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
摘要:福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闽都文化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做人之道的智慧。它所隐含的精神境界,启迪我们要学会包容、宽容、从容、豁达大度和低调做人,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弘扬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市精神;闽都文化;精神境界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文化的升华。作为林则徐出生地的福州市,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确定为城市精神,是福州城市的一张名片,是闽都文化的精华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为人们提供了高尚情操的做人之道和崇高思想的修养内容,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给人们的教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包容,让人际更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正因为能“接纳” 与“包容”才显其大的,它喻示人们要学会像大海那样拥有包容的情怀。包容就是敞开心扉去容纳,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仁慈。包容他人,宽恕对方,既是对对方的谅解,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包容一颗有过错的心,同时也是放飞了自己的心灵。河蚌因包容而产生珍珠,情谊因包容而长久,生活因包容而显得丰盈与和谐。
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安祥、放松的环境之中,对于调节人的情绪、缓解各种压力、保持身心愉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包容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包容体现出的容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容人之长,就是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对才能超过自己的人不嫉妒,并虚心向他们学习,热心举贤,甘做人梯。刘邦出身寒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取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能网罗并用好一大批强于自己的人才。二是能容人之短,就是在维护原则的前提下对别人的短处有所容忍。有些人短处中也可能包含着长处,对他们不要求全责备,而应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三是能容人之过,就是对曾经有过过失或犯过错误的人,不要轻视他们,而是给他们以机会,促使其纠正错误。应该懂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好比多走路的人难免要跌跤一样,再能干的人,只要多做事情,就难免要犯错误的。四是能容人个性,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善于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懂得求大同,存小异,在不同之中去发现共同之处。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不同性格的人,不仅能够与之和睦相处,而且还能在取长补短中产生优势互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包容还要学会忍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里,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当理智对待,学会忍让。如果大家都相互忍让,就会让出一份友爱、一份真诚、一份理解,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更加温暖与和谐。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容还要学会“难得糊涂”, 对人不要太较真,否则,眼里看到的别人就会感觉他毛病很多,这样也就很难和别人和睦相处了。包容是一种做人的大气,它使人相处融洽,人际和谐。
二、学会宽容,让生活更宽舒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因为能够容纳“百川”,所以才成为浩瀚的海洋。“百川”之“容”,足显其“容” 之宽泛。它给人们的启迪是,人生在世,要学会像大海那样拥有宽容的气度。宽容,简单来说就是,既不苛求于人,也不苛求于己。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仁爱的心境,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对同类的认同,更在于对异类的尊重,这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友谊、多快乐。多一点宽容,我们的生命就多一点空间。有了宽容,我们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生活也就会更闲适和宽舒。
学会宽容首先要懂得善待他人、宽以待人。这就要懂得分享与礼让。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中讲道:“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就是与人分享。礼让就是要有主动“让道”的精神。有一哲人说过:“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这实际上也是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规律。宽容就会计较的少。其实,生活中的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宽容就会认同“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的得失。吃亏的确是一种福气。吃点亏,让别人得利,落个好人缘,心情自然就舒畅;吃点亏,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使自己精明强干起来,从而更好地胜任自己的事业;吃点亏,在争端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会避免一些灾祸的发生而获得平安。善待他人、宽以待人还要懂得: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别人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感恩的心。这样,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赞赏,我们的生活也就显得更宽舒。
学会宽容还要懂得善待自己,宽恕自己。人生路漫漫,我们要让自己尽量活得轻松一些,洒脱一些,大度一些,这就要把压力、烦恼、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统统放下,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别跟自己太较劲。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的错事和失败,不要做毫无意义的自责,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一种精神的解脱,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生命的珍惜。英国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既然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那我们就要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痛苦,让整个身心沉浸在悠闲无虑的宁静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总结经验,面对现实向前看。
宽容别人与宽容自己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己”的关系:一是把自己当别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把别人当自己,做到推人及己,设身处地;三是把别人当别人,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四是把自己当自己,活出自我,做自己的主人。宽容别人与宽容自己,还必须重视处理好这样问题:人上人要把别人当人,人下人要把自己当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才能让你拥有平和的人生,使你的生活更潇洒、更宽舒。
三、学会从容,让人生更快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水往低处流”,就会使得“纳”与“容”的过程必然表现为水的顺势而流的自然过程,给人一种“从容”的感觉。它隐示人们,为人处世要学会拥有从容的心态。从容即包含着从大、从深、从久、从远之意,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从容心态的体现。从容是一种不急不躁的平静心态,一种荣辱不惊的镇定心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心态。拥有从容的心态,方能领略到人生的无限风光和无尽美好。人生在世,快乐和轻松自在的生活是我们所追求的。多一份从容,会让你过得更快乐、更自在,它会让你平和地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
