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岱岳祝阳镇麻峪村:一个小山村的新变化
2010-05-17 08:28:2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岱岳区祝阳镇东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麻峪,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古树众多,风光秀丽。
由于交通闭塞,山路崎岖,她却成了出了名的穷村。今天,当您走进麻峪,会处处感觉阵阵暖意迎面而来。远处御景苑工地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山坡上的板栗树、樱桃树已有碗口粗,生机无限;水库成片、环山路联网,泰东生态旅游村正在建成;纯朴的村民丰年话丰收,脸上洋溢着幸福。还记得御景苑工地刚开工时,七十多岁的张大娘听到机器轰鸣声,还以为是火车来了,而张大爷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走上村里的柏油路了。想想过去的穷日子,人们不禁感叹:“多亏了的我们的好支部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麻峪村党支部之所以能带领群众致富,深受群众拥护,关键是他们有位好书记—张乃全。
媳妇情结,让他立下修路志
张乃全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十六岁离家在外打工,二十岁时他有了自己的生意,因为聪敏好学、吃苦能干,经营得有声有色,日子渐渐好起来。
二十二岁那年,亲戚张罗着帮他介绍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好姑娘,姑娘也倾慕张乃全踏实、好学,两人情投意合。一次,姑娘主动提出要到张家去看看,一路上说说笑笑,快到麻峪村时,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那时的麻峪村,老一辈少一辈,人畜共走一条路,晴天是坑坑洼洼、漫天飞尘、颠簸不平。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泥泞不堪,不得已两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姑娘擦去脸上的雨水、看着满是泥水的裤腿,委屈地说:“你们村的路这么难走,这是个什么地方啊!跟了你能有好日子过吗?”张乃全扛着自行车,默不作声。就在那个时候,张乃全立志一定要把村里的路修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张乃全的生意蒸蒸日上,市里有玻璃塑钢厂、酒水批发商行,还经营着沙场。过上好日子的他,时时刻刻记挂着村里的乡亲们,逢年过节都要回村到贫困户家坐坐,资助困难党员、贫困学生。2004年麻峪村村委换届选举,因为群众信任,张乃全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的麻峪村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并无多大变化,日子依然清苦,发展困难大。面对乡亲们的殷切期望,亲朋好友劝他别趟麻峪村的浑水,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意。但是张乃全想起那个下雨的日子,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现在提起来,人们依然清晰的记得张乃全在就职那天动情的话语:“人不怕不能富,就怕自己不想富。我一定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2005年,老支书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退了下来,张乃全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不断学习,让他成为公务员
十几年做生意的经历,张乃全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特别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感到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走进张乃全的办公室,书橱里排排整齐的图书,让人印象深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中粟”,无论日常工作多繁忙,张乃全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书。他涉猎范围很广,《科学发展观论述》、《企业管理》、《实用农业技术》等等,每一本书张乃全都认真阅读,那一本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承载着他带领群众致富的梦想。这一年,张乃全考取山东农业大学,村民们不理解:“张书记每天村里村外忙个不停,三十好几的人了,还上什么大学啊?”张乃全没有辩解,在农大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山区发展方面的知识他尤为感兴趣,这为他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辛苦花不开”,一天,村里一位樱桃种植户愁眉苦脸地找到张乃全,原来赵大哥连种了两年樱桃,成活率很低,损失不小。张乃全知道后很揪心,连夜查阅《甜樱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果树栽培》、《大樱桃种植》等图书,一宿无眠,张乃全终于找出原因。原来,樱桃树适合生长在沙土地里面,透气性要好,肥料要足,而赵大哥的樱桃地是片涝洼地。问题找到了,赵大哥重新选好地,挽回了部分损失。2008年,国家从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中选录公务员,张乃全报名参加,他是泰安市报考者中唯一一位具有大学学历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经过笔试、面试层层考核,张乃全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听到这个消息,麻峪村的村民坐不住了:“张书记考上公务员是好事,我们替他高兴。但他要是走了,麻峪村可怎么办?”麻峪村离不开张乃全,张乃全也离不开麻峪村,经过上级部门的协调争取,张乃全还是留在了麻峪村。
强基固本,让党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前几年,因班子成员年龄老化,思想严重僵化,致使麻峪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停滞不前。张乃全带领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把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欲望和进取意识作,提升班子素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咱支部是干啥的,就是要为村民谋利益,动心思带领大家多赚钱,踏踏实实过好日子。”张乃全快人快语。
