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引领新农村建设
玛纳斯县乐土驿镇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材料
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素有玛纳斯县东大门之称,距首府乌鲁木齐110公里。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有耕地15万亩,下辖18个村委会、2个直属队、1个社区,有汉、维、回、哈、壮、东乡等六个民族,总人口12315人。 近年来,乐土驿镇党委中心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和学用结合的方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效果,有力推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中心组学习自身建设,引领全镇理论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理论教育的紧迫性。针对个别中心组成员在工作中出现的理论根底浅,工作思路不清,打不开局面的现象,我们坚持把理论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使中心组成员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就是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奋进的坚强集体的重要前提。其次,积极引导班子成员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上来,特别是突出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化两个重点,并通过经常性调查研究,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科学理论与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了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的紧迫感。
(二)健全制度,促进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近年来,通过认真落实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学习考核等制度,使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做到了“五个结合”,实现了“三个转变”,赢得了“三个创新”。
“五个结合”:一是学习理论与分析形势相结合;二是学习理论与研究历史相结合;三是学习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四是学习理论与统一思想相结合;五是学习理论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
“三个转变”:一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中心组成员每次学习都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习题目,提前做好发言提纲,并扩大学习范围,全体党群口人员也主动参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由开会学习到现场参观和外出学习的转变。镇党委每年不定期派中心组成员到外地培训、参观、研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动性。今年上半年,先后派出15名领导干部到外地学习培训,占到中心组成员总数的80%。三是由学习理论到指导工作实践的转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着眼于提高中心组成员的理论运用能力,切实把科学理论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落实到抓经济、抓民生、促和谐上,涌现出了一批亮点和示范点。
“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了理论学习方法。为了改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果,购置了投影机、电脑等设备,把普通宣讲改为多媒体授课,使中心组学习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二是创新了理论学习机制。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各种形式,扎实开展理论宣传教育,使中心组学习朝着多样化、高水平发展。三是创新了工作思路。中心组以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班子成员各显神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分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夯实理论教育基础
通过近年来狠抓中心组理论学习,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要带动和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理论教育必须先行。在中心组的带动下,全镇的党员干部培训、农民培训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进一步夯实了理论教育的基础,促进了理论教育示范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一)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迈出新步伐。通过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把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放在第一位,明确了以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为主线,发挥其在全村中的领导作用,通过培训学习使每个村党支部书记思考问题都要有着眼全局的高起点,在自身形象上要有堪称表率的高标准,切实提高村党支部领导发展、服务发展、带动发展的能力。二是通过中心组成员下村开展了“民主日”、“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真正把政策法规宣传到户、科技信息传授到户、产业结构调整到户、思想工作开展到户、文明措施落实到户、矛盾纠纷调解到户、任务完成包干到户,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利益要求,全面创建了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认真指导各支部建立严格的例会、考评、卫生、治安、学习等制度,广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文化体育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学习、大讨论”、扶贫帮困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摒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研究市场,走向市场,强化党员干部的时代先进性,让党员在活动中“亮形象、树威信”,调动无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民理论培训教育取得新进展。通过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一致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不懈地面向农民做好理论通俗化教育。一是认真做好农牧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教育。大力培训现代农业,以棉花、番茄等农作物膜下滴灌和深埋式灌溉技术,无公害作物栽培技术,棉花高密度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甜菜、酱用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玉米、棉花等良种繁育技术等为主;以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为重点,积极倡导天康生猪养殖项目和泰昆养鸡项目为基础的“公司+养殖户”培训模式,由公司聘请专家,给农牧民培训无公害肉鸡养殖及奶牛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牛、羊、猪育肥及品种改良,特种养殖技术,高产优质饲料种植技术,饲草料加工技术等。二是抓好农民的法制诚信教育。以“五五”普法为契机,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多形式的办法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政策、法规、计划生育等内容,农民群众参训率达到95%以上;立足于提高农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制定村规民约,抓好“信用村”和“信用户”建设,促进良好言行习惯,坚持把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措施,把评选活动与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民在评选活动中得到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民道德自律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好乡风文明和农民道德自律教育。大力开展以“乡风文明和村容村貌”为重点内容的农牧民“面对面”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特别是以农村“五改”、“六乱”治理为抓手彻底改变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农牧民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礼仪培训,增强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今年以来组织村民开展培训55场次,参加人数达7500人,通过教育引导,使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变化。
(三)农民技能素质得到新提高。一是强化各职能站所的服务意识。开展包村技术跟踪服务活动,以现场讲解指导、田间课堂、入户走访等形式,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农牧民都能实际掌握2-3门实用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推广。二是建立健全镇村科技网络机构。以远程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农信通为抓手,广泛开展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促进农民、科技示范户之间的学习,加快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使农民科技意识和技能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三是加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培训。定期对各合作社进行市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先后组织2次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座谈会,开办2期农民经纪人培训班,组织3批65人外出考察,今年新注册成立了4家专业合作社,使全镇专业合作社增加到了8家,有力地提高了我镇广大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四是加强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接。通过与昌吉农职院结成新农村共建单位,借助强大的师资,采取“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截止目前,全镇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举办各类各层次培训班共96期,培训农牧民9800人次;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3期,完成引导性培训860人,职业技能培训260人,培训就业率达到了89%,转移就业人数689人,新增进城务工经商40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收入196万元,使全镇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学以致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通过狠抓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和推进了全镇理论培训教育,促进了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年预计实现工农业总收入5.26亿元,同比增加0.5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1万元,全镇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现代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今年,全镇种植各类农作物12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93%以上。同时,今年以来共引进各类专项资金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约3500万元,其中总投资27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中,2万亩节水灌溉在大旱之年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特别是推广的3000亩连片亨氏机采番茄用深松起垄、节水灌溉、机械采收技术,平均单产在8吨左右。
二是现代畜牧业得到了新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经营畜牧业,通过建立责任制、政策帮扶等措施,加快了优质牛羊肉、猪、鸡等畜产品基地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天康5万头生猪小区建设已基本完工,投资1100万元的泰昆120万羽养鸡小区建设已完成打井、修路、拉电等前期工作。截止目前,全镇牲畜饲养量达到了11万头(只),家禽出栏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00吨、550吨、9500吨。
三是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中心组成员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镇先后引进项目6个,现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这些都为我镇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以我镇被自治区确定为新农村试点为契机,以11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基础,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两年来,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914万元,新修村村通柏油路75.33公里,全镇18个行政村有17个全面完成柏油路面铺设。先后8次承接了自治区交通建设现场会、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党建推进现场会、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现场会等区州级现场会。
五是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以争创全国文明乡镇为契机,先后投入470万元,完成了集中供热,镇区排洪工程、镇区供排水工程、镇区7公里道路建设和配套人行道工程建设。投资160万元完成了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投资20万元启动文化塑镇工程。加强了社区服务和城镇管理,目前,小城镇建设已形成文教、行政、商服、集贸、休闲等功能区,正在向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格局迈进。
六是新兴经济组织蓬勃兴起。通过中心组的学习实践和创新,农业产业化以专业合作组织和公司+农户的形式为载体,探索了农村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的有效实现途径。目前,我镇已签订由中粮番茄“反租倒包”土地一万亩,促进了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近年来,通过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发展创新,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面对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我们清醒地看到,在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方面我们与上级党委的要求,与先进乡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做文章,着力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