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石阡:三举措确保农民不因灾减收

2010-05-14 08:28:0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石阡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去年秋季开始的持续干旱,导致该县河流干涸、饮水告急、林木干枯、作物绝收。全县30万人受灾,9.2万人、4.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500公顷,绝收面积105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死亡畜禽8721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达310余万元;森林、牧草受灾面积达1508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这对历来缺水,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支撑还比较薄弱的石阡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灾情发生后,该县及时作出“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多措并举发展重点产业、加大投入建设农业设施”等一系列“抗大旱保民生”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多措并举,在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的同时,积极开展抗旱保苗、生产自救,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发展。 一场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的攻坚战在该县迅速全面展开。

  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

  仓有粮、民不慌。今年,该县春耕生产以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为重头戏,以推广“三个10余万亩”工程(即“12万亩粮食增产工程”、“12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工程”、“1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大力推进良种、良法,在节本增效上着力、在提高单产上突破为根本方法,确保完成17.8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同时,采取乡乡办示范点的方式,全力完成4.8万亩的蔬菜生产种植任务。

  时下,该县各乡镇各部门紧紧抓住旱情得到初步缓解的有利时机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机,正抓紧完善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水毁工程的修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组织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调剂供应,同时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目前,全县已调运准备杂交水稻种193吨、杂交玉米种217吨,红薯、蔬菜等种均已备齐;调运化肥3.2万吨、农药61.4万吨、农膜98.28万吨,可随时为农民提供春播物资和生产资料。

  多措并举发展重点产业

  发展茶产业。今年,该县以打造“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为主线,以“打造4个茶叶专业村,培育5个石阡苔茶母本园、6个幼龄茶园管理示范点、7个高标准新建茶园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全县新老茶园管护,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农收入。同时,加快茶叶加工厂建设、加工技术培训,保证茶青流通秩序正常、通畅;加快西部茶都建设,大力引进、培育茶叶加工企业,促进茶叶精深加工,延伸茶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建立石阡苔茶专营店,加快市场开发力度;加快组建茶叶集团,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县职校开办全日制茶叶专业班和各种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人才培训,以保证茶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需求等,多措并举推进生态茶产业发展,全力打响“中国苔茶之乡”。

  抓好烤烟产业。该县进一步优化烟区、烟农,不断提高全县烤烟生产综合能力,全力建好五德、青阳、枫香、石固“万亩优质高效烤烟示范园”。目前,全县指导性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移栽烟苗4515万株,落实新建炕房480座。

  推进生态畜牧业。该县依托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以建设“万亩生态种草养畜示范园”为突破口,以巩固完善2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建1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科技养殖水平,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年出栏生猪21.8万头、大牲畜1.19万头、山羊7.14万只、家禽88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2.36万吨,水产品产量1581吨,禽蛋产量1930万吨;年末存栏生猪19.95万头、大牲畜7.06万头、山羊5.88万只、家禽75万羽。

  加大投入建设农业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今年,该县着力实施100%的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灌溉和100%的人饮安全工程,完成3.2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花山水利主体工程和渠系工程、龙金水库、冷饭沟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4个、洼地排涝工程2个、防汛水毁修复项目2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3个、烟水配套工程14个;新建渠道及渠道防渗处理47公里,清淤补漏212公里,基本改变该县农业生产受制于水、受制于旱的现状。

  目前,该县冬春修水利工程共完成资金10374.45万元。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已完成投资217.67万元,以工代赈水利项目101万元,财政扶贫水利项目10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416万元,国土整治水利项目1293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投资997万元,花山水利工程6423万元,小农水工程124.28万元,洼地 排 涝 工程428.5万元,防汛水毁修复已完成投资70万元。
作者:李坤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