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典型经验之六
我们是怎样构建学习型社区的
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副书记 李美珍
我们社区地处福州市繁华商业经济中心五四路地段,住户1513户,人口4036人。社区内有各级党支部36个,社区党员367人。经过历届班子的努力,社区建设有了良好的基础,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自主创新奖”、“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社区”、“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区”、“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连续三届以高分步入鼓楼区一级社区的行列。2009年社区还光荣地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市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们围绕怎样建设学习型社区,积极展开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好的学习工作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建立“小三级网络”,把学习工作组织起来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按社区楼栋分布和位区性质,按“单位房、公寓房、旧民房”三类型楼栋,建立起学习工作小三级网络,把社区学习工作组织起来。一是对于单位房楼栋。这种类型楼栋的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通过设置楼道公共书架等形式,组织家庭藏书交流,丰富党员的精神食粮,扩大党员学习知识面,增进邻里相互沟通,增强党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对于公寓型楼栋。主要是通过建立楼组黑板报、组织“楼组党员学习沙龙聚会”、开展党员学习日等理论学习方式,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回答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共同关心的话题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培养党员学习乐趣,激发党员学习热情;三是对于旧民房楼栋。主要通过开展“和谐楼栋”活动,设立楼道学习园地、举办读报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推进理论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二、建立社区“三个课堂”,让学习工作活起来
建立省级文明图书室。向社区党员免费提供理论学习材料,目前存书量达3000多册。为了丰富社区党员的学习内容,适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我们在小区内还专门设置了50米读书文化长廊,每天向党员提供10多种报刊。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期间,张贴宣传画报,让社区内党员及居民群众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5周年发生的可喜变化,增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楼道设置公共书架,采取“党员互帮互学”等形式,发动楼栋党员带头捐书并参与管理。内容覆盖政治理论、党的建设、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有关内容,有《党建》、《支部生活》、《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读本》,又有《育儿手册》、《生活小常识》、《家庭急救宝典》等实用书籍。社区党总支定期更新楼道公共书架内的党建书籍,为年老、行动不便的党员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楼道党小组还经常组织党员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
办好文化活动中心。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购买2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辟有图书室、健身房、影视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内容,大大丰富社区党员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文化活动中心、文明市民学校,组织开展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有关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党员的信心,鼓舞了干劲,凝聚了人心,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建立社区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把党的方针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居民群众手中,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点使党员群众在家也能接受教育与培训,建立了党员教育技能培训中心、网上图书室、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图书专柜等使党员群众能接受多种方式、形式的学习教育的学习阵地。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契机,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教育、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社区内党员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挥社区“三大优势”,把学习工作提升起来
一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辖区有19各省、市直单位,我们积极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学习工作。聘请楼栋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机关干部、法律工作者等担任理论学习小组长、读报会负责人,聘请福州十九中学、鼓楼消防一中队等共建单位的政治教员担任理论宣讲员,为社区党员宣传、讲解党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党建活动日、爱国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党员的学习需求。
二是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利用辖区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等学习场所,适时组织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如举办学习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三是发挥楼栋特色优势。通过制定“楼栋党员连心卡”、设立楼道党员评议台、楼道公民道德评议台、编写学习科学发展观快板书、社区邻里之歌、举办家庭文化展等融洽楼栋建设,增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