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63期)

2011-11-16 10:00:43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

贯彻落实中央《决定》要形成符合福州实际的产业格局
――福建师范大学刘泓对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日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泓,在全市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上指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首先要形成符合福州实际的产业格局。

      ――依托打造福州大都市区、壮大闽江口发展区战略布局,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集中优势,以项目带动,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形成符合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的产业格局。
 
      ――在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现代传媒业、广告创意业、文化会展业与设计创意业。以省市广播影视、出版发行、互联网信息、数字印刷企业为主体,通过建设“三网融合”平台、新闻出版产业园、电子商务总部、数码印刷园等,形成现代传媒业的组团集聚;以建设闽港澳台广告创意中心为重点,整合两岸四地广告资源,打造集聚广告创意产业链;以国际会展中心、海峡会展中心为依托,构建大会展理念,打造集聚会展产业链;以建筑景观设计、工业设计为发展重点,整合台港科研院校等设计资源,集聚建设规划建筑、工业、钟表、时尚等产业设计创意园,拓展设计创意业领域。
 
      ――城郊及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等次中心城市主要发展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与文化休闲旅游业。以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海西动漫产业园的带动辐射功能的提升为重点,积极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以建设寿山石文化城、软木画生产基地、脱胎漆器创意中心、铁艺生产基地等为重点,集聚产业各种要素,壮大工艺美术产业链;以挖掘滨海、滨江及天然温泉等自然资源优势内涵为重点,辅以文化演艺进行组团式开发,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格局。

      ――在闽清、罗源、永泰等山区主要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及相关特色产业。以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为依托,以培养成为大都市区特色功能承载区为目标,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促进旅游业与文化演艺、休闲农业与旅游生态体验、影视制作与文化旅游观光的产业集聚与融合。

      ――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闽都文化符号内涵,积聚产业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将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促进人文资源的产业开发,将文化创意、工艺、传播、娱乐、休闲与旅游有机融合,优化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以及寿山石文化等极具间都文化特色的产业链,拓展闽都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比重与产值。

      ――整合生态资源优势,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温泉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完善与优化依托自然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温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提升“温泉之都”的品牌。通过产业集聚与产业融合,将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生活时尚元素完美融合,全面提升福州优势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

      ――通过与央属文化企业、新兴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联盟,发挥福州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三江口旅游文化城、东雁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构建极具福州特色的职工休闲度假中心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打造央属文化企业、新兴文化龙头企业休闲度假培训的总部经济圈。

      ――通过寿山石文化城、国际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发挥特有优势资源吸引工艺美术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搭建国际性工艺美术品集散与交易中心,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工艺美术创意业的发展。(摘自刘泓《对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报告)

“五个一”力促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今年初以来,闽侯县全面实施“下派一名指导员、赠送一批书籍、建设一个学习阵地、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建立一套学习制度”的“五个一”项目,有力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学习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结对互学、群组共学、定向帮学”要求,采取县直部门与党建帮扶所联系的乡镇、村居党组织结对互学。通过共建学习阵地、送学习资料器材、联合开展学习活动等方式,给予结对基层党组织积极帮助,形成上下联合、横向联合、内外结合的立体学习网络,促进有关项目、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整合互补、共同提高。同时,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为基层党组织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提供积极帮助和保障。(闽侯县学习工作办供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第63期.pdf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