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1-10-09 09:32:36来源: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未成年人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真实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笔者最近深入台江部分街道、社区和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伴随一系列新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调查分析、研究解决。

      近年来,台江区委、区政府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区委、区政府及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区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教育 局、文化局以及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区相关工作;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全区73个社区全部成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协调委员会,在宁化社区和长汀社区开展“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试点,并在全区面上推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联动机制。

      作为海峡西岸商贸复合区与滨江旅游区,“诚信台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更是得以蓬勃发展,这些优良的环境为台江开展一系列特色教育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诚信教育示范基地”、“诚信论坛”、《诚信三字经》、“我是诚信小使者”特别行动、“诚信人讲诚信事”演讲比赛等等,在校内外掀起了争当诚实守信好少年的热潮。此外,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社区文化相结合,也是台江的一大特色。全区73个社区全部建立包括“五老队伍”、“师资队伍”和“家庭队伍”在内的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免费开放社区未成年人健身活动场所和社区图书馆,有条件的社区还开辟了“绿荫超市”、“绿色港湾”和“革命史展室”,成立社区未成年人文体俱乐部,建立了“绿色网吧”,并成立了福州市首家“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尽管全社会都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但不可否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相关部门的领导主观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 教育 观念和方法存在误区和盲点;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仍然较突出;人文环境污染没有彻底根治、等等。具体表现在:

      1、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台江区法院少年庭提供资料显示,在刑事案件判刑中,2007年台江籍未成年犯为6人,2008年却飙升至27人。未成年人犯法不知法、犯罪不知罪,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犯罪主体低龄化。全部27人中, 16周岁以下的为5人,16至18周岁的达22人,判刑长的5年,在校生6人,其余均是辍学未成年人。二是犯罪形式团伙化。85%的案件都是结伙作案,3至5人不等,以物欲型即两抢、盗窃财物犯罪为突出形式。2008年,在区检察院提起诉讼的“两抢”团伙案中,有陈某、叶某等6名15至17周岁的未成年人。三是犯罪手段暴力化。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暴力案件占刑事案件的67%,对受害人人身财产造成严重侵害。

      2、各方相互推诿管教责任。对未成年人的管教,存在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脱节,配合不力的难题。学校埋怨家长“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指责学校“教不严,师之惰”,家长和学校都责怪政府“没把环境治理好,花花世界诱坏了人”。据调查,有些学校确实存在“重智轻德”现象,认为思想 教育 是“软”任务,搞得再好也费力不讨好,分数是“硬”指标,搞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导致在“分数”教学的轨道上畸形发展——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双差生或有劣迹的后进生在校受歧视,彼此极易认同而纠合在一起。如16岁的柯某在辍学后与几位“志趣相投”的社会青年混迹一块儿,后因多次抢劫中小学生而被判刑。

      3、边缘弱势群体子女管教难。部分边缘弱势群体子女因家庭问题,缺少关爱,孤僻自卑,自我封闭,对他人、对集体冷漠,往往行为异常,反感情绪大,易对周遭事物产生敌对情绪。一是离异家庭子女管教难。离异家庭受伤害最大的是子女。当前,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或重组家庭增多是不争的事实,不利于未成年人正常人格的形成。作为离异家庭的子女,有的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形成隔代 教育 ;有的在重组家庭生活,备受歧视,教育管理存在真空。据法院反映,因团伙犯罪判刑的未成年人中,离异家庭子女高达60%。二是下岗、贫困家庭子女管教难。调查中发现某小学有近500名学生、12个教学班,下岗工人子弟多,民工子弟多,享受低保的有200人左右。贫困家庭子女过早背上包袱,生活在社会底层。家长下岗失业或无业,首先考虑生计而不是教育,也就任由孩子辍学打工、游荡。有的家长将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和阴暗面过早灌输给子女,或自己下岗后发泄不满、牢骚情绪,都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4、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受污染。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的广泛使用,在为未成年人开辟崭新的学习娱乐渠道之时,也为腐朽、落后以及反动、淫秽的信息提供绝佳的传播途径。黄色“口袋书”、“网络海洛因”等成为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据统计,目前台江区有46家网吧,数十家(动漫)电子游戏室,上网、电游的人员中,青少年占80%以上。同时,不健康的娱乐方式腐蚀未成年人心灵。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建设,虽然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等突出问题。

