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江阴新港城规划建设的思考
一、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的必要性
福清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应该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实施港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率先跨越发展。所谓港城一体化发展,就是坚持城市与港口联动、互动发展,其实质是强化港口和城市的内在联系,通过创新机制,将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整合为步调一致、相互共生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沿海城市发挥优势、推动发展的普遍战略选择。香港、上海、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烟台、青岛等城市都曾实施过“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并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实施港城一体化战略,必须坚持几个原则。第一,有港有城。如果只有港没有城,就不可能实施港城一体化发展。上海洋山深水港是当前国内第一大港,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2005年开始,上海市在洋山深水港的对岸建造南汇临港新城作配套,推进港城一体化。宁波北仑港从今年起就开始建设北仑滨海新城。第二,港城互动。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优越的港口条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度,反过来,城市的发展又能扩大、增强港口的规模和功能。第三,港城相近。港城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会影响互动的实际效果。国内的大连港、青岛港、宁波港、广州港、天津港等距离主城区均在20公里左右。为了缩短港与城之间的距离,青岛市政府向东部海湾迁移了10多公里,威海、台州直接将市政府搬到临近海边的地方,效果都非常明显。而江阴港距离福清主城区约有40公里,距离相对比较远,难以与主城区实现港城良性互动,有必要通过在临近江阴港区的区域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加快推进港城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的紧迫性
第一,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是抢抓“海西”建设机遇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海西”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央支持“海西”力度不断加大,效应也在不断显现。省、福州市对江阴半岛的开发发展高度重视,省里把江阴半岛作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把江阴经济开发区作为重要的临港经济区、把江阴港区作为海峡西岸主枢纽港来定位、来推动,福州市明确提出了省会中心城市南翼的重点在福清、在江阴,并分别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进行倾斜、支持和推动,这些都为江阴半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前面,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启动建设江阴新港城,把更多的资金引到这里,把更多的人气引到这里,进一步加快推进江阴半岛开发建设步伐。
第二,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是提高福清市城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福清市紧紧围绕建设海西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区随着福厦铁路、渔平高速公路、201省道等几条交通大动脉的陆续推进,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扩张。但是目前福清市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福州市的平均水平。启动江阴新港城规划建设,把它作为中心城区的新组团加以推进,并通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福清火车站至江阴庄前高速公路,有利于促进江阴半岛与中心城区的快速对接,推动福清城市由滨江型向滨海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福清市城镇化水平。
第三,规划建设江阴新港城是促进港城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福清以港兴市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目前在江阴半岛,发展大平台已经构筑,国际大港口初步凸显,临港大产业正在形成。在这个前提下,启动江阴新港城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促进江阴半岛港区、工业区、生活区的合理布局、相互配套、相互联动,及时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商务、房产、旅游、休闲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配套,最终朝着港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三、借鉴上海南汇临港新城建设经验,推进江阴新港城规划建设
(一)上海南汇临港新城建设的经验
上海南汇临港新城是为洋山深水港而建的配套城市。从2005年开始兴建,仅用五年时间,就已经初具规模。一是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GDP年均增长26%。二是人口实现了大规模集聚,从2003年的15万,增加到现在的40万。三是以滴水湖为中心,“一湖三环”的主城区格局已经初步建成。其成功经验有:一是突出高起点规划。整个城市的规划定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由主城区、主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保税港)、主产业区、综合区五大功能板块组成。由于洋山港没有建设腹地,其现代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只能选择离港区较近的南汇区。二是突出城市特色。建成与陆家嘴高楼大厦风格不同的田园式的“南汇嘴”。仅临港新城中心的滴水湖占地面积就达到5.6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还大,再加上城市生活中心带、城市公园带和居住功能带为环绕,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成为了上海主城区群众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三是突出基础先行。南汇区举全区之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每年100万平方米的工程量快速推进,现已基本形成“十一横十六纵”的道路网络,并预留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四是突出集聚人气。优先建设文教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人口向这里集聚。目前南汇区行政中心、海事大学分校、水产大学分校等均已入驻,中国海洋航海博物馆也已建成,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分院、上海中学分校等正在建设。五是突出特殊政策。降低临港新城土地出让金市级统筹比例,将出让金全额用于支持临港新城的滚动开发;凡是在此购房的业主就可以自动落户,成为当地的居民;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来这里投资兴业,形成投资“洼地”。
