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65期)
编者按:鼓楼区委在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以努力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环境,并探索出创新做法,取得初步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优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环境
区委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贴区情,积极探索,加大投入,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每节必活动、街镇有品牌、社区有特色、全员共参与”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文化便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发展路子,不断优化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环境。
一、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三级文化一体化
建区级标志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三坊七巷建设我国首家社区博物馆,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模式,让游客领略三坊七巷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建立“胡也频故居—弘扬革命精神基地”,向市民和青少年学生开放。启动投资1.3亿元的温泉博物馆,建设龙头文化项目。
建街镇示范工程,夯实群众文化基础。全区10个街镇均建有设施设备、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利用辖区内如金牛山公园、温泉公园、左海公园、五一广场等场地,将其拓展为公园文化广场,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
建社区保障工程,社区居民普惠共享。近年来,区里每年拨款180万元用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现每个社区有活动中心。去年,区委把建设社区主题文化广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0多万元建起10个社区文化广场。目前,一批新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宣传长廊、星光计划活动点、全民健身路径和遍布78个社区的市民学校,构筑起一个广覆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突出四类文化,推动公共文化发展繁荣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结合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及乌山历史风貌区等保护修复工程,在乌石山、镇海楼组织开展2011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以“魅力鼓楼、有福之州”为主题的2011年元宵灯会暨乌石山花会摄影作品展,吸引观光者每天达万余人。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持续办好“闽都乡学讲习所”、创办起“左海讲坛”,大力传播闽都文化。4月在温泉公园举办后世博《中华艺术·大师木雕珍品》迎春荟展,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睹世博会精美的艺术作品。
广泛发展群众文化。扶持发展三山系列文艺队伍,结合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组织文化艺术团体赴台交流演出。积极组织引导和推动“激情广场大家唱”、“走进美的小区”、“每月一台戏”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坚持开展以“红歌情深”、“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重点培育现代文化。成功举办“北京八人书画福州芍园展”、“地球一小时”、“福州首届FC同人展”、“首届大学生动漫节”等活动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通过大力发展以国家级动画产业为基地的动漫游戏产业、举办美术作品大赛、建设产学合作基地等,构建起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不断加大两岸文化交流。
三、拓宽四条路径,营造文化惠民环境
坚持公益惠民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年均送图书、电影、文艺演出进社区等活动300多场。全区文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均向社会免费开放,逐步推进公园、游泳馆、学校文化体育场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突出为民办文化。在服务对象上,坚持公共文化向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倾斜,引导普通市民和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在服务内容上,坚持紧贴时代主题、紧扣群众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地取材的文艺作品、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在服务方式上,让群众走上舞台唱主角、走下舞台当评委,方便群众、联动基层。
鼓励人才进基层。充分利用资源,联系辖区艺术院校、文艺院团,推动更多专业文艺人才深入社区包片包点,和基层文艺骨干同台演出、手把手、面对面培训和辅导。开展优秀群众文化队伍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文化团队进行命名表彰,充分调动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强化管理环境。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文化法规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门店,定期召开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媒体座谈会,相继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扫黄打非、娱乐场所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文化行政部门共出动3827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115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62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约3万件,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管理执法环境和社会监督氛围。(鼓楼区学习工作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