      5、部分未成年人思想空虚、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笔者先后对区属中学初二、初三年段各一个班级,区属小学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11份,收回问卷206份。结果表明:在“我崇拜的偶像”一栏中,大多数未成年人选择歌星或体育明星,甚至有37人崇拜战争狂人希特勒和恐怖魔王本·拉登,占17.9%;有39人明确表示对现实社会不满,占18.9%。在“我的理想”一栏中,竟无一人表示愿意当工人、农民的,想“开公司当老板、出国发大财”的占41%。在“我的日常行为”一栏中,有18%的受调查者表示“在家里以我为中心,吃好的穿好的”,有16.3%的受调查者表示“对读书讨厌,父母压没办法”。在“我的业余活动”一栏中,迷恋上网的占37.9%,有部分中学生经常观看暴力、恐怖等不健康录相、光碟及男女情感戏,有17人存在打群架、敲诈低年级同学的行为。

      以上这些现象,虽然是在福州台江区调查的结果,但在各地恐怕普遍存在类似的情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与铸造中华民族未来之魂的核心工程。这项工程始于今日,关乎家庭之幸福、社会之稳定、国家之社稷与民族之未来,必须加以深入推进。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培育主导价值观为基础,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扩大财政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应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以上对下的说教口吻、生硬艰涩的叙述方式,更多地采用隐性的、间接的、体验式的方法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比如,可以创办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时事类报纸或电视节目,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有益的信息载体;创作拍手歌,将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思想和社会热点以拍手歌的形式撒入未成年人的心田。

      2、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体制,引导各方落实好管理、教育责任。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 法律 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健康、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及时解决子女在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整体融合,坚持学风、教风、校风相互协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谐共融,建设有特色、有风格、有品味、有追求的校园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社区基层组织可以依托社区各类活动阵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有吸引力的思想 教育 和文化活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要形成育人的合力,根据形势的发展,灵活地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当前大众传媒高度发达,传播快捷的媒介如手机、互联网等给未成年人输送的信息流大大超过其他渠道,而家庭、学校、社会针对未成年人形成正确认识媒介的教育十分薄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软肋,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提高未成年人对信息的分析、评价和鉴别能力。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以弘扬时代精神为主旨,开展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道德实践活动,将宣传文明礼仪、传播中华文明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德育的原始素材可供利用,比如围绕“孝”就能衍生出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中华古代典籍、中华文化名人等资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得益彰,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时代在发展,但那些源自人性深处的真善美永远不会褪去其美丽的底色。比如,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在琅琅书声中将传统的真善美教育融入时代发展的步伐,既增加了未成年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又提高了他们思想道德的境界。还可以针对国学经典中部分内容缺乏时代精神的情况,组织国学经典教材编撰工作。聘请专家和资深教师将《道德经》、《论语》、《孟子》、《大学》等古文中体现爱国思想、孝道思想,反映吃苦耐劳、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经典语句汇编成册,并制成教学光盘。同时,用时代的奋进精神来激励未成年人,开展诸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在内的实践活动,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受到感召。

      4、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建设一支为人师表、深受学生崇敬的学校思想道德 教育 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形象良好、素质较高的校外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支熟悉孩子、热心育人的少儿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心理健康矫治队伍,规模较大的学校还可成立心理咨询室,及时矫正未成年人迷失的心灵;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破解家庭教育瓶颈;充分发挥关工委职能,进一步发挥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坚持求真务实,认真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课题,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大力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环境,建立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能使孩子接受,把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定要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发动各界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中去,形成人人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林 泓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