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竞争力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各地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福州的支柱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文化创意产业总体集聚度偏低、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能力不足、文化创意消费市场有待培育等问题。因此,福州应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和服务内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的产业体系、努力拓展文化市场,以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特征,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位于产业上游,被誉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也是世界各地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增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品牌、是提升城市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最持久的引擎,是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一、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福州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引领海西、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目前,福州已初步形成了行业较为齐全、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已初步成为福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显
近年来,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总量快速增加,2010年,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亿元,列全省各设区市首位,较“十五”期末增长1.84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9.8%,高于同期全市GDP和第三产业15.57个和12.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不断提高,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6.2%,较2005年提高2.41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全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达3万多户,比2005年末增加1万多户。文化创意产业为全市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地成为福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优势行业日渐明显,重点领域发展迅速
近年来,福州紧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广告创意业等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有效地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七大重点发展领域实现的增加值已占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80.46%,成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现代传媒业实现增加值54.5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78倍;动漫游戏业实现增加值11.08亿元 ,比2004年增长了553倍;设计创意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 ,比2004年增长了11.56倍;工艺美术业实现增加值35.4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3.46倍;文化休闲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 ,比2004年增长了1.91倍;文化会展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 ,比2004年增长了8.7倍;广告创意业实现增加值8.01亿元 ,比2004年增长了9.01倍。
3.政策环境日臻完善,扶持力度逐步强化
近年来,福州市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州市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福州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施意见》和《福州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了《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区)评选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福州市会展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州市鼓励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行业政策实施细则;努力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充分运用税收、财政等手段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设立了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和福州市文化会展业专项资金、福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动漫游戏产业扶持资金、旅游发展资金、文化发展资金等多项有关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资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及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等,每年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性资金超过5000万元。
4.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示范作用日渐增强
近年来,福州按照“策划一批、拟建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协同机制,积极推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方兴未艾。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基地、马尾船政文化街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芍园壹号创意产业园、榕都318创意艺术街区、新华文化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成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聚集、展示空间,白马路文化创意街区、海西动漫创意之都、连江(时代华奥)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国东方漆空间创意园、海峡(永泰)影视基地等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福州正围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年的要求,加紧推进连江东雁文化旅游综合体、寿山石旅游文化城等41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总投资达500多亿,预计年内将完成超100亿的投资,极大增强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后劲。福州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企业)19个。三坊七巷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动漫实验园”称号,芍园壹号创意产业园成功入选“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创意榜”,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福建金豹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福州五彩动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批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
5.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福州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明显的提高,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三坊七巷以高票当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更是猛增至114.31万人次,已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以荣膺“中国温泉之都”为契机,我市深入挖掘温泉文化内涵,提升完善了一批温泉文化休闲旅游和景观设施,大力推进贵安、桂湖、中心城区三大温泉旅游片区建设,推动温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温泉文化旅游品牌。经过精心培育,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精品博览交易会已成为知名文化产业会展品牌,成为展示海峡两岸版权创意产业精品、扩大两岸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创意产业对接、实现两岸业界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福州市在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工业设计等产业均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品牌和优秀作品。动漫作品《护生》、《三七小福星》等先后成为国家广电总局优先推荐的动画片,《宠物宝贝环游记》等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等热播并销往海外,福建天狼星动漫公司的作品获得由文化部、工信部等主办的全国手机动漫大赛的多项大奖。福建工业有限公司的作品荣获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根雕、软木画等工艺美术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寿山石、脱胎漆器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文化创意产业总体集聚度偏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不清晰,产业聚集作用不明显,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集聚度不够,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明显偏低;文化创意产业在资源整合、优势产业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及新兴产业成长速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影响广泛的文化产品的数量不多。另一方面,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步伐虽然不断加快,但同时也暴露出园区业态定位不清晰、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问题,部分园区在建设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元素,出现园区配套服务面积过大和业态定位多样化等现象,园区的产业聚集作用尚未凸显出来。由此,现阶段全市大型文化创意园区只有福州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一个,上市文化公司也仅有福建网龙公司一家;而大部分着力打造的文化创意品牌还处于投入阶段,创意品牌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尚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提升。