(二)加快推进江阴新港城规划建设的思考
1、注重规划先导,明确发展定位。江阴新港城的规划有别于一般城市的规划,它的定位一定要高,只有高定位,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南汇新港城主城区的定位是“世界健康之都”,宁波北仑新港城的定位是“法国的尼斯城”,福清江阴新港城根据自身的区位和自然生态,可以定位为“东方的威尼斯”或者“海上新城”。建议在目前深圳规划设计院的规划蓝本的基础上,根据江阴新港城推介会汇总的意见建议,对江阴新港城的规划进行完善,力求实现高定位和可行性。在规划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新港城功能要多样化。江阴新港城不仅仅是为江阴港配套,必须按照一座城市所应该具备的功能去规划设计。二是新港城面貌要特色化。每个城市建设都要有各自的特色,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千城一面、千篇一律。江阴新港城最大的特色在于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所以要在这个方面做好文章。三是新港城建设要精品化。要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力求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建成精品,使之成为融合福清传统文化、现代商贸和港口特色的城市新地标。
2、加快配套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在正式启动江阴新港城市建设之前,要尽快建成江阴港铁路支线和渔平高速公路江阴疏港支线以及闽调江阴支线,积极争取建设向莆铁路江阴支线,动建江阴庄前至福清火车站高速公路,构建江阴新港城外围交通网络,主动缩短新港城与主城区之间的距离,主动承接中心城市对港口的幅射作用。加快建设开辟“海峡快速走廊”,尽快建成两岸“一日经济圈”,努力把江阴港建成两岸货物进出的集散地中心,把新港城建成为两岸投资者创业发展的聚集之地。适时推进新港城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加快填海造地的步伐,积极修建新港城的主干道,并为轻轨交通预留发展空间。同时要建设公共服务区和生活区。这既是江阴工业集中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南汇临港新城建设聚积人气的经验之一。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有些企业率先自建职工住宿楼。
3、培育特色产业,强化发展支撑。江阴新港城除了依托江阴经济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包括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外,还要从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业和其他都市型产业。上海南汇临港新城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把城市中心的滴水湖建设成为游客游览的“三观”景点,即一观光照滴水湖、二观夜景滴水湖,三观海上日出。宁波北仑临港新城也是利用临近南普陀风景区的优势,着力打造浙东休闲观光旅游胜地。福清江阴新城应该利用自身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成以观海、亲海、享海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不论是旅游业,还是都市型产业,其共同特点就是既有高附加值又能节能环保。总之,要通过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为江阴新港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4、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要完善管理体制。从中远期看,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现行的成功模式,按照港城一体化的要求,理顺开发区与江阴港区(含福州江阴保税港区)、与江阴镇、与相关口岸联检单位的关系,逐步推行区港联动、区港政联动的管理体制。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省里对江阴半岛作为全省重要经济增长区的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支持,落实福州市、福清市两级政府共同投资机制。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把新港城土地出让金,全额用于支持新港城的滚动开发。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放宽准入条件,拓宽外资、民资等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医院、物业管理、人才市场、信息中介和科技孵化等机构,采用BOT、BT等多种融资方式引进建设,推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要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凡是居住在江阴,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可申报城镇居民户口。同时,要制定出台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江阴创业发展。
5、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发展实效。江阴新港城建设的成功与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不能做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一方面,新港城自身必须发展无污染的产业;另一方面,江阴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所有的临港工业要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的保护,限制有污染的企业落地江阴。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严禁沿海近岸的工业污染。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加强相互配合,加大监督力度,共同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