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作用向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型党员队伍的自我培养,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一、党员的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
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党兴党的重要方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但是,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应对风险和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统一的模式可用,更没有退路可走,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基础是抓好党员的学习。因为党员是党的细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培养学习型党员。只有一个个党员个人都成为学习型党员,才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落到实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个人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党员个人来说,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每一个党员都应该自觉接受党的教育,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党员,才能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有所作为。
二、令人担忧的党员学习现况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党内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情况总的是好的,多数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学习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利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颠倒的学习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意识淡化
罗曼•罗兰曾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在不少人的头脑中,仍未能摆脱老观念的影响——总觉得学习是学校的事情,走出学校后就不需要继续学习了。成年人往往舍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进行本领投资,而忽视了对自身的本领投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等消磨时间的现象无处不在。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错误地把工作与学习对立起来,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淡化。
2、学习形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党员的学习形式还主要以组织培训为主。党员教育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组织安排谁去谁就去接受培训。党员本人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且能够系统地参加培训的人还不多,特别是一些单位的业务骨干,经常因工学矛盾而无法参加各种集中培训。有的党员干部成天忙于应酬,“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学习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够。
3、学习内容偏颇
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理想信念较为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轻理论学习、重业务知识学习的倾向,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的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的读读书、看看报、简单获取知识的学习,或者单纯地为追求一纸文凭而学习,学习内容不够全面。
4、学习方法弱化
当前,有的党员包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精神上萎靡不振、观念上因循守旧、思想上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创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慌”。对学习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有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有的学而不思,学用脱节;有的只注重向书本学习,不注重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等等。因而学得不主动,学得不深入,学得不见效。
三、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党员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党员向学习型党员转变,进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程。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惟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和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学习是我们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永久性动力,不要再把人生机械地划分为“读书”和“工作”两个阶段,学习将伴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生计教育和闲暇教育。皮德•圣吉指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你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的愈多,愈觉察到自己的无知。”同样,学习型党员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决不能成为一种阶段性的工程或运动。要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持续下去,就需要有持续的动力。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理念,努力实现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由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思想向倡导终身学习的创新理念转变,真正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2、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自主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现在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有人说,两个起点大致相同的人,过一段时间就看出差别了,主要是看如何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所以,党员素质能否提高,关键还是靠自我教育。应该深刻认识到学习真正意义在于人生修养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断加强自主学习。党员必须端正思想认识,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在自觉主动的“我要学”,注重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真正做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自觉地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一个人能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事业或岗位上发挥最大限度的天资和特性时,就会感到生活的无限乐趣,就会有充实、喜悦、幸福的感受。
3、科学选择学习的内容
党员加强学习,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科学选择学习内容,既要抓住学习重点又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一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实践表明,我们好多党员干部之所以工作被动,迟迟打不开局面,主要原因是缺少思路,所以也就找不到出路。胡锦涛同志曾说,“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片面性、绝对化等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仔细分析起来,都与我们的理论素养不高有直接关系。”当然,笔者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绝不是要求每个党员都去读经典作家的著作,而主要是要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应当注意熟悉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自己在复杂的管理事务工作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特点越来越明显,党员也都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要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通过持续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本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党员对政治、法律、外语、电脑、逻辑知识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涉猎。特别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等方面的知识。要经常获取各种新知识,使自己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4、不断创新学习的方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在全党营造崇尚科学的浓郁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当采取“读、看、听、写、议、问、讲”等学习方法,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检验学习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是要看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高低,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成效,看运用新知识、新成果、新经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成效。因此,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和“先急后缓”的原则,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党员应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主动学习,下苦工夫、真工夫、长工夫。下苦工夫,就是要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下真工夫,就是要结合实践,注重应用,把学习理论和调查研究、改造思想、做好工作结合起来;下长工夫,就是要持之于恒,永不放弃。总之,党员同志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积极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