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72期)

2012-01-06 10:57:24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

努力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零距离

      近年来,闽清县分别组成四套班子成员、业余讲师团、五老宣讲团、百姓讲师团、乡镇业余理论宣讲队等21支理论宣讲队伍,紧贴各个不同阶段工作任务和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需求,坚持深入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把党的声音不断送到千家万户、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创建起“礼乐讲坛、百课下基层、月读一书、社区读报、社科普及周”等载体,在村镇、厂区、老人活动集中点建立大型“理论课堂”、“理论宣传专栏”,建立“梅邑通”彩信理论平台,促进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外来员工住地和进离退休人员群体。深入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在主要路口、显要路段竖立大型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标牌,在广场街道设置大型宣传栏,及时刷新党的创新理论内容。依托驻梅部队、黄乃裳纪念馆、烈士陵园、文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形势政策、国防、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实施常态化“三下乡”活动,组织瓷乡艺术团深入老区、贫困山区开展扶贫工程,举办多场文艺慰问演出,深受群众欢迎。(闽清县学习工作办供稿)

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从“文化改革为民、发展文化利民”出发,马尾区积极用活“三地”文化,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用活公共文化阵地。整合文化资源,发挥马江剧院文化阵地功能,每月安排1场剧院文化活动,每周三六晚放映电影,先后举办“马江之春”、“两马风情”、“红色经典记忆”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美术作品展和“红歌献给党”演唱比赛等活动,形成月有活动、周有电影;二是用活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全区12个社区均配备文化室、青少年专属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青少年绿色网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等,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便捷文化服务。因地制宜兴建小花园、小广场、小绿地等文化活动场所,逐步形成大小互补、远近结合的文化场地;三是用活农村文化阵地。建成31个村文化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镇村覆盖率达到100%,有效缓解村民获取致富信息难、提高技术难问题。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化大篷车下乡、书写春联、文艺演出、放映公益电影等活动,为城乡群众不断提供先进文化服务。(马尾学习工作办公室供稿)

罗源积极优化基层学习创建环境

      从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投入60万元改善县文化馆内设施,以承载基层文化发展新需求。完成县博物馆馆内消防、监控设施排查整修,于去年5月18日加入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成为北京中国民族博物馆分馆。县图书馆完成省读书援建协会援建工作,新增新书二万余册。凤山、起步镇农村综合文化站列入省援建项目,已完成改造建设并对外开放,新建和改造188个村(居)农家书屋。大力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至上年底完成配套材料采购和100个村的高音喇叭、支架、线路等配套设施安装。实施农村电影下乡“2131”工程,全县188个行政村年内放映2084场,农村群众能看到看好每一场电影。去年7月举行时隔18年后的县第五次体育运动盛会,充分展示全县人民积极奋进、跨越发展的精神风貌。出版《罗川畲族颂》、《畲歌集》,选取“畲族山歌、畲族三月三风情节、畲族苎麻织染缝纫技艺、畲族婚礼、畲族剪纸、罗源进水宫庙会过火”等6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四届“畲族·风”民族民俗展示活动,连续四年获闽都民俗文化节二等奖。(罗源县学习工作办供稿)

鼓楼福屿社区有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该室建于2006年7月,为福州市首创。秉承“体验、创新、成长”理念,先后投资40万余元装饰装修场所和购置器材设备,室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展示30余件科普演示器材,成为可供青少年学习操作实践的综合性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其中,有供各年龄段人员观赏学习的小型科普展品和类人机器人,有供中学生动手制作的航模拼装区,有供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动手操作智能机床的能工巧匠区,有供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生互动的百变套装、电子百拼、四驱车等智能玩具区,还有展示学生优秀成果作品展示区等,成为我省达标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鼓楼区学习工作办供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第72期.pdf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