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从理想走向实践
参加台湾“2010·终身学习行动策略国际研讨会”有感
2010年6月4日至10日,我在台湾参加“2010·终身学习行动策略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包括两场专题演讲、十场论文发表及一场综合座谈。专题演讲的主题分别是“台湾终身学习的回顾与前瞻”、“韩国终身教育的推动体系与实施机制”,同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共计发表十篇论文。会议围绕“终身学习行动策略”这一主题展开充分的研讨。这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出席的规模较高的国际性研讨会,对此感受至深。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
终身学习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个人发展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促进因素。一个终身学习型的社会,应该提供各种学习的系统、保障学习的环境,使自我能够不受限制地发展,而不是像现存的教育体制一样,单纯地把教育局限在一个传统和正规的框架之内。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理想,始终鼓舞着我们不断去实践探索、丰富完善。
研究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终身学习的现状,我们发现,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表现出很大的同质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认识。从重在理念的宣传层面,向重在行动的务实层面发展,以求理念的落实。二、设立机构。如日本在各都道府县设置23个“生涯学习推进中心”,韩国在中央设立“终身学习振兴院”,在市道级政府设置23所终身学习振兴院、在市郡区设326个终身学习馆。三、颁布法令。如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终身学习法,英国在新世纪初制定“学习技能法”,韩国2007年大幅度翻修《终身教育法》、福建省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等。四、完善制度。如韩国采取学分银行制、独学学位制、新加坡采用“训练与评估进阶认证”等建立与完善学习成就认证制度。五、整合资源。如增加终身学习教育经费,培养终身学习师,充实成人及高龄者的终身学习活动资源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国家、地区在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进行推广的过程中,都力图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情,采取同中求异、异中求新的差异化策略,这对我们开展终身学习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韩国学习型城市是从地方自治团体开始建构的,很多地方自治团体为终身教育制定了多样性的策略。同时,从非正规学习获得的学分与学位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育等于学校的传统迷思。日本充分发挥NPO及市民的积极性,如由NPO法人经营的墨田区终身学习中心和高丽博物馆、由市民推进的面对多文化共生活动——“共住垦”组织,在终身学习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加坡高度重视自我导向学习与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实现终身学习的策略。通过非正式学习,协助高龄者改变处于学习弱势的现状,使高龄者充实、丰富地度过余生,同时保存蕴藏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生活方式。澳门本着教育“一体化”与“全人化”的终身教育观念,通过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携手共建“终身教育体系”,以更有效及更有连贯性地给予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们一个“无处不可学、无时不可学”的大教育环境。台湾将2010年定为“终身学习行动年”,主要涵盖终身学习、终身运动与终身反省三大方面,内涵十分丰富。如在终身学习方面,包括试办“终身学习体验卷”,制作“台湾终身学习地图”,开展全民乐阅读推广活动,举办“终身学习家”竞赛活动等。这些做法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本地区、本部门的终身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
二
重视高龄人学习,是终身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终身学习强调在幼儿、儿童时期就要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至成年时,把握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同时,高龄人也享有接受学习的权利,这样不仅能促进高龄者成功适应老化,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服务家庭和社会。这既是文明和观念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趋势和潮流。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纷纷开办与发展老年教育以应对老龄化的趋势,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老年教育机构,如英国模式的第三年龄大学、美国的老人寄宿所、中国的老年大学、台湾开办的大学院校乐龄学堂等。
以台湾为例,台湾人口变动的趋势存在“高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现象。为适应高龄社会的来临及满足老年人口的教育需求,台湾于2006年公布《迈向高龄社会:老人教育政策白皮书》,以终身学习、健康快乐、自主尊严、社会参与作为高龄教育的四大愿景。为鼓励大学院校落实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利用大学院校丰富的资源,落实老人教育政策白皮书的执行策略,台湾于2008年在全台13所大学院校举办老人短期寄宿学习计划,后于2009年更名为乐龄学堂,并扩展至28所。乐龄学堂的课程涉及七类,包括探讨综合性议题与普遍知识的博雅课程、研究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探索旅游、提供保健养生及疾病预防知识的养生保健课程、培训志愿服务技能的服务学习课程、不同年龄学习沟通互动的代间学习课程、个人技能课程及视听娱乐活动等。这些课程极大地满足了高龄人异质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能吸引更多的高龄人参与进来。
三
我国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与接受,虽然与国际社会相比起步较晚,但推进力度与进度比较快,从最初的学术、教育的概念,演变为越来越多地区和个人的组织实践和个体实践。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持续升温,为终身学习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明确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当然,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尚存在不足,如终身学习宣传的面还不够广泛,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终身教育的发展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工作统筹不力、协调不够,尚未形成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
在加强终身学习方面,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参加会议的感受,笔者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一、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以立法为契机,廓清认识,强化领导,落实经费,规范运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宣传发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为根本。完整的国民体系应当将终身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以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加强和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正规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相互补充的终身学习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三、以发挥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动力源泉。以统筹协调的科学方法来整体推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鼓励支持地方、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和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加强人才与队伍建设,构筑多样化的载体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切实提升思想认识,强化自主学习理念,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作者系中共台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