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推动台江跨越发展

2011-09-28 09:54:15来源:台江区委宣传部

      我区作为海峡西岸省会城市中心区,民营经济历来十分繁荣活跃,可谓万商云集、寸土寸金。辖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拥有”个体工商户926.4户、私营企业370.4户。在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在全面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潮中,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区“党委所想、政府所谋、民众所需、商家所盼”的一件大事,更成为台江“区街齐抓共管、上下戮力同心、行行强强合作”,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积极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等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扩大民间投资,积极引导、扶持民营企业,推行“抱团合作、集群发展”等模式,不断做强做大,呈现了政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在政策措施扶持上,制定完善了《台江区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台江区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等优惠扶持政策,并认真实施兑现,赢得非公经济人士的普遍赞誉。二是在统筹服务协调上,坚持广开合作大门、广交天下朋友、广聚四方资源、广泛借智借力,把握方向、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发挥作用,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拓展省内外市场,解决融资难、信贷难等问题,拓宽民间资本小额贷款业务达近3亿元,有效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在结构转型升级上,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稳妥、基本完成了鳌峰批发走廊的整体搬迁,进一步扶持壮大万(象)宝(龙)、万达广场等核心商圈,不断优化提升台农、中亭街、横街、五一路IT数码等传统、特色商圈,积极培育发展茶亭街、地铁出口和枢纽中心等新兴商圈,为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广阔舞台。四是在优化投资软环境上,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政风行风评议与党政领导干部奖惩问责等长效管理机制,为推动民营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我区民营经济逐年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区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区现有工商户2.35万户,注册资金累计69.86亿元,户均29.73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67万户,注册资金计5.19亿元,户均3.11万元;私营企业0.67万户,注册资金计64.67亿元,户均96.98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增长19.93%,注册资金的金额增长24.95%;私营企业的户数增长23.32%,注册资金的金额增长82.42%。由此可见,我区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二、着眼“三大能力”,加快推动我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站在时代发展转型的历史关口,民营经济仍是推动台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引导与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推动民营经济上档次、上台阶、上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要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增强企业确定发展新定位的判断力。在明确加快转型升级导向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根据形势发展和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增强确定发展新定位的判断力。结合我区“十二五”规划和企业发展实际,认清形势,把握主动,乘势而上,进一步明确主体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行业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品牌”、“企业互补”等优势,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思路。正确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定位,防止少数企业因缺乏科学分析而导致决策判断失误,发展定位盲目性、随意性,甚至错位、越位或半途而废,也避免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影响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经济损失甚至倒闭破产。

      二要增强企业制订发展新目标的决策力。在确立加快转型升级目标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增强制订发展新目标的决策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大做强、做优做久”的理念,有的放矢选择企业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企业新一轮加快转型升级体系。一是着眼壮大企业规模,努力实现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小企业向大中企业,限下企业向限上企业,大中企业向大集团、楼宇经济总部、上市公司的转变。二是着眼优化经营形态,努力实现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单一企业向多元企业,劣势项目向新兴产业,产品质量向品牌跨越,市场商家批发向超市扩张或专业化方向的转变。三是着眼完善经营模式,努力实现行业民间担保公司向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批发零售向扩大加盟商、连锁店或延伸产业链,低端产品向中高端科技型的优质产品,以批发销售为主向“研、产、加、销”的“四位一体、一条龙”,企业自身被动招商向主动回归招商,生产粗放型向精细化加工等目标方向的转变,确保预期的发展规划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增强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能动力。在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贴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加快自主创新的能动力。加大对“规划、思路、招商、产销”、“管理、服务、设备、技术”以及“信息、专利、科技、能源、环保、低碳、节能、包装”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各项领域的创新力度,认真解决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狭思维、老业态、转型难、提升难和开拓市场能力有限、发展不快、产业不突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带动不强、经济运行效益不高、市场化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在开办市场前期率先实行“由行业百家个体工商户、数家私营企业以专业市场或楼宇为主体单位,抱团成为若干大企业、大集团、楼宇经济总部、上市公司或行业超市”的行业捆绑、强强联手的经营模式,既有利于整合提升、总量增长、税收增加和做大做强,又有利于规范市场管理。不断总结走出一条适合企业或市场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打造更多的旗舰企业、知名企业,力求“在转变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创新中促效益,在效益中促创新”,确保自身转型升级朝着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目标方向发展。

