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项机制”加强“项目支书”队伍建设
吉林延吉市坚持把培育“项目支书”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关键,着力建立完善“三项机制”,建设一支创业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项目支书”队伍,加速“三项工程”建设进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为“项目支书”提供成长“养分”。一是增强“项目支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全市农村党员教育活动,聘请熟悉党务知识、了解党的政策和掌握农业科技的教师队伍,精心设置培训项目,着重讲授适合村干部的鲜活经验、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年初利用一周时间,在市委党校对全市23名“项目支书”进行轮训并组织国土局、就业局、特产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巡讲团,分批、分期到各镇党委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巡回讲课。二是强化“项目支书”培训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协调农业、推广、农机、水利、畜牧等涉农部门,采取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等灵活形式,组织开展以绿色食品圆葱栽培技术、山葡萄种植技术、五味子栽培技术、牛猪等牲畜养殖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之冬”科普活动,为广大农村党员与专家经验交流搭建平台。三年来中,全市共举办“项目支书”培训班27场次,培训内容达58种,聘请专家30次。
建立发展创业帮扶机制,为“项目支书”筑就创业舞台。一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改善经济发展条件。通过加大市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对全市54个村中的无路村建设工程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强大的资金扶持。连续3年(2009年至2011年),按每年递增20%的比例,计划投入643万元用于改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保障村书记、主任离职生活补助资金,年终奖金发放,着力提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从包保对接方式着手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为“项目支书”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提供有利条件,延吉市从09年初广泛开展了以“一包四”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创先”工程,将全市78个市直部门与54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包保内容涵盖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资金筹措、政策倾斜等方面。截至今年3月末,各部门单位已累计为各村提供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164.4万余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支书”发挥作用。为加强对“项目支书”的长效管理,制定了《“项目支书”工作考核办法》、《优秀“项目支书”评比办法》、《“项目支书”工作奖惩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与制度的出台,既明确了“项目支书”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又落实了对“项目支书”的严格考核,激发了“项目支书”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市委每年对“项目支书”工作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村支部书记工资待遇、评先评优和政治荣誉评比挂钩,对经济发展业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给予表彰。对“项目支书”带头致富成效大、对整村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授予“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对优秀“项目支书”所在党组织优先评先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