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推进学习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四条经验

2010-11-18 09:56:57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立学习型政党,应当着眼于基层、立足于基层、落实于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作为村级党组织领导集体的一分子、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广大村干部,其素质能力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遵照中央下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长乐市认真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在如何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学习型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强调“四个突出”,找到了破解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四条基本经验。

      一、突出学习的重要性,破解意识“淡化”问题

      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广大村干部的学习意识,是建设学习型村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长乐市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规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培养高素质村“两委”干部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加强党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来执行,将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三年工作规划,并在每年的《长乐市干部培训计划》中作出具体安排。同时,在制定下发的《2010—2013年长乐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把抓好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了强调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村干部办班培训工作,听取办班情况汇报,并提出指导意见,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推进学习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提升思想认识。受个人素质、岗位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一些村干部的学习意识不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市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发展观活动的开展,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开展讨论交流等,增强广大村干部加强学习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年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作开班动员报告、亲自授课辅导,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政策水平、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实行了培训过程动态管理制度,在组织村干部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确保学习时间、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资料、学习形式和学习制度的“六落实”。建立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实行规范化管理,认真登记造册,如实记载参训情况,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健全完善了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并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009年以来,仅用于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的费用就近60万元,为村干部队伍经常性教育培训提供了必要的工作保障。

      二、突出学习的广泛性,破解内容“老化”问题

      为村干部提供科学、实用、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内容,是增强学习效果、有效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前提,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村干部队伍的基础工作之一。长乐市在组织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坚持围绕“三考虑”确定学习内容:一是充分考虑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加大中心工作、农村工作必备新知识的课程比重,按合理比例安排基础理论和党性教育、村级管理必备知识、形势政策与中心工作等内容。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二是充分考虑学习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根据每个村干部的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在集中培训时,分别开设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村主任培训班、村计生专干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等,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特点,设定了相应的培训内容。在今年市、镇(乡)两级进行的新上任村“两委”干部轮训班中,有意识地增设了农村工作基础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升新任村“两委”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有计划地组织地处沿海、山区等不同区域的村干部,到外县(市)区类似的先进镇、村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三是充分考虑所学知识的是否实用。在村干部所学的课程中,既有对国家重大战略思想及党在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解读,也有对相关的社会管理知识、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综治、信访等涉农性工作知识及农村实用专业技术的传授;既有对长乐市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析,也有对适合村干部工作需要的鲜活经验、案例和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探讨。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廉政教育、社交礼仪等课程,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力求这些知识在村干部今后的工作中帮得上、用得着。

      三、突出学习的灵活性,破解形式“僵化”问题

      学习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否灵活、生动,直接影响学习培训的效果。在抓好村干部学习培训中,长乐市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一是抓活“课堂式”培训。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灵活多样地抓好村干部“课堂式”培训。通过设立“固定课堂”,分别邀请党校教师、有农村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为村干部现场集中授课;办好“互动课堂”,把授课人讲授与学员座谈交流相结合,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老师一同探讨、解析;开设“远程课堂”,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按照工作需求选取电教片,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体上电教课。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好“异地式”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村干部“走出去”开阔视野,汲取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5名山区的村党组织书记到福州晋安区宦溪镇考察基层党建工作,分2批次组织了近100名村主干到浙江省委党校开班学习,并计划组织部分村干部到江苏省华西村、安徽省小岗村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异地现场教学、交流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努力使广大村干部学习知识、激活思想、开拓思路、增强信心。三是抓实“自主式”培训。在引导广大村干部认真开展自学的同时,重视抓好村干部的学历教育。采取“市里分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广泛动员、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目前全市已有43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农村工作者大专学历教育;有100多名村干部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认真做好每年长乐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生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推荐村干部参加学习,2009年已招收农村干部、技术员等89名,2010年又计划招收121名,村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四、突出学习的实践性,破解效果“弱化”问题

      坚持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推进学习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所在。为了让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得到更好地体现,长乐市重点抓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在一线锻炼中体现。有意识地把优秀村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安排到征地、拆迁、农业设施建设、村建工作、重点项目等一线岗位进行锻炼,通过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困难,让他们平时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二是坚持在一线服务中展现。广大村干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为本村的“蔬菜协会”、“菌菇协会”、“渔业协会”等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通过校村共建,以“基地+项目”、“知识+服务”、“交流+实践”的模式,相继成立了“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村官为村民们开展了家电义务维修、爱心家教辅导、健康咨询、种植技术现场指导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不仅为广大村民带去了帮助与便利,而且也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提高。三是坚持在一线选拔中实现。认真配合上级做好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镇乡机关公务员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干部积极报名参与。同时,计划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让真正爱学习、会学习的优秀村干部在一线选拔中脱颖而出、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与作用。(中共长乐市委组织部  陈丽莺)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