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42期)
理清思路 改进方法 创新机制 有效推进
去年以来,长乐市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先行先试、走前头,着力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舞动龙头:中心组引领示范
市委坚持从“思想上行动、制度上保证、措施上促动、投入上推动”入手,构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平台,中心学习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调研、带头作辅导、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每月精读一本书、每年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广泛开展“月学一书”活动以来,已从市委中心组成员延伸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并逐渐辐射到普通党员干部。市委学习中心组每月定期举办二次集中学习会,邀请张铭清、郎咸平、夏斌、高新民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举办包括理论学习在内的各种培训班50多期,各类读书会、座谈会、交流会120多场,并通过远程教育、专家辅导、交流研讨、调研考察等,深化读书学习活动,示范带动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制定并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长乐市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百分制考评细则》,明确十项制度,强化中心组学习考评激励。
二、搭建平台:构建常态学习圈
一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将党校培训、高校培训等相结合,采取脱产与不脱产、长期与短期、学历与非学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急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干部和农村“六大员”培训重点工程。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每年度举办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等,参训干部达300多人次。大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开通“12317”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完成全市275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二是搭建主题实践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感受温暖、爱我长乐”、“读长乐历史、讲长乐故事、唱长乐歌曲”等主题实践活动和“长乐精神”、“增强城市意识、建设海西窗口”和“解放思想、提升发展”大讨论活动,持续举办“书香吴航”读书节和“书香人家”、“读书之星”评选表彰。通过举办读书演讲、公益性讲座,结合行业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捐书、知书、爱书、读书、品书活动,使党员干部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熏陶。长乐市吴航街道三峰社区被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等联合命名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三是搭建理论宣讲平台。整合全市理论工作骨干力量,建立市、镇乡(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学校等各类理论学习宣读队伍,借助“百场宣讲下基层”活动,组织各级理论宣讲队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国情和形势政策和警示教育,发挥各级党校、老年大学、市民学校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围绕各阶段重大主题和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近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类主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会520多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0余万人次;四是搭建媒体宣传平台。依托市新闻媒体开辟理论学习专栏专版、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和《长乐宣传》理论专刊等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市图书馆每月在《吴航乡情》报推出“好书推荐榜”和“图书借阅排行榜”,借助局域网、手机短信、宣传栏、黑板报、LED电子屏等制造强大宣传声势,形成党报党刊上言论评论特写“共振”,电视广播上讲座访谈专题“合奏”,网络手机上博客、论坛、短信“齐鸣”的局面。
三、激发热情:创建学习型城市
一是实施“书香工程”。定期举办群众性读书节活动,通过“青年论坛”、“东南名医大讲坛”、主题讲座、专题报告会、读书会、好书推介会等文化活动,组织四届“书香吴航”读书节活动,社会各界捐助购书款达1700多万元,市图书馆藏书实现了“人均一本书”目标。编制出版《大爱暖千秋文化丛书》等五套乡土系列丛书;二是实施“国学工程”。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长乐基地,举办“吴航书院国学讲堂”,先后邀请了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央视《百家讲坛》知名专家学者开办哲学、文学、历史等各类学术讲坛17讲,解读国学精粹、表达新知观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吸引社会各界知名专家学者、台湾学子以及长乐市两万多名市民踊跃参与;三是实施“共享工程”。按照“一个展馆一本书”的构想,建成了博物馆、图书馆、廉园等62家文化场馆、国家级湿地和森林公园等220多个文化主题公园为主的党员教育基地,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辐射镇乡(村),集点线面一体的富有乡土特色的“半小时文化圈”和市镇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长乐市学习工作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