2.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能力不足
福州是文化资源大市,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文化遗产积淀深厚,闽都文化独具特色,但缺少有福州特色、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文化产品和产业项目,缺乏系列化产业化开发的思路举措,整合、策划、包装、营销文化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力薄弱,仅有“三坊七巷”等品牌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虽然福州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未形成规模化开发态势,大多处于未开发的零星状态,有的文化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但缺少“拳头产品”,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导致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和产品。
3.文化创意消费市场有待培育,文化创意消费意识尚未形成
与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相适应的,福州市民的文化创意消费观念尚在逐步养成之中,文化艺术的消费还没形成一种习惯,文化创意消费市场还没有培育成熟。文化创意的投入拉动与消费水准不成比例,从经济环境的培育到文化创意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都较为欠缺,文化创意消费意识尚未形成。
三、努力增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竞争力
1.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和服务内涵
福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闽都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因此,要重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点、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贴近市民生活,努力创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
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更新发展理念,组织协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间协作与部门协作。鼓励优质文化创意资源向产业优势集中地集聚,通过加速文化产品基于区域合作的自主创新,共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域性品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值化,进而走向文化创意的国际舞台;通过统筹推进,明确定位,结合福州市不同区域的文化创意资源,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业、广告创意、现代传媒业、文化会展相融合,培育创意农业、创意旅游、创意手工业等创意行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培育跨行业的文化创意经济联合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走向文化创意经济的共同繁荣。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战略建设。通过品牌战略,增强创意能力,提高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特定文化内涵,注重品牌的文化性、审美性、个性化,提升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围绕温泉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品牌建设,通过特色区域品牌、优势企业品牌与个人创意品牌的整体品牌系统的建设,构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系统,进而打造福州“创意城市”的城市品牌价值。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塑国有企事业文化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打破所有制壁垒,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激发民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发展活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竞争多角化,各种所有制相互补充、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定期发布《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南》,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参与竞争,共同发展。
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壮大工程。整合优质资源,盘活存量,创新增量,分类培育,以文化休闲旅游、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现代传媒业、文化会展业与广告创意业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着重培育若干优质规模企业上市,带动若干中小企业的发展。
3.优化文化产业的产业体系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根据福州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巩固相关层,发展外围层,突破核心层,坚持以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 、设计创意业等七大产业做为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
依托打造福州大都市区、壮大闽江口发展区的战略布局,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基地)的规划布局,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以项目带动,聚集产业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示范、窗口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园、规划建筑设计创意园、新闻出版产业园、海峡数码印刷园、寿山石文化城、国际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贵安—桂湖温泉旅游区等各具特色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基地),形成符合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的产业区域布局。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推动文化创意与经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文化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不断提升福州市的文化创意核心竞争力。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公共的技术开发工具平台、测试平台等服务。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面向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
4.努力拓展文化市场
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扩大文化创意消费,推动福州文化创意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扩大文化商品、服务和要素供给,丰富文化市场内容,完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生产能力;拓展文化市场平台,建设以城市核心区为中心的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化、布局合理的文化商品市场空间架构,便利文化商品自由贸易,加快文化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市场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完善与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完善文化法律法规,提高文化执法能力,逐步把文化市场纳入法治轨道,加强政府文化市场监管能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管理的有效机制。
构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中介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以市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强化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项目推介、版权交易、人才培训、风险投资、法律服务、后勤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将文化创作、文化资源、文化积累产品化,帮助中小企业把创意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逐步做强做大。
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形成专业服务网络。
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与文化消费市场等资讯数据库,以“一网”(文化创意网)、“三库”( 项目库、专家库、中介库)、“三系统”(行业信息统计监测系统、项目信息申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为重点,构建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作者单位:福州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