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33期)
积极探索网络学习新路 扎实推进国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市国税局积极依托现代网络平台,走学习工作网络化新路,一方面全面提升了学习工作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我市国税事业发展。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236.69亿元,较上年度增收24.32亿元,增长11.45%。
一、建立“国税网上学校”,全面提升学习
吸纳国内先进网络学习平台经验,建立起集“教、学、讲、管、考”等功能为一体的“福州国税网上税校”。在内容布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习题训练、考试评估等政治、业务学习为主线,辅以百家讲坛、“三师”培训、学习论坛等八个版块。党员干部根据岗位和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和专题,也可进入学习论坛进行讨论,互动学习交流,以积分排名升级等方式,使学习便利灵活有效。“开心税校”运行八个多月以来,点击已超过55000人次。依托“网上税校”,借助名校力量,着眼于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举办能力建设研修班、更新知识培训班。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举办为期10天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与素质提升研修班,党组中心组成员及基层局局长参加培训。10月、11月中旬,委托厦门大学分别举办了为期10天的基层党支部书记、科(局)长更新知识培训班,200多位基层领导参加培训。
二、利用网络学习优势,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
运用网络学习成果,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借助网络载体,最大限度地倾听意见、集思广益,在交流中拓展思路,在探讨中推进工作。2010年1月13日,“专业化管理改革利弊大讨论”在我局机关网页“税收论坛”举行,无需登录,干部职工均可自由回帖发表看法和见解。讨论以正反方观点形式进行辩论,力图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这场讨论活动引起干部职工的热烈反响,全系统干部职工1700多人的点击量达1.3万人次,跟贴有400多条。4月15日下午,在左海大厦举办了两场税收征管方式变革专题辩论赛,省局机关和全市国税系统300多名干部到现场观看,1000多名干部职工通过视频系统收看辩论赛。辩手们的出色表现令前来指导的福建师大陈志教授大加赞赏。7月7日再次在“税收论坛”中组织了“推进科学征管,保护福州税源”主题讨论,如何提高消费市场对税收的贡献率、如何加强外地企业在榕营业机构管理、如何解决外来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征管难题、如何有效打击假发票,对工作难点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探讨科学征管措施的热情,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被整理为观点综述材料,供局领导参考,推动了一系列全市性的行业管征办法、纳税评估模型的出台,其中水泥及混凝土、钢贸企业等行业管征办法,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
三、搭建网络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以国税网络文化为依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利用网络载体平等、开放的特点,专门开发了网络问卷调查系统,不论级别岗位资历都可通过无记名网络问卷,表述自己的国税文化理念。通过内外部调研、深度访谈、文化诊断、文化提炼,逐步总结挖掘福州国税特有的价值理念,形成《福州国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等结合,为党员干部职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实践舞台。
依托网络实践平台,建立起全省第一个“税收政策青年评论组”,由党员干部为主的30多位青年业务骨干组成,成为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先后在新闻媒体和市国税局对外网站上发表了涉及有关政策解读、工作调研、案例分析等文章200多篇。以第三方信息助力税收征管的建议,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加强地方税收保障的决定》,从立法层面将《征管法》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协税护税的规定具体化、责任化,破解了税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的难题。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颁发后,迅速成立两岸税收课题组,对台湾税收制度和两岸税收特别是台湾与海西进行研究,编撰完成了《台湾税收概览》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在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两岸税收协调机制》等工作建议,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的肯定。(转自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