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活动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
2009年 5月以来,中共重庆市委在全市各级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以“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并与“结穷亲”活动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进三同”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先学先知。市委要求机关干部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接触群众。“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机关干部参加“三进三同”活动,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在熟悉理论、把握政策、了解“三农”上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比如,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分配不公、腐败等热点难点,机关干部只有心中有数,才能为群众释疑解惑。不少机关干部认真研读“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农村留守儿童等民生政策,掰开揉碎,清楚明白,为基层农民的宣讲如数家珍,使“民生十条”家喻户晓。
“三进三同”活动促进农民群众认知认同。在“三进三同”活动中,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在田坎上、在饭桌旁、在院坝里,以话家常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主题,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油盐酱醋茶”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使广大农民群众主流思想稳固,理想信念坚定,精神面貌昂扬,生活情趣健康。
“三进三同”活动促成思想建设大众化。在“三进三同”活动中,机关干部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既接受群众教育又教育引导群众,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坐一条板凳平等交流,拉家常,说难处,谈未来,有共同语言,有情感共鸣,实现了教育主体客体的一体化。15万机关干部参加“三进三同”活动就等于增加了15万个基层宣传员,与农民群众互动,创新了思想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有力地推动了思想建设的通俗化、大众化、具象化。
“三进三同”活动使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改变。“三进三同”活动通过全体机关党员集中时间进村入户实践锻炼,有力地改变了原先“时间难保证、人员难集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做起来漂浮”等问题。机关党组织把学习地点从会议室搬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把学习内容从念文件、读报纸、业务布置变为实打实的宣讲、调研、帮扶,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强了活动实效,较好地解决了机关党建“要么业务化、要么娱乐化”的难题。
“三进三同”活动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市委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条件,开始为每个村增配一套“唱读讲传”影像资料、一套红色经典影视剧光碟、一套《读点经典》小册子、一套模范典型人物宣传画、一尊模范典型人物塑像、一套文化宣传橱窗、一套室外高音喇叭等。围绕“农民致富脱贫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整合机关党员、万名驻村干部和万名大学生“村官”力量,组织开展了结对学习、农技传授、信息交流及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进三同”活动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创新举措。“三进三同”活动冲破了城乡党建的地域分割和行政界限,探索出了一条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比如,采用先进党组织联系带动软弱涣散村、政法机关党组织联系带动治安混乱村、经济部门党组织联系带动经济落后村、涉农部门党组织联系带动特色产业村等方式,把机关的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机关党组织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向农村党组织辐射、延伸和渗透,农村党组织为机关党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党性锻炼、作风锤炼的舞台,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统筹协同发展。
“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干部更加亲民爱民。“三进三同”活动为党员干部与群众“亲密接触”搭建了平台,使党员干部放下架子,走进基层,融入群众,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到困难群众家里开展慰问;农忙季节,与农民群众一起到田地里劳作;平常时间,与结对群众互通电话了解情况、表达问候;集中活动期间,吃住在结对农户家里,一起参加农业生产,一起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感知农民群众的伟大,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为社会创造了无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干群之间,血浓于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干部更加为民。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与“结穷亲”相结合,始终围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进行。机关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一般不少于两次,针对“穷亲”的所想所盼、所忧所怨、所急所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从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方面,帮助解决出行、饮水、治病、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参加“三进三同”的机关干部落实帮扶资金5.02亿元,送去致富项目21.26万个,帮助解决群众纠纷40.77万起,解决突出问题 3.59万个,资助困难学生 3.49万人,资助贫困家庭 16.51万户。同时,还积极指导基层发展,形成调研报告5.8万份,制定发展规划10.76万份。
“三进三同”活动强化了制度意识与落实。“三进三同”活动刚开始时,少数党员干部对活动的目的意义不理解,认为这项活动影响工作,想应付了事。对此,市委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每个党员每年到农村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周,新提任领导干部上任前、新招录公务员试用期内参与时间不少于1个月,所有干部不准事先踩点、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基层负担,每天必须按25元的标准支付农户食宿费用,等等。刚性制度是推动机关干部融入基层的重要动力,也是“治懒治庸”的一剂良药。同时,在“三进三同”活动中,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引导、督促,使包括党务村务公开、困难群众帮扶等农村基层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进三同”活动促进了制度创新。“三进三同”活动在其实践过程中切实推动了党的制度尤其是党在农村工作制度的创新。比如,针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党员干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建立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接访、班子成员走访、定期反馈“三项制度”,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基层化、具体化、体系化。又如,针对城乡党建工作互相隔离的问题,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的党组织设置、党员干部互动、党员动态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帮扶、党组织互帮互助等制度。
“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干部践“苦”思“甜”。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很多党员干部,将心比心,体验到了“苦”与“甜”的巨大落差。比如,从农民群众的粗茶淡饭,党员干部感到自己一日三餐的丰盛;从农民群众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党员干部感到自己办公环境的优越、办公设施的先进;从农村山大沟深、出行不便,党员干部感到自己居住地的交通便捷、出行便利。机关党员干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触动灵魂,深刻感受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重塑苦乐观。
“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干部见“长”知“短”。“三进三同”活动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以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为标杆和镜子,学习群众的优点和长处,反思自己缺点和不足。看到农民群众吃苦耐劳、辛勤耕耘,反思自己工作上得过且过、懈怠懒散是多么渺小;看到农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中仍满怀希望、坚韧不拔,反思自己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是多么孱弱;看到农民群众家庭负担重、收入微薄却仍保持淳朴善良的品质,反思自己条件优越却怨天尤人,甚至滋生贪财的想法是多么可鄙。有的党员干部在体会中写道:“‘三进三同’让我第二次入党,农民群众的精神、品格和境界值得终生学习。”
“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干部静“心”正“行”。“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三进三同”活动让党员干部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名利的追逐,在宁静的山村和淳朴的村民中实现了理性思考、心灵回归。看到边远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增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责任感,强化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从而更加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体验了“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更加知足和珍惜,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