他组织村“两委”成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开展“当村干部为什么”、“如何当好村干部”主题讨论活动,引导他们剖析存在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形成讲团结、顾大局、谈服务、话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徂徕、新泰、莱芜、房村等山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单位参观学习,每次参观学习回来,都开展大讨论,谈体会、谈认识,对照先进找差距, 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麻峪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是干部工作能力低下的问题,而是集体领导不力、协调不够的问题;不是干部思想品质差的问题,而是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是客观条件制约的问题,而是主观努力不够的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班子是有威信的,党员是支持的,群众是拥护的。
村“两委”成员思想统一后,张乃全随即组织制定“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制度,规范完善了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在村级工作中,他借鉴企业发展之路,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研拟策略和实施步骤,依据个人的特点分工,明确责任,组织考核考核,提高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成立民主理事会,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代表参加,村“两委”每遇大事,都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向群众通报情况,集中讨论,实行村民自治和票决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取信于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防火队,严防山林火灾,严厉打击毁坏树木和偷盗行为;村“两委”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出思路、出点子,搞生产、谋发展,经常帮助村民“打农药”、“收庄稼”,被群众传为佳话。
党员队伍、能人队伍是农村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乃全组织全村党员和农村能人,围绕“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农村能人的骨干带头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农村能人队伍的潜力,发挥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被有关领导总结为“能人带动效应”。支部委员发现节能沼气很受群众欢迎,当地无人掌握技术,便自费学习技术。学成回来后,免费向群众传授技术,带领群众先后建沼气池30余口,受益230余人,户均每年节约燃料、照明、化肥资金370余元。
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了,组织细胞激活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发展,建设和谐新麻峪
水、路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张乃全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治水、修路上做文章。2006年投资近3万元修通了石家峪至村委的道路,全长3公里。结合村村通工程,张乃全带头捐款,筹资20万元硬化村内迎宾路和致富路,总长2.6公里。为保证所有捐款用于道路建设,村“两委”先后召开了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投票选举出道路建设管理委员会,村干部不担任委员会成员,捐款资金有管理委员会掌握,村会计只负责整理账目,群众见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办实事,支持村两委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道路清障工作超乎寻常的顺利完成。今年5月份,投资3万元开通了村西至违子里的环山路,为下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由于麻峪村水库多,且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张乃全组织村两委对黄崖头水库进行彻底整修,为保证工程质量,他风雨无阻,日夜盯靠在工地上,与施工方共同劳动,严格把关。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要求接替工作,好让他们的张书记歇一歇。
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张乃全认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阻力在山,潜力也在山。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他聘请市林科院、农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麻峪村搞规划设计,制定了西部种植板栗,中部种植桑园,东部种植短枝核桃和樱桃的发展思路,全村新发展板栗200亩,大樱桃300亩,短枝核桃300亩,在此基础上,张乃全召集大家伙讨论,建成了干鲜果品批发市场,东北的客商前来洽谈收购干鲜果品。林果种植、生态旅游并举的发展路子已在全村初步形成。同时,张乃全到处找门路、跑关系,利用麻峪村的水库多、环山路联网的优势,与深圳一家公司洽谈,双方各投资150万元,建设泰东生态旅游村。
建设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碧水长流、洁净卫生、家庭和睦、乡风文明的生态村,是张乃全的目标。麻峪村有8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张乃全千方百计筹资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今年与一家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共建114座上下两层、设施齐全的小康楼,村民集中居住,实行社区化管理。他在全村开展“富民行动”富裕家家户户,“育民行动”提升村民素质,“净民行动”净化村风民德,“润民行动”丰富百姓生活,建设了群众文体活动中心、村图书室及“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不久的将来,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将成为祝阳镇一道更靓丽的风景。
