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党史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作用
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办公厅前不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之所以将学习党史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学好用好党史,不仅能充分体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而且对如何开展建设学习型政党本身也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一、党史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重视对历史的学习运用,极大程度上指导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学习党史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历史继承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历史包括对党史自身的研究总结运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充分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中外历史特别是党史中把握规律,用以指导现实实践,并取得极大成功。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就身体力行地用历史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历史实际。他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又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这就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上,从指导革命斗争的高度上,强调了尊重历史、学习历史、正确地对待历史的重要性。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阶段划分上,他在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刻的考察,把整个中国革命划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对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甚至具体的斗争形式的探索上,也同样注重从历史中来寻找借鉴。如他强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最基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完全满足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需要,成为中国革命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正确指针。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党也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运用,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邓小平得出结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中国除了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邓小平总结了我国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历史经验,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认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也一再提出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既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立足点,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正是对历史研究运用的高度重视,几代中央集体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才能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中国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
二、党史是执政党自身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学习党史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学习党史是对自身规律的认识过程,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首先,学习党史符合建设学习型政党具体要求。学习党史能够真正做到科学理论武装,真正做到善于把握规律。任何一个政党组织在开展学习时,都必须对自身历史要有着充分了解,这是回答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掌握自身发展规律的大课题。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上不仅有着辉煌的成功经验,也有着惨痛的失败教训。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反复宣传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他说过:“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只有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做到对比出真知,自觉用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才能不会割断历史的联系,找到蕴含其中的客观规律,真正运用规律来推动事物发展。所以,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后的曲折历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善于把握规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学习党史有助于回答建设学习型政党涉及的重大历史命题。建设学习型政党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等。我们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历程,就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践行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历史。在党的历史上,什么时候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取得成功,我们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路子,而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忽视了社会发展规律,在革命时期搞右倾投降,或在建设时期搞左倾冒进,我们的革命与建设就要陷入低潮。
三、党史也是一部学习的历史,其在全党开展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最丰富的历史借鉴
从党史上看,在整个阶段尤其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关头,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展学习运动(或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所以可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我党面对新的形势发展,融入现代管理理念提出的新的建党目标,而且也是我党优良传统的历史延续,是对我们党类型的历史定义之一。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然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于是,我们党由中央自上而下地发起了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在党内进行了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保持良好的学风,善于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各方面知识和技能。“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号召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讲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形成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强调新世纪新形势下党的学习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了重要部署。
过去70年来进行的多次学习运动或学习活动,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解决了关于政党学习的一系列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成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比如说制度问题。延安时期的学习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积极倡导全党同志学习。1939年,全党干部的学习活动首先在延安揭开了序幕。党中央为此专门设立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随后,还成立了各级高级学习组,目的是“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其中,中央学习组以中央委员为对象,毛泽东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延安整风时期,党中央还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由毛泽东亲自任主任。总学委先后派出许多巡视团和巡视员,深入各重要机关、学校检查学习运动进行情况,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汇报。总学委还抽阅参加中央学习组全体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推动了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党学习的历史上,对学习领导、学习形式、学习督查等就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良好的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党历史上关于学习的优良做法和经验,同时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注入新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