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充分认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宣传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新动力
凝聚全党全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共识,推动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需要宣传思想战线全面准确地阐释解读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自觉主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方向指引、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强化学习力度,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主动学习、带头学习。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重点内容、政策措施,全面准确地掌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同时,要组织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列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学习,认清现实差距,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效性。要从认识的角度、研究的深度、把握的精度,着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载体的建设水平。通过采取形势报告、宣讲辅导、社区宣传、市民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广大群众的学习,切实推动学习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及时地把中央、省委精神传达到基层、传播给群众,使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研究力度,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针对性。宣传思想战线要下大气力,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新环境
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宣传,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正面宣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开展规模化、立体化、系列化的宣传报道,形成主流媒体强势,引导人们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见实效。
要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大课题、重大典型的宣传。要围绕即将出台“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富民工程的意见、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等重大课题;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典型,设专题、搞讲解,做好宣传。要按照“三贴近”要求,进一步改进创新,丰富报道内容,充分运用典型事例展示亮点、揭示经验;要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措施,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要运用好各种宣传资源,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的整体效应,形成强大宣传合力,引导人们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心。
要围绕做靓城市形象做好宣传。一是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宣传好鼓励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奖励措施,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用清廉、开明、务实、高效、诚信的政府形象,进一步凝聚人气商气,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努力在利用外资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宣传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宣传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重点内容,宣传好优良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进一步激发干劲、鼓舞士气、做旺人气,营造思发展、谋发展、比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营造和谐文明、诚信平安的生活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培育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灵魂,将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等特质予以提炼、升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宣传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人、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的局面和完善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对外的凝聚力、吸引力,不断满足人们工作居住、投资经商、旅游度假等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更大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新引擎
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保护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构建具有吉林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产业,必须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日程。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生机活力。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大力推动文艺演出院团、电影发行和放映单位、非时政报刊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二是整合产业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布局。要发掘历史、民族、宗教和旅游文化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精心培育演艺娱乐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业,着力推进新闻出版业,扶持开发艺术品经营业,全面提升社会科学水平。三是实施项目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紧紧依托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产业项目,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构筑集聚人才的机制,营造文化艺术人才辈出、名人荟萃的环境,大力实施文化名人培养工程,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四、扎实推进队伍建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服务
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是确保宣传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坚持不懈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影响人、打动人、感召人。通过强化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通过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队伍驾驭宣传文化工作的本领;通过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宣传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自身与全局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格局,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做到有为有位。
一是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上要有作为。在城市,要大力宣传城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大力宣传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即:坚持突出工业、全面发展,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宣传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和扶持政策,宣传为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推动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增加收入,搞好农民的就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改善环境,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管理民主,教育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二是在推动改革创新服务上要有作为。通过宣传改革的意义、内容和出台的政策,引导干部群众明确改革方向,坚定改革信心,推动各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巩固国企改革成果,推动金融机构等领域深化改革。通过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宣传企业打造自主创新品牌的典型范例,形成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三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上要有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做到政治坚定,头脑清醒,妥善引导把握热点,做好调控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宣传要积极慎重,对突发事件、重大事故、重大案件报道要及时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