有付出就有回报。麻峪村和张乃全同志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多项荣誉称号,但他认为荣誉只是人生轨迹上绚丽的光环,并不是事业成功的圆满句号,而作为今后事业的鞭策。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者,他感觉到身上的任务更重,脚下的道路更长,他将以百倍的努力,崇高的风范,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由于交通闭塞,山路崎岖,她却成了出了名的穷村。今天,当您走进麻峪,会处处感觉阵阵暖意迎面而来。远处御景苑工地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山坡上的板栗树、樱桃树已有碗口粗,生机无限;水库成片、环山路联网,泰东生态旅游村正在建成;纯朴的村民丰年话丰收,脸上洋溢着幸福。还记得御景苑工地刚开工时,七十多岁的张大娘听到机器轰鸣声,还以为是火车来了,而张大爷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走上村里的柏油路了。想想过去的穷日子,人们不禁感叹:“多亏了的我们的好支部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麻峪村党支部之所以能带领群众致富,深受群众拥护,关键是他们有位好书记—张乃全。
媳妇情结,让他立下修路志
张乃全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十六岁离家在外打工,二十岁时他有了自己的生意,因为聪敏好学、吃苦能干,经营得有声有色,日子渐渐好起来。
二十二岁那年,亲戚张罗着帮他介绍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好姑娘,姑娘也倾慕张乃全踏实、好学,两人情投意合。一次,姑娘主动提出要到张家去看看,一路上说说笑笑,快到麻峪村时,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那时的麻峪村,老一辈少一辈,人畜共走一条路,晴天是坑坑洼洼、漫天飞尘、颠簸不平。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泥泞不堪,不得已两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姑娘擦去脸上的雨水、看着满是泥水的裤腿,委屈地说:“你们村的路这么难走,这是个什么地方啊!跟了你能有好日子过吗?”张乃全扛着自行车,默不作声。就在那个时候,张乃全立志一定要把村里的路修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张乃全的生意蒸蒸日上,市里有玻璃塑钢厂、酒水批发商行,还经营着沙场。过上好日子的他,时时刻刻记挂着村里的乡亲们,逢年过节都要回村到贫困户家坐坐,资助困难党员、贫困学生。2004年麻峪村村委换届选举,因为群众信任,张乃全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的麻峪村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并无多大变化,日子依然清苦,发展困难大。面对乡亲们的殷切期望,亲朋好友劝他别趟麻峪村的浑水,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意。但是张乃全想起那个下雨的日子,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现在提起来,人们依然清晰的记得张乃全在就职那天动情的话语:“人不怕不能富,就怕自己不想富。我一定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2005年,老支书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退了下来,张乃全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不断学习,让他成为公务员
十几年做生意的经历,张乃全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特别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感到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走进张乃全的办公室,书橱里排排整齐的图书,让人印象深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中粟”,无论日常工作多繁忙,张乃全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书。他涉猎范围很广,《科学发展观论述》、《企业管理》、《实用农业技术》等等,每一本书张乃全都认真阅读,那一本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承载着他带领群众致富的梦想。这一年,张乃全考取山东农业大学,村民们不理解:“张书记每天村里村外忙个不停,三十好几的人了,还上什么大学啊?”张乃全没有辩解,在农大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山区发展方面的知识他尤为感兴趣,这为他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辛苦花不开”,一天,村里一位樱桃种植户愁眉苦脸地找到张乃全,原来赵大哥连种了两年樱桃,成活率很低,损失不小。张乃全知道后很揪心,连夜查阅《甜樱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果树栽培》、《大樱桃种植》等图书,一宿无眠,张乃全终于找出原因。原来,樱桃树适合生长在沙土地里面,透气性要好,肥料要足,而赵大哥的樱桃地是片涝洼地。问题找到了,赵大哥重新选好地,挽回了部分损失。2008年,国家从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中选录公务员,张乃全报名参加,他是泰安市报考者中唯一一位具有大学学历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经过笔试、面试层层考核,张乃全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听到这个消息,麻峪村的村民坐不住了:“张书记考上公务员是好事,我们替他高兴。但他要是走了,麻峪村可怎么办?”麻峪村离不开张乃全,张乃全也离不开麻峪村,经过上级部门的协调争取,张乃全还是留在了麻峪村。
强基固本,让党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前几年,因班子成员年龄老化,思想严重僵化,致使麻峪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停滞不前。张乃全带领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把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欲望和进取意识作,提升班子素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咱支部是干啥的,就是要为村民谋利益,动心思带领大家多赚钱,踏踏实实过好日子。”张乃全快人快语。
