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64期)
贯彻落实中央《决定》要大力推进福州文化产业升级
――福建师范大学刘泓对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之二
日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泓,在全市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上提出:要推进福州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实施行业融合和产业调整、强化交流合作优势、建立闽都文化品牌体系,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以形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以知识性创意性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在传统农业生产与旅游生态体验、农产品市场推广与品牌包装、手工业制造与时尚创意、现代工业园区与工业体验等之间的融合上,寻求新的探索与突破,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提升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在海西岸区域性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充分利用新兴文化产业与新媒体的发展机会,注重文化资源与新兴文化产业与新媒体产业的产品融合,通过动漫游戏、设计创意与广告行业等文化产业行业的资源整合,扩大福州本土文化资源的创意产品开发。
――强化交流合作优势,大力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突破。在榕台交流的先行先试实践中,寻求相关政策上的突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上努力挖掘榕台文化主题,在人才上吸纳台湾优秀创意人才来榕创业,在资金与管理上积极吸收台湾的资本与经验,逐渐形成榕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进而把福州打造成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推动榕台两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间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以动漫、网络、创意设计、影视制作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台湾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入驻园区,推进榕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对接。通过文化艺术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推介等方式,扩大对台文化贸易,提升以闽都文化为内涵的福州文化产品在台影响力。
――建立闽都文化品牌体系,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通过福州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规划设计,统一塑造福州旅游形象,系统构建福州旅游的价值理念与传播系统,规范福州旅游形象的服务标准、行为规范与视觉系统,拓展福州旅游形象的对外传播媒体与渠道,提升福州“温泉古都、有福之州”的城市旅游形象。通过商标注册、版权保护等整合资源措施,统一塑造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温泉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产品的传播形象,开发创意旅游系列衍生产品,结合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优势,将工艺美术创意与旅游产品相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品牌价值。通过名企、名品、名标、名师等创建活动,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温泉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品牌建设,通过特色区域品牌、优势企业品牌与个人创意品牌的整体品牌系统的建设,构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系统,打造福州“创意城市”的城市品牌。(摘自刘泓《对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报告)
闽都大讲坛分坛力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战略,自2009年底以来,〈闽都大讲坛〉坚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讲坛主旨,先后在各县(市)区建立起分坛,形成全市基层讲坛网络。鼓楼区的〈闽都乡学讲习所〉、台江区的〈百姓讲坛〉、仓山区的〈三山国学堂〉、晋安的〈新市民大讲堂〉、马尾区的〈船政文化讲坛〉、福清市的〈玉融讲坛〉、长乐市的〈吴航书院国学大讲堂〉、闽侯县的〈昙石山讲坛〉、连江县的〈金凤凰讲坛〉、闽清县的〈礼乐讲坛〉、永泰县的〈三状元讲坛〉等讲坛,纷纷亮相,积极发挥讲坛职能作用,突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本地传统和现代文化、唱响改革开放新成就、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旋律。各分坛定期不定期的开坛,全年下来少则十几场、多则几十场,已成为党员干部群众读书学习的课堂,不断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市委宣传部供稿)
第六届“读书明星”“书香人家”出炉
由第六届福州读书月活动组委会隆重推出的第六届“读书明星”、“书香人家”日前新鲜出炉。林亮森、林敦宇、林礼兴、林伯瑞、黄以孟、林少辉、周建国、陈家恬、冯秀彬、陈功为第六届福州10大“书香人家”;徐世元、赵康林、门焕新、王书华、陈碧云、郑旭、杨济亮、郑江闽、陈秀娟、陈忠为第六届福州10大“读书明星”。(市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