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宣传干部要做好“望闻问切”四篇文章

2010-11-11 09:17:58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古代神医扁鹊,首次使用“望闻问切”四法为病人看病,将中医治疗推向一个新领域,“望闻问切”医疗方法也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的奇宝。“望闻问切”诊断方式其本质上是从多角度、全方面出发客观详尽的了解病情,使之诊断更准确。宣传干部作为我党思想工作的排头兵,是党的喉舌,肩负着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的重要使命。如何才能干好宣传工作呢?我认为,宣传干部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每位宣传干部必须做好“望闻问切”四篇文章,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做好“望”字文章,提升宣传干部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是宣传干部的必备素质。一切信息来源于生活,宣传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生活中发掘亮点,宣传亮点,进而以亮点宣传感染人、教育人,使社会心态保持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态势,因此,宣传干部必须练就“眼观六路”的功夫,提升“火眼金金”的水平。要提高洞察力,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宣传干部应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生活中要做到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常人熟视无睹的情况下独具慧眼,洞察先机,掌握第一手资料。二要做到观察时有思维参与。在观察时思维必须同步进行,如果忽略了观察时的思考,那么观察到的材料再多也是笼统的、模糊的、杂乱的、僵死的,这样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更难做出科学的论断。宣传干部在观察时,应把所看到到的与当前的世情、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对资料要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经过系统分析,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资料信息。

  做好“闻”字文章,提升宣传干部的亲和力。宣传工作做的是否有成效,取决于民众的反映,民众的接受力、理解力、认可度是衡量宣传工作的重要标准。如何使宣传内容能入民心、进民脑,这是宣传干部做好本质工作必须研究的问题。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宣传干部干好的工作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就要做好“闻“字文章,提升宣传干部的亲和力,“闻”者,听也。宣传干部要做到乐听、善听。乐听,是个思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思想感情,喜民之所喜,忧民之所忧。这样我们所干的事情与群众意愿的一致性才能越多,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才会提高,交流才可能变得推心置腹、无话不说,善听,是个方法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改变腔调,丢掉书卷气,迈开双脚,甩开双手,擦亮眼睛,掏尽耳朵,和群众站到一起,打成一片,用心去听。要多学多用人民群众的语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他们中间的成员,成为他们的朋友。

  做好“问”字文章,提升宣传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所谓“问”,就是指调查研究。调研是宣传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在宣传实践中对事物发展过程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才真正有发言权。要提高调研水平,首先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要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这是提高调研工作水平的根本前提。宣传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需要刻苦学习理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提高调研成果的政策水平。二要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宣传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调研工作必须适应党的中心工作的需要。宣传干部只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调研,才能自觉地使我们的调查研究同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三要在全面、深入、求实上下功夫。搞好调查研究,要做到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应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结处,溯本求源,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搞调查研究,不能预设框框,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不足,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反映教训。

  做好“切”字文章,提升宣传干部解决问题能力。所谓“切”,就是指运用。宣传干部不仅要有善于发现各种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把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宣传干部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敢担责任。要敢于坚持原则,大胆负责,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要有“干不好工作就睡不好觉”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敢于创新。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金钥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大胆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善解宣传工作难题。三是要敢争一流。宣传干部要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勇立时代潮头,成为勇立潮头的指路人,创先争优的排头兵。(作者系中共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宣传部干部)

作者:李林飞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