      2、要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服务发展能力。

      一要提升企业服务跨越发展的执行力。在加快转型升级和服务适应市场协同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遵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则,努力提高服务跨越发展的执行力。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走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新路。始终坚持“爱国、敬业、守法、诚信”,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劳动法》、创建和谐企业的要求,积极建立和谐社会劳动关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法经营、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协调各方、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划,致力解决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加快转型升级意识淡薄、提升不力、与己无关、徘徊观望;机制不全、管理不强、措施不力、执行不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片面认识和人为因素问题,确保企业转型升级能有序有效开展,为创建和谐企业、文明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要提升企业服务跨越发展的同心力。在加快转型升级和服务适应市场协力上,围绕“调结构、扩内需、拉消费、惠民生”的目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跨越发展的同心力。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服务”的理念,积极搭建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交流合作,实行“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政府—金融—院校”互动相结合,不断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企业品牌优势作用,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努力解决好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短期发展眼光、发展空间狭小、项目不大、品位不高、品牌不响、实力不强、基础不牢、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和满足于“小、低、散”现状等问题,不断提高社会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和扩大市场内需中平稳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三要提升企业服务跨越发展的推动力。在加快转型升级和服务适应市场协作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先行先试、发展为重”的理念,努力提高推动跨越发展的推动力。坚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己任,切实增强“好字当头、以义为先、超前发展、超越自己”的意识,注重在“设计、研发、品牌、规模、标准、档次、效益”上下功夫,在“把握政策、导向宣传、通力协作、稳定市场、提升品位、保障供给、提高效率、增加创收”上做文章,大胆尝试、敢为人先,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努力解决好企业自身在加快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成本提高;因建设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进行市场迁移、企业搬迁”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促企业在服务跨越发展上富有前瞻性、灵活性和时效性,成为推动台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3、要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一要注重提高企业自身建设保障能力。在加快转型升级组织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原则,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鼓励倡导企业适应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班子建设、党团建设、工会建设、业务建设”,健全完善“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文明建设、诚信建设、生态建设、环保建设”,积极投身“回归工程”、海西“春风•春雨•光彩”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不断加强企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改进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满足于老观念、老思路、老格局、老办法等问题,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奠定良好基础。

      二要注重增强企业管理机制运作活力。在加快转型升级机制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科学运作、规范管理”,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运作活力。鼓励倡导企业适应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的“节能减排机制、品牌创新机制、重组合作机制、员工激励机制、仲裁维权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督查监管力度,减少管理运行成本过高,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强企业运作能力和整体活力。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民间资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作用,积极探索和拓宽更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思维、新产业、新项目、新内涵、新举措、新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潜力,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夯实企业经济基础,不断改进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制度陈旧、常规产销模式、盲目风险投资、产业发展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努力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服务我区跨越发展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先行者。

      三要注重增强企业团队合作内在动力。在加快转型升级措施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弘扬“闽商精神”和“台江精神”,努力增强自我发展内在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塑造一流团队,增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努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的“高级蓝领”队伍。鼓励倡导企业适应转型升级,采取“抓培训、练内功;拓市场、扩发展;走出去、请进来;树典型、强素质;保人才、扩队伍;守行规、讲信用”等有力措施,注重调动和发挥企业团队精神的时代性、积极性、创造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挖掘潜力、共克难关,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把握和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短期与长远、行规与法纪”之间的协调关系、权益关系、民生关系与和谐关系,不断扩大企业知名度、公信度和提升团队合作的影响力、向心力、凝心力,努力使企业自身真正成为扩大增加吸纳社会下岗工人、大学毕业生、困难弱势群体就业再就业的帮扶桥梁,为促进台江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中共台江区委常委 统战部长 程辉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