要有从容的心态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平常心,才能体会到满足是一种快乐。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常乐,在相对满足和绝对追求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的关系,让人少了些欲而不得的焦躁。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让欲望无限膨胀变成贪欲,不但不能做到知足常乐,而且还会适得其反,酿成人生悲剧。因而,对物质生活的态度,还是知足为好。拥有平常心,才能体会到放弃是一种幸福。“取”与“舍”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很多时候,懂得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激流勇退是一种放弃,拒绝诱惑也是一种放弃。有所得就要有所弃,总想着“鱼和熊掌兼得”的人,经常会顾此失彼,到最后往往什么也得不到。佛语有云:“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放得下。”我们也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放弃是在给人生做减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境界。学会放弃,就能减轻自己的生命负重,轻装上阵。拥有平常心,才能体会到淡泊是一种享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淡泊名利,才可以真正明确自己的志向,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实现远大的目标。名和利都是过眼云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生为名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失去了人生的本义。林则徐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是:“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一副对联道出了金钱也有负面作用,警示我们要正确看钱,不要做金钱的奴隶。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学会淡泊名利,就会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心是快乐之根。好心态决定好人生,好心态收获好心情。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人的生活既然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不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呢?从容是快乐的源泉。我们应该学会拥有从容的心态,让精神归属快乐,在笑对生活中,提高幸福指数。
四、学会豁达大度,让身心更健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的“大”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宽阔、宏大的景象,让人欣赏,使人仰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人处世要学会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豁达大度的人就是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在有弥勒佛的寺庙里,经常可以见到这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讲的就是度量。度量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器漏则上注而下逝,无器者则有水而不容。为人处世,首先应当提倡豁达大度的胸怀。豁达,即性格开朗;大度,即气量宏大。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豁达大度者是一种宰相胸襟,
一种大将风度。清代宰相张英与一位叶姓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传为佳话。豁达大度是一种美德,不仅显示了自己的雅量让人尊敬,而且心态平和,生活中也减少了不少烦恼。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韩信,年轻时曾经“忍人所不能忍”,从流氓的胯下爬过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正因为对于日常的琐碎之事没有斤斤计较,以豁达大度的胸怀终究成就了伟大的理想。
小肚鸡肠的人,眼中的生活是灰色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担忧着;反之,豁达大度的人,眼中的生活是彩色的,他们懂得放下,生活显得轻松自如,不会被生活所累。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豁达大度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摆脱不健康的情感,从而有利于成就一番功业。豁达大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自我;豁达大度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因此,豁达大度的人必然心态健康,长寿者多,成就一个好人生。
五、学会低调做人,让事业更成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能够汇聚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低。“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不仅善利万物,不争地位,而且能安于卑下,愿居低处,所以人们都喜欢水的品格,愿意学会低调做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只有这样,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赢若亏,不骄不狂。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只有懂得低调做人的人,才能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在人生旅途中绕开弯路,从而开创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大事,铸就辉煌。
“满招损,谦受益。”低调做人就要懂得谦虚,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事业成功打好基础。谦卑做人就会赢得尊重,获得别人诚心的帮助,从而获得事业成功的助推器。《三国演义》中,刘备用至诚的精神三顾茅庐,以他的低调换来了诸葛亮一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辅佐。“牛大马大值钱,人架子大了不值钱。”低调做人就要懂得放下“身架”。只有你放下架子,才能使你赢得更多人的拥护、支持和信赖,同时也会使你的力量和机会都获得成倍的增长,有助于你的事业更快发展。因此,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价”。《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人们常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有才华的人容易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低头不碰头,夹起“尾巴”好做人,放下姿态,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所以有才华的人懂得低调做人,保护自己,从而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学会低调做人就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而不至于走到山穷水尽的境地。事实表明,只有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进退自如。得意忘形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它体现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还太浅薄无知,这样的人即使取得成功,也会因为“忘形”而遭遇失败。所以,学会低调做人,就要做到得意时不忘形,不被一时的得意冲昏头脑,以至于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影响事业的后续发展。“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学会向生活低头,学会融入生活,更快地适应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低调做人,懂得厚积薄发,就会使得事业成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会低调做人就要懂得低看自己,谦恭于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小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为日后的成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低调不是做低级人。保持低调做人的人,能够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现状,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劣势与优势,卧薪尝胆,蓄势待发,等待最后的成功时刻。要知道,不管多高的楼房,它的出口处都在低处的第一层。让我们都学会低调做人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悉心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从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智慧,有利于人们净化心灵,崇尚美德,修身养性,升华人格;有利于人们培育和谐文化,树立和谐理念,发扬和谐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弘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崇高精神境界,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