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探析
摘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福州市共有四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但是仍然存在孵化能力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必须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完善运营机制、建设“加速器”、增强孵化器投资能力、强化创业辅导体系、加强创业服务团队的管理和培训。
关键词:孵化器;科技企业;福州
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它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孵化器的大批毕业企业引领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国家区域发展的“创业源、创新源、创税源”。
一、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福州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于1993年,孵化场地面积只有8000多平方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福州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福州高校科技孵化园等四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场地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底,福州市四家市属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达310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在孵企业总产值9.1亿元、利税0.906亿元。2010年,市创业中心帮助在孵企业的22个项目获得政府扶持资金共865万元。一批较早进入中心创业的民营科技企业如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高意科技有限公司、福州美智达光电有限公司、福建天诚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福州汉青化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已经发展成熟,开始征地建厂,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福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福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主要经验
1.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经费倾力投入
福州市政府和市科技局对孵化器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目前四个孵化器全部由政府全额投资,在硬件设施建设和孵化器内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上都给予了积极的财政资助,仅是福州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家,政府就一次性投入资金购买了6万平方米厂房,以后又陆续投入资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满足了孵化企业的要求。
2.鼓励孵化器积极探索,提升服务能力
福州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积极鼓励孵化器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目前福州市可为在孵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交流培训、项目推介、市场推广、融资投资、人才引进以及技术平台等服务。这些服务能力有些是孵化器通过自我建设而达到的,比如基础性服务、保障性服务、部分商务性服务以及渠道、信息的供给;对于一些单靠孵化器团队自身不能完全解决的服务内容,或者是完全自身建设和养成成本太高的服务,科技主管部门也鼓励孵化器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加以补充,如利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引进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3.建立和完善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创业企业一般不具备购置大中型仪器设备和开发工具的能力,缺少公共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制约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完善的障碍之一。因此,福州市政府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纳入孵化器基本建设内容,逐步建立包括公共实验室、中试车间、大型通用仪器和通用测试平台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孵化条件。结合福州市的产业和技术资源优势,建设了生物医药和模具服务平台等专业孵化器,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
4.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通过与周边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网络系统,帮助被孵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以福州市创业中心为例,2010年,市创业中心、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双方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福建省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1.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福州市的4家孵化器尽管孵化面积由原来的8000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12.5万平方米,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创业者源源不断的需求。单是福州市创业服务中心一家,目前孵化场地已满,要求扩大孵化面积的内部企业和申请入驻的企业达到50多家,孵化场地已成为制约创业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同是1993年起步建设孵化器的西安等省会城市相比,存在较大距离,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现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孵化总面积达到1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200余家。
2.孵化器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
福州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部由各级政府投入创办,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光靠政府创办,实行单一的运作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3.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
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都要经过种子期、成长期、发展期,在不同时期对资金的需求不一样,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虽然福州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帮助企业进行投融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效果不明显。
4.孵化场地的循环使用率低,毕业企业难以安置
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经过三年的孵化,按照条件已达到毕业标准,应该迁出孵化基地,但由于缺乏加速器等后孵化衔接,许多企业不愿迁出,因此造成了毕业企业难以安置,新企业难以进入,导致孵化场地不能顺利流动,循环使用的效率低。
5.创业服务管理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质量优劣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目前,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三、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
1.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
要解决孵化场地不足问题,除了福州市及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孵化器的投入外,更重要的应该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大型企业等单位建立孵化器,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发展的场所。如联想控股旗下的创业孵化器联想之星,拟投入资金4亿元,现已投入金额超过1.5亿元。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中,每年投入1亿左右的资金,每年20个左右的项目。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之所以建设联想之星,最早是为了帮助中科院一些高新技术进行产业转化,之后开始为这些转化的项目提供天使投资阶段的投资支持,给每个企业投入了700多万元,之后形成了完善的孵化器项目。这种模式值得福州市的大型企业学习借鉴。
2.明确功能定位,完善运营机制
政府在孵化器产业化进程中主要扮演领路人的角色,政策性孵化器应当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已任,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能够实现财务平衡的社会经济组织。 孵化器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不在于体现投资的回报,而是有利于孵化器的良性循环。因此,降低运营成本,保持低的赢利水平就应当成为政策性孵化器的基本经营理念。政策性孵化器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孵化器应积极进行机制创新,特别是在运作方式上探索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资源,增强孵化能力,拓展服务功能。
3.创造条件促进孵化器具备投资能力
根据《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未来5-10年是我国从孵化大国走向孵化强国的机遇期,到“十二五”末,全国超过半数的孵化器必须具备天使基金投资能力,帮助在孵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福州市的孵化器应加强与风险投资的合作,与风险投资联手,形成“优势互补,孵化接力”的模式。孵化器可以邀请风险投资公司提早介入,加大筛选成功率;风险投资的资金优势可加大孵化支持力度,减少融资环节;孵化器的社会化全面服务,结合风险投资的金融运作,使受孵企业的受益层次更加全面和深入;孵化器运作周期短,第三阶段提前撤出,使风险投资付出较少代价独享成熟期收益;而孵化“早入早出”,快速得到回报,可以孵化更多的项目和企业,是双赢的结果。
4.进行“加速器”建设的探索
孵化器工作要向两头延伸,上游是做早期予以孵化,下游是建加速器。对入驻孵化器满三年的在孵企业,原则上不续签合同,劝其毕业离开孵化器,为企业协调解决厂房等问题。实行企业在孵化器三年后加收租金的政策,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孵化场地的使用效率。同时为了解决毕业企业的后孵化问题,可以进行建立科技企业“加速器”的探索,延伸孵化器的后孵化的功能,让毕业企业进入加速器进一步发展,培育并帮助推动高成长性企业发展,保障创业企业的尽快成长和进一步壮大,提高被孵化企业参与竞争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5.强化创业辅导体系
很多企业孵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经验,一些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和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不熟悉国家相关的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需要给予重点辅导。福州市一些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开展了创业导师的探索,但创业导师还是很少。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创业辅导体系建设的工作,多聘请一些较为熟悉国家扶持政策,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者作为创业导师,对相关企业进行辅导。同时和一些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咨询,及时对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帮助,提出咨询意见。
6.建设一支拥有现代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孵化器管理队伍
目前福州市4家孵化器除了福州市创业服务中心有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外,其它的大多是科技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管理。要加强创业服务团队的管理和培训,组织创业管理服务人员参加科技研发、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推进孵化服务的社会化,对于自身没有优势的服务项目,要充分发挥和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引入专业化的服务;要探索有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有偿孵化服务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在孵企业能获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孵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兵红,柯进生.加快我国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2] 倪维庆.浅析福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福建电脑,2010(1).
(作者单位: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