他组织村“两委”成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开展“当村干部为什么”、“如何当好村干部”主题讨论活动,引导他们剖析存在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形成讲团结、顾大局、谈服务、话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徂徕、新泰、莱芜、房村等山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单位参观学习,每次参观学习回来,都开展大讨论,谈体会、谈认识,对照先进找差距, 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麻峪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是干部工作能力低下的问题,而是集体领导不力、协调不够的问题;不是干部思想品质差的问题,而是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是客观条件制约的问题,而是主观努力不够的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班子是有威信的,党员是支持的,群众是拥护的。
村“两委”成员思想统一后,张乃全随即组织制定“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制度,规范完善了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在村级工作中,他借鉴企业发展之路,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研拟策略和实施步骤,依据个人的特点分工,明确责任,组织考核考核,提高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成立民主理事会,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代表参加,村“两委”每遇大事,都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向群众通报情况,集中讨论,实行村民自治和票决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取信于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防火队,严防山林火灾,严厉打击毁坏树木和偷盗行为;村“两委”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出思路、出点子,搞生产、谋发展,经常帮助村民“打农药”、“收庄稼”,被群众传为佳话。
党员队伍、能人队伍是农村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乃全组织全村党员和农村能人,围绕“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农村能人的骨干带头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农村能人队伍的潜力,发挥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被有关领导总结为“能人带动效应”。支部委员发现节能沼气很受群众欢迎,当地无人掌握技术,便自费学习技术。学成回来后,免费向群众传授技术,带领群众先后建沼气池30余口,受益230余人,户均每年节约燃料、照明、化肥资金370余元。
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了,组织细胞激活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发展,建设和谐新麻峪
水、路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张乃全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治水、修路上做文章。2006年投资近3万元修通了石家峪至村委的道路,全长3公里。结合村村通工程,张乃全带头捐款,筹资20万元硬化村内迎宾路和致富路,总长2.6公里。为保证所有捐款用于道路建设,村“两委”先后召开了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投票选举出道路建设管理委员会,村干部不担任委员会成员,捐款资金有管理委员会掌握,村会计只负责整理账目,群众见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办实事,支持村两委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道路清障工作超乎寻常的顺利完成。今年5月份,投资3万元开通了村西至违子里的环山路,为下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由于麻峪村水库多,且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张乃全组织村两委对黄崖头水库进行彻底整修,为保证工程质量,他风雨无阻,日夜盯靠在工地上,与施工方共同劳动,严格把关。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要求接替工作,好让他们的张书记歇一歇。
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张乃全认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阻力在山,潜力也在山。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他聘请市林科院、农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麻峪村搞规划设计,制定了西部种植板栗,中部种植桑园,东部种植短枝核桃和樱桃的发展思路,全村新发展板栗200亩,大樱桃300亩,短枝核桃300亩,在此基础上,张乃全召集大家伙讨论,建成了干鲜果品批发市场,东北的客商前来洽谈收购干鲜果品。林果种植、生态旅游并举的发展路子已在全村初步形成。同时,张乃全到处找门路、跑关系,利用麻峪村的水库多、环山路联网的优势,与深圳一家公司洽谈,双方各投资150万元,建设泰东生态旅游村。
建设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碧水长流、洁净卫生、家庭和睦、乡风文明的生态村,是张乃全的目标。麻峪村有8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张乃全千方百计筹资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今年与一家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共建114座上下两层、设施齐全的小康楼,村民集中居住,实行社区化管理。他在全村开展“富民行动”富裕家家户户,“育民行动”提升村民素质,“净民行动”净化村风民德,“润民行动”丰富百姓生活,建设了群众文体活动中心、村图书室及“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不久的将来,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将成为祝阳镇一道更靓丽的风景。
有付出就有回报。麻峪村和张乃全同志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多项荣誉称号,但他认为荣誉只是人生轨迹上绚丽的光环,并不是事业成功的圆满句号,而作为今后事业的鞭策。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者,他感觉到身上的任务更重,脚下的道路更长,他将以百倍的努力,崇高的风范,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作者:岱组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