帮扶农村党员群众,在技术上和信息上给予指导,面对面给农民群众讲解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现场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二是村干部和年轻党员辅导老党员学。由村干部和年轻党员上门为老党员讲解政策、信息,辅导体弱多病的老党员学习,让老党员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
发挥作用,提高素质
该县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送学上门,既合理利用了光盘教学资源,发挥了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站点的作用,又方便了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接受新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自开展远程教育送学上门以来,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快捷的方式被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获知,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获得了丰富的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三年来,全县借助远程教育送学上门模式,共培养了烤烟生产大户100户、生猪饲养大户500余户、蚕桑生产大户300余户。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使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农村许多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少还成为了村后备干部。在远程教育的影响下,120余名优秀农村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500余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通过学习,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热情,党员干部群众的思路更开阔,积极参与到村务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想法和建议。目前,全县各站点已收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近500余条,有效帮助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偏差和失误,融洽了干群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三是通过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典型示范引导学,形成了一批具备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大户,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激励党员干部做改革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科技的明白人、生活的文明人、群众的贴心人,真正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势利导,力求实效
该县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远程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了远程教育由村到户的延伸,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性,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使用的热情,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力求适用。即要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实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二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力求广泛。在坚持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党员为重点培训对象时,要努力把那些感兴趣又愿意接受教育的一般普通群众吸纳参与到远程教育中来,积极探索“远教+示范户”、“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等模式,切实帮助农民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运用农业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在培训形式上要力求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与种养经验传授等内容有机结合的途径,根据实际需要把远教课堂从教室拓展到群众家中,延伸到田间地头,形成“课堂培训+实地演示+具体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四是在培训时间上力求灵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安排远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发展生产和深化教育两不误、双丰收。
送学上门,分类指导
该县自2007年全面启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共建成200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其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信宽带+机顶盒”模式终端接收站点41个,完成了通电信宽带乡村的全覆盖。但仍有159个村由于不通电信宽带,只能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和制作下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光盘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成了制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顺利推进的一大瓶颈。
为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发挥其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远程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该县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好光盘教学点开展好教育教学,在健全以“学习预告,集中学习、点播学习、现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报三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居住分散、组织集中培训难度较大的实际,首先由县远教办购买制作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和《沼气池管理》、《核桃种植》等10余类实用技术教材,刻录成光盘下发到各站点,再由各站点组织乡村干部利用到挂钩村组开展工作的机会,整理适合各挂钩点实际的教学光盘,实行送学上门,在开群众会、到群众家中走访座谈的间隙进行播放,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帮扶指导:一是抓好乡镇干部包片指导。发挥乡镇各部门专业优势,对口帮扶农村党员群众,在技术上和信息上给予指导,面对面给农民群众讲解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现场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二是村干部和年轻党员辅导老党员学。由村干部和年轻党员上门为老党员讲解政策、信息,辅导体弱多病的老党员学习,让老党员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
发挥作用,提高素质
该县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送学上门,既合理利用了光盘教学资源,发挥了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站点的作用,又方便了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接受新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自开展远程教育送学上门以来,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快捷的方式被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获知,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获得了丰富的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三年来,全县借助远程教育送学上门模式,共培养了烤烟生产大户100户、生猪饲养大户500余户、蚕桑生产大户300余户。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使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农村许多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少还成为了村后备干部。在远程教育的影响下,120余名优秀农村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500余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通过学习,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热情,党员干部群众的思路更开阔,积极参与到村务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想法和建议。目前,全县各站点已收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近500余条,有效帮助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偏差和失误,融洽了干群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三是通过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典型示范引导学,形成了一批具备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大户,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激励党员干部做改革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科技的明白人、生活的文明人、群众的贴心人,真正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势利导,力求实效
该县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远程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了远程教育由村到户的延伸,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性,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使用的热情,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力求适用。即要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实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二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力求广泛。在坚持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党员为重点培训对象时,要努力把那些感兴趣又愿意接受教育的一般普通群众吸纳参与到远程教育中来,积极探索“远教+示范户”、“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等模式,切实帮助农民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运用农业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在培训形式上要力求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与种养经验传授等内容有机结合的途径,根据实际需要把远教课堂从教室拓展到群众家中,延伸到田间地头,形成“课堂培训+实地演示+具体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四是在培训时间上力求灵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安排远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发展生产和深化教育两不误、双丰收。
作者:颜亨正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